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澳门档案馆破损档案修复技术

发布时间:2025-03-13 08:09:11被阅览数:91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黎颖仪   林立翀

  中国澳门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类型丰富多样,按档案的形成时间来看,馆藏档案包括近代以来需永久保存的档案,因多数馆藏形成于机器造纸盛行时期,故馆藏档案的纸张类型以机制纸为主。澳门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的载体、装帧方式多样,还有不同的语言、字迹材料,因而需要修复人员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修复材料和工具,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类型不同的破损档案进行修复。

  破损档案修复

  1.修复原则

  内地在修复档案文献时强调要尽量保持档案原貌,此外,要在修复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利于延长档案寿命、试验先行以及最小程度干预原则。与内地的修复原则相似,澳门档案馆坚持预防性、适宜性、相似性、可逆性四大原则,预防性即在档案入馆时进行检查,了解档案的基本情况以及破损情况等,并根据档案的状况将其存放到适宜的环境中,以保障档案的安全;适宜性即为每一份档案度身订造合适的修复方法,选择有利延长档案寿命的修复方法和材料,以提升档案的耐久性;相似性即尽量保持档案原貌,尽量选择与待修档案较相似的材料进行修复;可逆性即选用可逆的材料和方法进行修复,以便在必要时将档案恢复到修复前的状态。

  2.修复前处理

  为消除危害档案的主要因素以及保障修复人员的安全,入馆档案在开展修复程序前,工作人员会对档案进行清洁除尘、杀虫、消毒等流程。澳门档案馆较注重档案人员的健康问题,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除尘工作,以降低档案微生物及灰尘可能对人体造成的风险,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部分档案污染程度较严重,干刷法不能有效清除污渍时便选用水洗法,澳门档案馆对清洁用水质量要求较高,选用一级纯净水进行清洁,且一般会以温水清洁档案。

  在接收形成时间较早或在移交前存放条件较差的档案时,一般会先对档案进行批量杀虫和消毒,避免档案在修复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澳门档案馆目前采用真空充氮法对档案进行杀虫和消毒,在较早期会使用雾化消毒机,雾化颗粒的主要成分为除虫菊酯。除虫菊酯虽然对昆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但其药剂水迹可能会对档案载体造成影响,故澳门档案馆目前已摒弃这种化学杀虫方法,优先选用真空充氮法进行杀虫。

  3.多样的修复材料选择

  澳门档案馆馆藏档案的载体以机制纸和手工纸为主,而待修复的档案纸张类型大多为机制纸。在修复机制纸档案时,若档案的破损程度较严重,会选用无酸纸作为托纸,无酸纸的材质、硬度等相对接近档案的原材料。另外,馆藏档案的纸张成分、老化程度不一,其纸张颜色也随之有所不同,所以澳门档案馆购入颜色不一的无酸纸,以确保档案修复前后的相似性。在修复破损程度较低的档案时,澳门档案馆采用手工补洞的方法,补洞时所选用的材料为纤维原料,是从德国、英国等地的纸张工厂购入的纸张纤维原材料,这点与内地不同,内地纸浆补缺法中所使用的材料虽然也是纸张纤维,但这种纤维是粉碎纸张后打成的纤维。选用纸张纤维原料作为修复材料能令补洞后的档案厚度几乎与原来一致,符合最小干预原则,并保证了档案修复前后的相似性。除了无酸纸、纸张纤维原料,在加固时亦会选用从日本购入的典具帖。

  在修补破损档案方面,澳门档案馆选用甲基纤维素作为粘合剂,因其透明、不易发黄且粘性较强,所以在进行手工补洞时会以甲基纤维素固定纸张纤维原料,并直接用于修复裂痕处和撕裂处。此外,在修复时亦会使用小麦淀粉天然粘着剂,这两种粘合剂皆具有可逆性,且无异味,但比起小麦淀粉天然粘着剂,甲基纤维素的防虫能力更强。在修复册页式的档案时可能需要重新装订档案,此时澳门档案馆还会选用无酸PVA白胶作为粘合剂,其粘合力强、平整快干,适用于粘合书脊处和封皮。

