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19 08:21:31被阅览数:130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韩丽平朱庆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档案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系列部署要求,坚持系统理念和底线思维,从严从细抓好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积极构建档案馆安全工作“前端预防+中端处置+后端治理”的“三端”协同治理模式,全力将各类风险隐患降至最低,确保档案馆库、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绝对安全。
“前端”聚焦预防预警,强化源头治本
“前端预防”是理出风险点、画出问题项,畅通维护档案安全的“最先一公里”。一是安排专人重点看防涉密载体、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等部位,着重巡查实体档案库、信息管理系统、设备机房、数据库等区域,重点排查档案收集、归档、整理、利用、数字化、传输等环节中的风险,找弱项、补短板、堵漏洞,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不落下任何一个盲点。二是将强化安全意识融入日常。市档案馆常态化组织档案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培训,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精准规范做好档案安全工作。利用“6·9”国际档案日、档案法治宣传月(周)等时段和节点,集中开展档案安全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把监测预防抓在经常。根据每周安全自查结果,结合每季联合消防维保单位、物业服务公司、第三方检测机构排查隐患情况,辨析重点部位运行状况,查摆重点区域存在问题,分别划定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情形,对应标示红色、黄色、蓝色。同步建立并实时完善馆内设施设备“建设、维修、使用”登记管理台账,逐个标注管护信息,并实行质保期、维保期到期前预警提醒。
“中端”聚焦有效管控,提升响应能力
“中端处置”就是分析评价、控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时消除因管控不到位造成的档案安全隐患、整治不及时发生的档案安全事故。一是让责任“扛得实”。馆内,制定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区分不同岗位,逐一明确规范,明确档案安全人人有责。馆外,密切与气象、地质、消防、应急等部门协作联动、共享信息,汇聚起防范档案安全风险合力。二是对风险“识得准”。对照《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每年组织档案系统专家以及消防、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采取定性、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估档案馆库、档案实体、档案信息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分类分级给出整改意见,先后改善库房地面跑沙起尘、大楼外墙渗漏不保温、消防设施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不断提高档案安全风险要素识别与控制能力。三是避免隐患“想不到”。制定《泰州市档案馆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细化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应急预案,力求一旦出现险情或突发事件,即可分级负责、快速响应、即时处置。针对地震、台风、洪水以及火灾、被盗、踩踏等可能灾情险情,加强应急演练,认真复盘总结,提炼固化经验,改进不足之处。
“后端”聚焦健全体系,实行综合施策
“后端治理”就是扎紧档案安全“篱笆”、掐灭事故发生“捻子”,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防治理体系。“人防”方面,注重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健全档案安全保密制度,确保各项安全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比如,针对工作场所,修订数字化加工场所、数字档案馆(室)系统使用管理、档案库房(特藏室)管理等制度,系统完善档案安全的制度安排。针对流程业务,档案进馆推行档案实体和数字化副本“双清双查”机制,档案利用和数据出库履行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对口处室负责人“三审三签”机制,档案服务外包监管实行“安全问题建议书”机制等,助推档案资源要素始终处于安全状态。“物防”方面,注重高质量构筑基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持续投入近2000万元高水平推进馆舍改造、配备安全设施,提档升级档案保管环境、档案存储设施、档案利用装备、档案维护监控设备,有力夯实档案工作安全发展的基础条件。“技防”方面,注重多途径建立支撑。纵深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推动存量档案基本实现数字化、增量档案全部实现电子化。成功创建“十四五”时期首批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初步建成可管可控的档案数字资源总库与档案大数据体系。立足档案数字化成果“一套封存保管,一套异地保管,一套提供利用”,主动与洛阳市档案馆开展结对备份,进一步增强档案安全保存、长久利用的保障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江苏省泰州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