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归档公共组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26 10:05:02被阅览数:65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夏振华
  浙江省档案局承担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归档公共组件研究”课题于2020年8月列入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课题研究工作从2020年下半年正式启动,2022年2月完成课题研究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2022年12月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2023年12月课题成果获得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在线政务服务的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已经成为加强政务服务建设“最后一公里”的突出需求,进一步规范与推进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工作迫在眉睫,如何提升电子归档功能建设质效,如何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真实性保障等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1.政务服务办理系统电子归档功能需要集约化建设
  浙江省于2017年部署推进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建成运行全省政务数据归档交换系统,接入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行政权力运行系统和若干部门自建政务服务办理系统,为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机构提供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交换服务。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入,统一行政权力运行系统难以满足行业条线的个性化办件需求,越来越多地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统建的政务服务办理系统投入运行,其系统构架和数据接口各不相同,独立建设电子归档功能的模式带来了开发对接周期较长、标准化规范化不够、建设运行管理成本高、低水平重复建设突出等问题。2018年,浙江省政府印发的《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总体方案》提出“统筹规划一体化应用支撑体系”,要求集中建设包括电子归档在内的公共技术服务组件,为各地各部门开发业务应用提供公共支撑。2019年,浙江省推进“政务服务2.0”建设,引入政务服务中台,为各个政务服务办理系统提供统一的收件出证支撑。2021年,浙江省提出打造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统筹整合管理全省的政务数字应用、公共数据、智能组件等数字资源。一体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中台和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的建成运行,在业务、技术和资源等层面上,为开发基础性、通用性的电子归档公共组件用以解决政务服务办理系统电子归档共性需求,提供了一条可行、可借鉴的实现路径。
  2.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真实性保障需要破题
  国务院2019年4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以及2020年6月修订的档案法,都确立了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强调电子档案要“符合档案管理要求”“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真实性是电子档案的核心属性,也是实现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与管理的决定因素,对于发挥电子档案的凭证、查考和保存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兴起的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保密性等特点,为解决数据信任问题提供了有效工具。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9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确认了区块链可以作为一种存储或者确认证据的方式,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档案真实性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实践中如何引入区块链技术,将其作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工具,长时间地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可靠,是亟须破题的内容。
  主要研究成果
  课题基于浙江省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实际,聚焦政务服务系统电子归档功能集约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真实性保障等问题,研究开发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归档公共组件,形成配套技术规范并开展推广应用。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开发了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电子归档公共组件
  依托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开发部署可供各类政务服务办理系统快速调用的电子归档公共组件。各类政务服务办理系统仅需提供办件形成的拟归档的电子文件及元数据,通过调用电子归档公共组件标准化接口,由组件完成清点、封装、检测等步骤,按照《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规范》形成标准、规范的归档信息包,存储到指定OSS(Object Storage Service,对象存储服务)。同时,组件将归档信息包的下载地址发送给全省政务数据归档交换系统,交换到省市县三级各自的统一电子文件接收与处置平台(由属地档案馆建设的辖区集中式数字档案室),由其各自接收、正式归档入库,实现省域范围内政务服务电子文件“一键归档”和电子档案“数据回流”。2023年,电子归档公共组件迭代完成SDK版开发,支持以技术栈工具形式前置嵌入各类政务服务办理系统,在本地环境生成归档信息包,无须远程传输数据,更好地提升了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2.推动了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应用实践
  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技术特性,开发部署基于联盟链形式的“档案链”组件,由省档案局牵头组建联盟链,有关单位以不同链节点加入档案链,各档案链节点都有各自的账本,提供标准接口与各类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相关系统进行对接,确保各系统归档信息的快速上链、真实有效。电子归档公共组件在为政务服务办理系统生成归档信息包后,调用“档案链”组件接口,为每一个归档信息包的电子文件号和数字摘要上链存证,并提供核验查证入口,做到归档信息长期可追溯。通过“电子归档公共组件+档案链组件”模式,为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建立了可信机制,实现了安全可控。
  3.形成了符合实际的业务技术路线和配套技术规范
  紧密结合全省“政务服务2.0”建设和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运行的有关要求,采用微服务架构设计开发电子归档公共组件,通过标准化接口有效贯通各类系统,实现了高可用、低维护的组件开发、部署和应用模式。制定《政务服务电子归档公共技术服务组件与业务系统数据交换接口技术规范》,对电子归档公共组件与政务服务办理系统、政务服务中台、全省政务数据归档交换系统的数据对接、获取、解析等方式作出明确规定。电子归档公共组件前端预置接入政务服务中台事项库,自动获取政务服务事项信息和归档材料清单,生成归档配置,并以此为标准对政务服务办理系统提供的办件全过程电子文件及元数据进行清点、封装和检测;后端预置接入全省政务数据归档交换系统,统一交换归档信息包下载地址及相关信息,构建了较为简明、高效的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业务技术路线。
  4.探索了“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档案信息化共建模式
  通过调研分析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共性需求和电子政务项目统一软硬件基础能力情况,按照高复用、可持续迭代的原则,开发部署和推广电子归档公共组件。将电子文件归档流程中的清点、封装、检测等核心功能进行剥离,形成独立组件,支持多源异构的各种类型政务服务办理系统仅以上传数据、调用服务的形式,即可生成标准、规范的归档信息包,大大减轻政务服务办理系统的开发改造工作量,也降低了开发改造难度,缩短了与全省政务数据归档交换系统的对接周期。电子归档公共组件通过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组件超市提供开放标准通用接口,凭借组件超市统一的资源申请、审批、下发功能,确保了电子归档公共组件的快速应用推广和可持续迭代服务,有效解决了档案领域应用系统分区而治、分散建设、迭代能力差的难题,避免各地各部门重复建设,减少人财物的投入,探索实现了“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的跨层级、跨部门档案信息化共建模式。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1.助力高质量完成国家试点工作任务
  2021年年底,省大数据管理局“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试点项目通过国家档案局、国电联办、国家电子政务办组织的验收,电子归档公共组件开发应用作为试点任务的重要内容,得到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试点工作具有创新性、适用性和可推广性。
  2.完成了与多个省级统建业务系统的对接运行
  电子归档公共组件先后在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民政厅等10家省级单位试点使用,成功接入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省林地管理系统等15个政务服务办理系统,并实现与全省政务数据归档交换系统的统一对接,累计完成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交换230万件。组件功能进行了多次优化迭代,确保海量归档数据环境下的可靠性、适用性和安全性。
  3.电子归档公共组件在IRS上提供开放使用
  2021年6月,电子归档公共组件作为全省首批数字化改革公共组件,率先在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上线发布,编入组件目录(“组件超市”),面向全省向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办理系统提供开放使用。现已有63个系统通过IRS申请接入使用该组件。
  4.“档案链”组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档案链”组件已部署4个记账节点,为包括电子归档公共组件在内的15个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相关系统提供存证和核验服务,共计上链存证250万条记录,确保归档信息全程可追溯、可验证,初步具备了为省域内各类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场景提供区块链服务的能力。
  5.推动建立档案领域公共组件复用机制
  电子归档公共组件得到了省级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2021年4月,电子归档公共组件被省大数据管理局列入首批IRS公共组件试点,同年6月在全省组件应用推广会上作路演宣介。2023年1月,省大数据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省级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指南(修订)》,将电子归档公共组件列为10项全省统一组件之一,有力地推动了档案领域公共组件的复用。
  [本文系2023年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获奖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档案局
  责任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