  澳门档案馆的修复室大致可分为4个区域,即装订区、修复区、工具区以及水洗区,装订区主要摆放各种用于装订图书的工具设备;修复区配有嵌入灯箱的工作台、修复工具等,修复工具包括针线、毛刷、镊子、棕刷、铅笔等;工具区用于存放修复用纸、纸张纤维、无酸纸套等;水洗区摆放了大水槽、纸浆补洞机等,可以在此区域对档案进行水洗清洁、脱酸等。

  4.修复方法的基本遵从

  澳门档案馆坚持能小补不大补、能补不托的原则,只有对于破损程度较严重的档案才会选用托裱技术进行加固,而对破损程度较轻的档案会采用手工补洞方式进行修补。对于字迹不溶于水、纸张强度较高、孔洞较多或密集的档案会使用纸浆补洞机对档案进行机械补洞,使用补洞机能够提高修复工作的效率。利用纸浆补洞机补洞的档案修复效果理想,补洞处平整均匀,没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普遍。

  修复后档案的安全保管

  档案修复完成后,需要合适的保存环境才能确保档案载体性能稳定,减缓档案老化。澳门档案馆严格管控库房的温湿度,库房温度维持在18~20°C,相对湿度则维持在50~55%,且24小时内温度波动幅度不得大于±2°C,相对湿度波动幅度不得大于±5%,相比内地的档案库房温湿度标准,其范围区间更小。为了把温湿度控制在该区间,澳门档案馆库房内配备了24小时运转的恒温恒湿空调设备,保证了库房温湿度的长期稳定性,避免了档案微生物滋生。同时,库房内配有全自动温湿度监测设备,实时显示和记录库房温湿度,工作人员能实时监控库房温湿度,一旦波动值超出范围可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保证了档案存放环境的稳定性。

  档案装具的材质也会影响档案的耐久程度,选择合适的装具有助于延长档案的寿命。澳门档案馆选用档案专用的无酸盒和无酸纸套包装档案,档案首先会以无酸纸套包裹,再放置到无酸盒中,利用无酸盒和无酸纸套包装档案能减少档案酸度增加的可能性,避免纸张发黄发脆。这个做法与内地不同,澳门档案馆并不把档案放到档案袋中。这些无酸纸套和无酸盒大多从国外购入,但档案的大小和厚度不一,若遇到尺寸较特殊的档案,档案人员会手工制作合适的无酸纸套。

  中西交融的修复技术

  澳门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的载体、装帧方式多样,还有不同的语言、字迹材料,所以需要多样的修复方法、材料和工具等,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档案修复要求。由于其馆藏包括外文图书以及中文档案,故馆内采用西方装订和修复图书的工具以及技术,亦采用我国传统的修复方法和技艺;同时,外文图书和中文档案的纸张材质不同,故有不同类型的修复用纸、粘合剂,如有中国传统的小麦淀粉以及西方普遍使用的甲基纤维素,有东方的典具帖也有西方的纸张纤维原料;修复破损程度较轻的档案时,会使用传统的手工补洞和新兴的机器补洞两种方法。中西交融、新旧相交是我国澳门档案馆的修复特色,修复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艺糅合了中西方的修复精神和特色,传统和新兴的修复材料和工具交替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延长了档案的寿命。

  参考文献:

  [1]最著名的灭虫植物:除虫菊[J].科学种养,2016(4).

  [2]刘仁庆,刘军钛.欧洲早期造纸技术发展史略(续三)[J].纸和造纸,2014(12).

  [3]邱晓刚.对使用“甲基纤维素”作为胶粘剂修补古籍的分析[J].广东图书馆学刊,1990(3).

  [4]张美芳,唐跃进.档案保护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澳门档案馆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