发布时间:2024-02-01 08:39:11被阅览数:523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常大伟 黄轩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时代论题,并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内生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选择,也是人类文明形态的新探索,展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新图景。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档案事业管理的体制机制更加顺畅,档案事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更为科学,档案工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日益增强。档案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命题的提出,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参考。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要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在明确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时代内涵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时代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时代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课题,蕴含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档案领域的映射和延伸,既有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档案领域的特殊观照。从领导力量、道路选择、价值取向、发展理念、发展策略等方面来看,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时代内涵可以概要地表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的发展策略。
第一,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档案事业现代化。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档案事业的规模和效益都有了根本性提升,党领导档案事业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体现。2018年地方档案机构改革将档案工作置于党委直接领导下,从管理体制上强化了档案工作的政治领导与政治管理;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了党对档案工作的全面领导,从法律上固化了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坚守档案工作的政治本色,将党的领导贯穿档案工作始终,是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第二,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档案事业现代化。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既有各国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身情况的中国特色。从共性角度来看,新理念、新技术、新思维对档案工作的赋能作用日益彰显,以信息化转型为驱动、法治化治理为路径、社会化服务为导向的档案事业现代化变革在我国同样取得了巨大进展;从档案事业现代化的个性角度来看,我国档案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党管档案工作的机制以及历史悠久的档案工作传统、规模巨大的档案业务体量、发展不平衡的区域档案事业等,使得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在制度建构、机制设计、策略应用、方法实现等方面不可能照搬国外模式。这就决定了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实际场景和特殊要求。
第三,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事业现代化。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长期以来,我国档案工作肩负的“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便是对党领导下的档案工作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生动阐释。人民性原则就决定了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必然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事业现代化。在新的形势下,《“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档案工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建设好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更是阐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奋斗方向。
第四,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档案事业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成为社会共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包括档案事业在内的各领域发展的共同要求。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规模和体量已经非常庞大,但是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工作机制不顺畅、基层工作薄弱、人才队伍断层、服务能力不足、治理效能偏低等低水平循环、低层次发展问题,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着力推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就成为破解档案事业发展难题,构建档案事业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第五,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是改革创新的档案事业现代化。改革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的内生动力,也是推动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型期,区域乃至国家层面的档案工作体系逐渐成形,技术赋能下的档案工作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治理创新下的档案体制机制改革、档案法规制度建设迈向深入,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档案工作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如此种种,亟待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档案事业规划、档案制度建设、档案治理实践等全面革新,实现档案与技术的深度交融,为档案事业持续向好向上发展提供恒动力。
第六,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是开放自信的档案事业现代化。“推进全方位开放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懈追求。随着档案事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档案业务交流、国际档案机构运行、国际档案标准制定、全球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开放体现的是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谋求对外交流与共同发展的愿景;自信体现的是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对自身发展前途、价值取向、制度优势和文化生命力的自信。以开放自信的姿态深入推进档案对外交流合作,提升中国档案事业国际影响,为全球档案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是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新使命。
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是立足新的时代背景确立的新的发展目标,将开启中国特色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可以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要求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从强化档案事业的政治领导、完善档案治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探讨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第一,坚持和服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方面,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守档案工作的政治本色,从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角度,将党的思想、路线和领导机制贯穿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服务党的领导是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在存史资政育人以及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赋能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政治认同建设,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和党的决策。
第二,构建中国特色档案治理体系。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立足于我国特殊的党情、国情、社情和档案工作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构建中国特色档案治理体系,是实现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与关键保障要素。具体来讲,可以从打造体现党的领导的档案工作运行管理机制、体现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档案制度规范体系、体现人民自主性的档案事务社会参与体系、体现人民至上的档案公共服务体系、体现自主原创的中国档案知识体系等方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治理体系。
第三,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批示,揭示了新时期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贯彻该要求,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上要坚持民本思想,拓宽档案资源征收渠道,提升档案资源结构的社会化程度;在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上要坚持公共服务导向,丰富档案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四,探索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路径。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质量为导向,为中国式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的动能。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路径,首先瞄准档案工作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大档案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推广力度;其次,借鉴和引入相关学科的新技术和新平台,促进档案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革新;再次,改进档案科技创新的评价机制,注重档案科技创新的实效与功用;最后,加强创新型档案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强化档案事业发展的智力支持。
第五,推进档案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与规范化建设。新兴信息技术对社会各方面的塑造作用日益凸显,档案工作面临着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和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紧迫任务。这就要求立足于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和新手段,以数据赋能和技术使能的方式优化档案业务流程、重塑档案业务生态、创新档案管理方式,进而实现档案工作提质增效。数字化转型带动了档案工作实践的急速发展,还需从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的角度构建档案工作的长效机制,巩固档案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和新成果。
第六,加强全球档案治理观下的档案国际交流合作。以开放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是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在现有的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档案理事会、多边或双边国际档案合作为基本框架的全球档案治理体系内,我国参与国际档案交流合作的程度和频次都较低,对全球档案治理的影响力和贡献力尚显不足。为此,需要树立合作共赢、公平合理、共商共建的全球档案治理观,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全球档案治理机制和治理规则变革,强化全球档案治理能力和治理人才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性档案议题的设置与合作治理。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档案治理生态系统优化及治理效能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2BTQ1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郑州市区域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周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