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数清 家底明 数据实——陕西省2024年国有档案资源普查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5-03-03 17:08:08被阅览数:157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王 蓉

  国有档案资源是国家记忆和历史传承的关键载体,是了解国家发展脉络、服务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2024年开展的国有档案资源普查是落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一件大事,旨在摸清档案资源底数、分布和保存状况,为后续的科学管理、有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2024年4月至12月,陕西省档案局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国家档案局工作要求,扎实推动全省动员部署、名录库维护、业务培训、督促指导和数据报送等工作,通过普查全面掌握全省国有档案资源现状、强化档案基础业务,推动全省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普查牵引,建立完整档案资源数据系统

  国有档案是我国档案资源中最核心的档案资源,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外事等活动的真实记录。集中开展国有档案资源普查,摸清具体底数、掌握真实状况、加强资源体系建设,是一项具有长远政治考量的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此次普查,涉及档案资料的具体内容、数量结构、存在状态、保管程度、开发利用进展等情况,须对新中国成立前纸质档案的保存程度进行精准掌握,在有多少、在哪里、是什么、怎么样等方面做到心中有底。清楚档案保存现状,掌握数量尤其是质量情况,整体、系统地摸清全省国有档案资源底数,是推动全省档案事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4年4月以来,按照国家档案局统一部署,省档案局积极贯彻落实、做实重点环节,优化流程举措、细化具体工作,做到了“底数清、家底明、数据实”。普查结果显示,全省维护名录库单位11498家,较年报新增5924家;各类国有档案包括纸质档案6300万卷1.55亿件、电子档案1700TB、照片档案212万张、音像档案30万盘、微缩胶片3.3万画幅、实物档案118万件等。

  系统全面,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坚持高点启动、高位推动,聚焦系统谋划、科学部署,充分发挥省委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集中力量开展普查,是全省推进此项工作的共识。

  提高政治站位,把开展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国有档案资源现状作为持续学习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作为严格落实全国及全省“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自觉立足政治看、依据法规办。加强组织领导,省委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讨论研究《陕西省国有档案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忠实履行政治责任、工作责任和法定责任,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完成、积极配合,小组联络员着眼责任牵引、发挥应有作用。成立全省普查工作小组,省委副秘书长、省档案局馆长高新民担任组长,定期召开小组会议,明确阶段任务,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任务清单、完善工作流程、落实专项经费。建立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基本要求,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发挥党管档案工作的政治优势,全省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分别成立普查工作小组,对照全省实施方案制订阶段计划,开展宣传培训和督促指导。

  聚焦国有档案资源普查的目标任务、范围内容、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持续细化具体工作举措,努力把要求讲明白、把问题分析透、把措施研究清、把工作干到底,是全省推进此项工作的重要抓手。

  开展动员部署,以视频形式贯通省、市、县,召开动员部署暨工作培训会,明确工作要求、工作安排和具体操作流程,制发工作方案和操作手册,将普查工作分为动员部署、名录库维护、数据准备、填报审核和总结归档5个阶段,并逐阶段跟踪督促指导。拟制问题答复清单,解读填报指标,讲解工作方法,并印发工作提示,明确名录库维护阶段的主体责任,要求按照“国有档案资源情况表”提前梳理普查数据,为全省普查工作提供标准和模板。将26天填报时间划分为4个阶段,为逐级审核留出时间余量,重申和强调普查工作纪律,对未及时上报单位作出提示,对普查报告和整理归档作出安排并制发《国有档案资源普查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做细调研培训,针对各领域各行业国有档案资源特点,区分医院、企业、高校、地市、县区、乡镇街道等类别,深入实地“解剖麻雀”,分析不同类别机构档案特点和普查工作难点,与省级主管部门共同甄别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分类精准指导督促,共在10个地市举办培训15场。

  积极构建工作网络,及时对照纠偏,严把数据质量关,努力做到普查对象全面覆盖、普查工作精准实施和填报数据真实准确,是全省推进此项工作的方法路径。

  分类建立工作群,包括全省地市、省级机关以及省属企业、高校、公立医院5个工作群,指定专人管理和答疑解惑,各级各部门建立相应工作群,形成了全省统一的普查工作网络。及时对标对表,认真落实国家档案局工作要求,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特别是在各项任务启动时和各阶段工作衔接中,逐项对照,及时纠偏,避免工作被动。确定普查范围,全面梳理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情况。按照全国统一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充分准备、压茬推进。对照需要警惕的统计造假、虚报瞒报等问题,坚持精准精细有效的原则,分类督促指导,争取工作主动。把数据审核作为普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强化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把数据质量关口,印发4类12项审核要点,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对照普查指标如实填写,通过系统审核和人工校验逐项自查,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杜绝虚报、瞒报、错报、伪造、篡改、迟报、拒报等行为。

  强化运用,提升业务工作质效

  经过半年多的统筹推进,省档案局合理配置全省各方面工作力量,积极破解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实现了对省直机关、省属企业二级单位的馆藏室存数量、永久保管情况、保管条件和资源开发情况的首次全面摸底,尤其是第一次实现了对乡镇(街道)的情况调查,对把握全省资源总体情况意义重大。

  省档案局立足档案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定位,部署和推进普查工作,积极发挥党委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优化资源力量配置,加强工作衔接联动,坚决贯彻档案法、统计法等法律法规,警惕各种违法行为。坚持系统谋划、充分发挥工作价值,将培训队伍、完善方式方法等有机结合,既推动工作实施,又锻炼培养干部,还积累了工作经验。比如,坚持针对性调研和精准精细培训,坚持时间倒逼、每天工作盘点调度。在按时上报普查数据的同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推广运用到其他工作中。

  下一步,省档案局将继续规范档案统计工作,做好“后半篇”文章。全面梳理、深入总结普查工作流程和规律,彻底把普查类工作研究透彻。结合国有档案资源普查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谋划部署普查类专题档案及其数据库建设,在馆藏结构优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把普查数据分析研究报告成果融入“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工作中。坚持和完善重点工作过程管控、强化沟通联络和衔接联动、丰富业务培训工作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动员等有效做法,进一步提升统筹协调、节点推进等综合能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3月3日 总第4257期 第一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