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激活档案能量源 点燃文化传承火

发布时间:2025-03-04 17:20:00被阅览数:180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刘殊林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和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服务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通过举办展览、拍摄红色档案视频、编辑出版书籍、开辟网站专栏、建设专题数据库等多种方式,让档案资源“活”起来,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文化滋养。先后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员干部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全区第一批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场教学点”“创建北疆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等称号。

  以展览为媒,让档案“走出”库房

  自治区档案馆目前开放8个档案文献展览,涵盖历史文化、家风建设、英雄事迹等多个方面。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文献展”展示了内蒙古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守卫祖国北疆的鲜活历史,以档案视角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寻英雄足迹 铸忠诚之路——自治区公安系统一级英模事迹档案展”展示了公安英模无私无畏、忠诚奉献的感人事迹;“档案中的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珍品展”从档案的角度客观诠释了内蒙古的奋斗历程,内容涵盖内蒙古地区清代至近现代的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廉洁文化档案文献长廊”生动讲述了百年党史中蕴藏的廉洁文化;“印章票证展”于方寸之间展现了内蒙古近百年沧桑巨变的“独家记忆”;“内蒙古档案馆清末垦务档案展”回顾了清末蒙地放垦的恢宏历程,展现了民族交融的生动实践。仅2024年,自治区档案馆档案展厅就接待参观单位400余批、2.5万余人次,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学习教材。

  以视频为炬,照亮档案“暗室”

  红色档案是档案资源中的瑰宝,自治区档案馆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拍摄制作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诞生》《国家的孩子》《为人民服务 为时代放歌——档案里的乌兰牧骑》《烽火大青山》《世纪回响——原内蒙古军区司令员蔡英口述档案》等一系列档案视频,以影像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这些视频以真实的档案资料为依据,结合历史照片、影像资料等元素,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艰苦奋斗的历程。组织开展全区百家档案馆(室)百部红色(特色)档案视频(微视频)展播活动,全区各级各类档案馆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以档案视角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地区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及新时代发展的历程。68部精彩视频在奔腾融媒、内蒙古档案官网等平台播放,点击量超百万次,有效提升了档案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助力北疆文化建设。

  借编研之力,发掘档案“宝库”

  自治区档案馆精耕档案编研工作,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高度提炼档案价值,先后编纂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藏清末内蒙古中西部垦务档案》《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精编》《清末河套水利开发纪实》《档案记忆中的绥远邮政》《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辑录》以及“鄂温克族满文历史档案译编”丛书(1—5册)等十几部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档案研究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搭建信息通途,为档案“开窗”

  积极落实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建成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成并不断优化内蒙古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和“掌上查档”微信小程序,实现全国、自治区、盟市、旗县四级联通和跨馆查档、档案查询“一网通办”。内蒙古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接入内蒙古自治区移动政务服务平台“蒙速办”,打破档案信息交互壁垒,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红色档案”“网上展厅”等专栏,打破传统档案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档案资源随时随地为用户所用,大大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影响力。建成并持续优化“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馆藏票证专题档案数据库”“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馆藏精品专题档案数据库”“内蒙古自治区历次党代会专题数据库”“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档案数据库”等15个档案数据库,为档案资源深度挖掘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让档案资源更便捷地服务大众。

  自治区档案馆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国家档案局部署要求,立足馆藏特色,深挖馆藏资源,让档案资源从“幕后”走向“台前”,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不断提升档案资源的服务效能和社会价值,努力为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贡献更多档案力量。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