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档案馆健全监管机制为稳健推进档案数字化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5-03-04 17:32:23被阅览数:70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网  作者:新疆伊犁州档案馆

  近年来,新疆伊犁州档案馆在加快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过程中,为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积极探索、创新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档案数字化监管机制,为档案数字化工作高质量开展保驾护航。

  一是健全监管制度,明确工作规范。完善的监管制度是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根本保障。伊犁州档案馆依据《伊犁州档案数字化服务外包工作全过程监督管理规定》,专门制定《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中转库管理制度》《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等档案数字化监管制度,明确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职责等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使档案数字化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健全数字化风险防控机制,对数字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确保数字化工作安全可控。

  二是强化过程监管,确保质量可控。严密的事中监管是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规范有序,保障工作质量的核心环节,从档案出库、扫描、图像处理、数据录入、审核到入库,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质量要求。伊犁州档案馆坚持将事中监管贯穿到档案数字化全过程,严格档案出入库管理制度,建立档案中转库,出入库详细清点,严格履行档案出入库清点交接登记手续,每日工作结束后,档案全部存入中转库,防止档案丢失、损坏,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加强数据质量的监管,每日对数据质量进行抽检,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建立数字化过程记录制度,对数字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详细记录,确保可追溯、可核查。建立健全数字化质量检查机制,每个项目完成后,按20%以上的抽检比率进行质检,确保数字化成果真实、完整、可用。经常性开展经验交流分享,总结数据质检环节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三是加强要素监管,筑牢安全防线。严格的人员、设备、场所管理是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安全基石。加强人员监管,确保队伍可靠。严格人员准入,所有进馆开展数字化工作的单位应在档案局完成备案手续,档案馆对照报备项目对数字化人员进行严格审查,要求一律持证上岗,确保档案数字化队伍可靠。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安全、保密教育,提高档案数字化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安全保密意识。严格设备安全管理,对进场的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进行登记造册,设备非必要信息出口全部封闭,数据中转专人专责,使用红黑电源,并在开展工作前对设备扫描打印质量进行全面测试检查,确保档案数字化设备的使用、存储、维护等过程中的绝对安全。加强场所监管,将档案化数字化区域分为工作区和休息区,工作区视频监控全覆盖,手机全部存入屏蔽柜,休息区配备桌椅、物品存放柜,强化日常巡查监管,每周对数字化场所的视频监控、设备使用、人员等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并形成台账,场内形成的废纸、更换的硒鼓、带存储功能的各类配件严格按照保密要求收回统一管理,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下一步,州档案馆将继续探索创新档案数字化监管模式,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措施,为档案数字化工作保驾护航,为推动伊犁州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