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公众号建设的调研与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13 08:20:10被阅览数:52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胡素桂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平台成为高校档案服务创新的重要阵地。以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档案公众号的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在入驻规模、功能设置、内容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形成了以档案宣传、档案服务为主的多元内容体系。但同时,服务理念滞后、内容同质化严重、功能单一、互动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基于调研结果,从转变服务理念、深化资源开发、完善平台功能、强化互动反馈等角度提出了推动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档案服务;内容分析;服务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作为拥有海量用户的新媒体平台,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也面临着信息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均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高校档案部门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工作,而微信公众平台无疑是高校档案服务创新的重要阵地。

  目前,关于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些学者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基本状况、服务内容和传播效果等[1],但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存在分析视角单一的问题,缺乏跨平台、跨案例的对比研究,对具体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不够深入[2]。因此,亟须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实证调研,系统总结优秀案例的典型经验,深入剖析制约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发展的突出矛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拟聚焦以下关键问题:第一,目前国内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建设的整体现状;第二,不同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在服务内容、功能设置、传播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第三,制约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第四,高校档案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微信公众号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师生与传播文化。为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围绕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基本概况、主要栏目、服务方式、互动情况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通过横向对比各高校异同,找出共性问题,并分析原因,系统归纳,力求形成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对策建议。

  1  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建设现状调研

  1.1 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开通情况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档案部门开始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工作。通过梳理文献发现,截至2022年4月,已有31所高校档案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这些高校档案馆大多于2017年前后相继入驻微信平台,占比达到74%[1]。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认证率明显提高。31个已开通的微信公众号全部完成了微信官方认证,这有助于提升账号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便于用户识别与关注。总体而言,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平台认证,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表明,高校档案部门对微信这一新媒体渠道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纷纷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力图构建“互联网+”档案新格局。此外,研究发现,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在账号定位与功能设置上各有侧重。以订阅号为主的账号为例,目前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功能定位是信息发布,尚未拓展其他服务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功能设置相对单一,缺乏清晰的栏目架构,这不利于用户快速获取所需信息。总之,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在入驻初期,应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功能定位与框架结构,为后续内容建设与服务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1.2 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服务内容分析

  服务内容是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通过对已开通公众号的高校档案馆的服务内容进行梳理,可归纳出以下五类主要资源:一是馆务资讯,主要包括通知公告、业务动态、联系方式等;二是校史文化,涵盖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名人轶事、老照片等;三是学生档案,以毕业生档案、学籍档案查询服务为主;四是服务指南,侧重介绍档案查阅流程、档案征集办法等;五是档案编研成果,主要呈现历年来形成的各类校史专著、年鉴画册等。在这五类内容中,馆务资讯、校史文化和学生档案的比重相对较大,这与高校档案部门的业务职能和服务对象密切相关[3]。尽管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日趋丰富,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推送内容的原创性有待加强。高校档案部门应立足自身特色档案资源,积极开发原创内容,提升服务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其次,内容呈现的形式较为单一。目前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以图文为主,音频、视频、H5等多媒体形式运用较少,不利于调动用户兴趣,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再次,内容更新频率有待提高。统计显示,约三分之一的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平均每月更新内容不足四条,甚至个别公众号数月不更新内容。内容更新滞后,难以吸引用户的持续关注。

  1.3 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服务方式及传播效果评估

  服务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通过梳理发现,目前公众号采取的主要服务方式包括:信息推送、档案查询、档案征集与展览、互动答疑等。信息推送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服务方式,但大多局限于毕业生档案去向查询,尚未深度开发档案目录检索、内容检索等更高层次的查询功能。在档案展览方面,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公众号尝试开展线上展览。可以看出,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服务方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应更加注重发挥平台优势,利用好小程序、H5等新形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互动体验。在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方面,可以看出不同公众号的传播影响力差异较大,总体传播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分析发现,传播效果较好的微信公众号大多内容质量较高,时效性较强,注重与用户的互动交流,这为其他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优化完善提供了有益启示。

  2  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建设的问题分析

  2.1 服务理念相对滞后,缺乏用户思维和创新意识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档案工作也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然而,通过梳理文献发现,部分高校档案部门对微信公众平台的认识还比较片面,服务理念较为滞后。一些档案部门仅仅将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信息发布的渠道,缺乏基于用户视角的服务意识,对受众的实际需求和阅读体验考虑不足。同时,少数高校档案部门对微信公众号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持续的投入,对新技术应用和服务创新重视不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因此,要实现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在完善内容供给的同时,注重创新传播方式,利用好互动反馈机制,不断增强用户黏性,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 内容同质化严重,特色吸引力不足

