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07 08:50:27被阅览数:89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陈先林
近年来,浙江省武义县档案馆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提出的“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不断加强档案品牌建设。2004年6月18日,武义县后陈村创设了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出台后陈村《村务管理制度》和《村务监督制度》,开启了村务民主管理实践探索的序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和关心下,“后陈经验”不断深化完善并迅速推广,从“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武义县档案馆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相关档案工作的研究部署,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武义方案”。
档案筑基:全方位记录与保存“后陈经验”
1.推行“一事一档”制度
武义县将档案记录、保存作为传承、深化“后陈经验”的重要基础。针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全面推行“一事一档”制度,即将村级每一项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详细记录并存档,使村民能够清晰了解每一项决策的来龙去脉,促进了村务管理规范化。2022年年初,武义县在对村(社区)开展延伸巡察时,通过查阅“一事一档”记录发现了部分村集体土地承包租金长年欠账未清等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终止合同29份,清理合同拖欠479份,追讨欠账金额2645.51万元,村级资产资源承包租赁款拖欠侵占得到有效遏制。
2.推进村级档案工作数字化
2021年以来,武义县乡两级财政投入700多万元建设“标准化+数字化”村级档案室,全县258个行政村已完成档案目录电子化,部分重要档案完成全文数字化。通过建设“农村基层治理电子文件归档系统”,实现了“后陈经验”等村级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利用。所有村(社区)全部上线运行“后陈经验”村级事务数字化工作平台,实现全过程线上审批,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数据全程留痕可追溯。
3.纳入县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
武义县将后陈村等258个村纳入县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全县各类档案资源,通过平台系统构建了在线收集、在线归档、在线利用的档案管理模式。不仅方便上级部门及时指导、提升村级档案管理效率,还加强了村务监督。基于县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后陈村“乡村数字档案馆”已投入运行,村民可通过乡村数字档案馆实现民生档案“一网通查”。
价值挖掘:加强“后陈经验”档案保管利用
1.推出系列编研成果
为记录好保存好“后陈经验”诞生及深化发展的足迹,深入挖掘其深层价值,武义县档案馆联合相关部门,先后编纂出版了《足迹》《力量》《奋进》《从“后陈经验”看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建设》等书籍,系统梳理了“后陈经验”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主要做法及成效经验。这些书籍成为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研究“后陈经验”的第一手参考资料,不仅促进了“后陈经验”的传承弘扬,也为基层治理实践创新提供了有力指导。2024年,根据档案编研成果和实地调研,浙江省档案馆和武义县档案馆联合撰写了资政报告《历久弥新的“后陈经验”》供领导参阅,在《浙江省档案馆简报(档案资政)》2024年第6期上刊登,武义县委书记帅朝晖在资政报告上批示,要求坚持和发展“后陈经验”,要全方位多领域推进。充分运用“档案智治”,为基层权力规范运行提供信息保障。
2.建设专题档案数据库
武义县档案馆对“后陈经验”相关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加工和存储,建立了“后陈经验”专题档案数据库,不仅实现了对“后陈经验”档案数据的集中管理和规范化处理,也为“后陈经验”的推广、传承提供了便捷途径。目前,“后陈经验”专题档案数据库已归集相关档案2万多件。
3.开展档案数据化及知识挖掘传播利用
为促进农村基层治理从管理转向有效治理、智慧化治理,武义县档案馆开展了基于“数据化”乡村档案的基层社会治理数字记忆构建及其知识传播利用模式的研究。不仅对“后陈经验”相关档案进行数据化,而且对多模态的“后陈经验”相关乡村档案进行跨资源整合。以实现档案数据资源“全文化、结构化、关联化、知识化”为目标,通过OCR、NLP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对“后陈经验”档案中的数据、信息、知识进行抽取、标引、关联、溯源与存储,实现细粒度的“后陈经验”知识组织与语义化的知识关联,形成“后陈经验”数字记忆数据资源库。基于“后陈经验”的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与外部资源,构建“后陈经验”数字记忆档案专题知识库展示系统。通过对“后陈经验”档案进行主题分析、本体分析、语义分析来实现知识抽取、知识关联和知识服务,形成资源丰富、组织合理、逻辑清晰、高保真传承的数字记忆产品,为用户提供视觉、听觉、感觉的全方位多维度的数字记忆体验。
作者单位:浙江省武义县档案馆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