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档案馆“三个聚力”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2-18 17:23:58被阅览数:36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网  作者:安徽省滁州市档案馆

  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档案馆紧跟数字时代步伐,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先后通过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国家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滁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验收。2024年12月,滁州市档案馆成功创建“安徽省高水平数字档案馆”,开创了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一、聚力搭平台建总库,推动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

  一是汇集多元数据资源。构建安全高效的档案信息化平台,综合运用数据安全传输、数据全流程监管等先进技术,在线接收58家市直单位150批次1万余件电子公文档案,为19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打通OA办公平台与数字档案室平台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壁垒,实现“电子文件”到“电子档案”全流程监管和高质量接收入库,为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二是建成综合数据总库。建成馆藏目录数据库和全文、照片、音视频数据库,并特别设立脱贫攻坚、民生工程等10个专题档案库,完成445万条目录数据著录。馆藏传统介质档案达42.2万卷、15.2万件,其中应数字化档案全文数字化率达90.2%,实物、照片、音视频档案实现100%数字化全覆盖。三是实现资源异地共享。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南京等地签署“异地跨馆查档协议”,实现与“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安徽省档案资源共享平台”“长三角民生档案跨区域查询系统”互联互通。目前,通过市域通办、跨省协办、远程智办等方式,实现长三角区域内300余个档案馆馆际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办理,显著拓展档案服务的覆盖范围。

  二、聚力建专班抓项目,推动“滁州档案”品牌建设

  一是锤炼高素质专业队伍。坚持以实绩为导向,秉持“让有为者有位”用人理念,通过“讲团结、谋思路、干实事”大力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先后搭建“党史三卷”“数字档案馆创建”等工作专班,通过干事创业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二是建设市域一体化项目。强化部门协作,共同推进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市域一体化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专项资金 400万元,以滁州市档案馆为建设主体,以“统招分签”的形式与8个县(市、区)档案馆上下联动,合力打造统一的数字档案馆系统,从档案“收管存用”各环节出发,构建从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到保存利用的数字化业务体系。目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审批,项目招标工作正稳步推进。三是搭建跨部门应用场景。加快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滁州档案信息化”互联互通新体系,主动融入“城市大脑”中枢系统,实现数据协同,对接各信息化系统平台,更好支撑不同部门业务场景应用,降低财政成本,提升数据资源使用效率,树立以“局馆联动、资源共享、数据共治”为核心的“滁州档案”品牌。

  三、聚力强服务增实效,推动档案事业满意度提升

  一是主动服务中心工作大局。聚焦档案数字资源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参与“中国农民歌会”“十五运”等全市重大活动筹备组织和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共建立文书、照片、录像、录音和实物档案等1.9万件,持续跟踪记录重大活动全貌,全面记录新时代滁州奋进历程。二是全力提升便捷服务水平。推出档案在线查询全流程便捷操作服务,档案目录信息检索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全文信息检索响应时间不超过10秒,高效满足查档人群在目录查询、在线借阅、远程利用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增设便民服务查询网点,在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查档大厅设置自助查档窗口,极大提升民生档案数据服务能力。近3年来,利用数字档案查档年均达到 2000余人次,满意度评价高达 95%以上。三是持续擦亮红色档案印记。充分发挥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档案馆)爱教基地品牌优势,专门建立红色档案库,多途径征集各类红色档案资料 3416件。制作《旧包承载清廉志 岁月见证忠诚心》等三部历史短视频,举办“相约红色皖东 传承历史记忆——滁州市档案馆馆藏精品赏析”线上展览。开展“童心向党 暑你最美”等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走进档案馆,赓续红色基因,全年接待各方参观40余场次,为培养时代新人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