  优质的内容是吸引用户关注、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目前,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虽然在内容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普遍存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的问题。一方面,不同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在栏目设置和选题策划上趋于相似,大多是馆务动态、档案法规、馆藏展示等内容,鲜有针对不同受众的个性化、差异化的内容供给。另一方面,推送内容的原创性不足。调研显示,多数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对本校的特色档案资源挖掘利用不够,推送的文章多为转载或简单罗列史实,缺乏有吸引力的原创内容。同时,推文形式较为单一,多为图文信息,对音频、视频、H5等多样化形式的运用明显不足,内容的趣味性、时效性、互动性有待加强[4]。这些问题导致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鲜明特色,吸引力和用户黏性不足。高校档案部门应着眼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切实增强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核心竞争力。

  2.3 平台功能单一,互动反馈渠道不畅

  平台功能和用户互动是提升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和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然而,调研发现,目前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在功能设置和互动反馈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大多局限于信息推送,尚未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技术优势,拓展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功能。在档案检索与利用、在线咨询、业务申办等方面的功能开发力度不够,难以充分满足师生和社会公众的多元化档案需求。其次,多数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缺乏与用户互动的有效途径,调研发现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公众号提供了用户留言、在线咨询等互动入口。对于用户的意见反馈、满意度评价等缺乏及时有效的收集和响应机制,难以形成良性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体验和传播效果。

  3  加强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转变服务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档案部门要实现微信公众号的创新发展,首要任务是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这就要求高校档案工作者从单纯的信息发布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充分尊重用户的主体地位,深入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档案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菜单和传播内容。例如,面向在校学生,可聚焦学籍档案、成绩单、获奖证明等,提供便捷的在线查询服务;面向校友群体,可重点挖掘名人档案、校史档案,传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同时,还应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用户属性和行为特征进行智能分析,实现精准画像和个性化推送。此外,在平台功能的规划设计中,要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文化特色等,塑造鲜明的档案文化符号,提升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

  3.2 深度开发档案资源,丰富呈现形式

  档案资源是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高校档案部门要加强内容建设,盘活具有珍贵价值的档案资源,讲好高校故事,传播高校文化,提升服务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体而言,要围绕学校发展的重要节点,挖掘利用名人档案、老照片、口述史料等独特的档案资源,策划生动鲜活的选题,创作思想性、趣味性、故事性兼具的内容[2]。在内容呈现上,要积极融合音频、视频、动漫、H5等表现形式,提升档案的可视化、沉浸式体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例如,梳理学校重要历史事件,制作档案微视频;开发档案知识问答小游戏,寓教于乐。同时,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在内容生产中,还要立足学校的鲜明特色,充分彰显学校的历史文脉和人文气质,讲好学校的名校故事、名师故事等,以校史档案为引子,激发师生爱校荣校情怀,厚植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3.3 完善平台功能设计,加强用户互动反馈

  良好的平台功能是保障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和传播效果的关键。在功能设置上,要充分利用微信生态体系的技术红利,积极开发契合用户需求的智能化应用。例如,利用微信小程序、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档案的智能检索、在线预约、业务申办等,为师生提供“一站式”的档案服务体验。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用户互动反馈机制的建设。通过设置在线留言、投票调查、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收集用户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回应,提出持续优化平台、改进服务的具体举措。此外,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还可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场景,策划有吸引力、具备话题性的互动活动,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用户黏性。例如,面向毕业生开展“档案故事征集”活动,鼓励大家分享难忘的大学时光;积极开展校内活动,引导师生在参与中加深对学校历史的了解,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

  参考文献

  [1]李甜.基于5W模式的高校档案宣传优化:来自42所世界一流高校的调查分析[J].山西档案,2021(3):116-123.

  [2]李龙凤.高校档案馆微信服务现状与优化路径[J].兰台世界,2020(9):109-112.

  [3]刘帅伟,孙汝杰.互联网+政务背景下高校综合档案远程服务策略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J].山西档案,2022(1):146-160.

  [4]唐启.“双一流”背景下一流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分析[J].兰台世界,2020(9):102-105.

  【作者简介】胡素桂(1985—),女,汉族,河南濮阳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文法学院新闻学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