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6 08:17:17被阅览数:179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张振华
摘要:档案术语作为组织档案资源、揭示档案内容的专业语言,在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破解档案术语不统一这一档案语言难题,当下亟须从学理和实践层面系统开展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研究。在借鉴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档案术语的内涵、构成及语言变异的多维表现,剖析了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的内在机理,探讨了档案术语语言变异对档案管理实践的影响,旨在推进档案术语的规范化建设。关键词:档案术语;语言变异;档案管理;术语规范化;语料库
当前,数字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中国建设在全面推进。在数字资源日益丰富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海量数字档案资源,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档案术语作为组织档案、揭示档案内容和检索档案的重要工具,其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是数字档案管理与利用的重要基础。然而,受历史、地域、行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档案术语长期存在语言变异现象,对档案管理和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一定障碍。因此,系统梳理和研究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现象,对于促进档案术语规范化、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档案术语的语言学研究,国内学者已有一些探索。一些研究考察了档案名词术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演变,揭示了其历时嬗变规律,还有研究关注当代档案工作对传统档案术语内涵外延的拓展[1]。这些研究为档案术语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历时和共时的语言学视角。此外,还有研究将语言学的语义分析方法引入档案术语研究,为丰富档案语义、提升档案检索与利用水平提供了新思路[2]。但总体而言,对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现象的系统研究还相对欠缺,有待进一步深化。鉴于此,本研究在梳理已有档案术语和语言变异研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档案术语的内涵、构成以及语言变异的多维表现,剖析了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的内在机理,并探讨了档案术语语言变异对档案管理实践的影响,旨在推进档案术语的规范化建设。
1 档案术语的内涵界定与语言变异理论基础
1.1 档案术语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
档案术语是指档案工作中使用的专业术语,是准确表达档案专业概念、传递档案信息的语言符号。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则认为,档案术语是档案工作中专门使用的语言词语,用来表示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中的特定概念。由此可见,档案术语作为一种专业术语,具有指称特定概念、传递专业信息的基本特征,其构词方式往往能体现档案工作的内在规律与逻辑关系。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档案术语经历了从萌芽到逐步丰富完善,再到不断规范创新的过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术语体系。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档案事业的不断进步,新的档案类型和档案管理模式在不断涌现,档案术语也在创新发展,数字档案、电子档案等新兴术语应运而生。从标准化建设看,近年来国家档案局相继发布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等一系列档案标准规范,进一步促进了档案术语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发展。
1.2 档案术语的基本构成要素与类型划分
档案术语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档案工作赋予的专门概念,其构成要素与类型划分是把握术语内涵的关键。从构成要素来看,档案术语一般由修饰限定词汇和核心概念词汇构成,呈现出“种概念+属概念”的层级结构特征。例如,“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等术语,其中“文书”“科技”是修饰和限定的种概念,“档案”是核心的属概念,种概念从属于属概念。档案术语的概念结构反映了不同档案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折射出档案工作的内在逻辑。从类型划分看,有学者依据档案术语所指称事物的性质,将其划分为档案名称术语、档案工作术语、档案属性术语[3]。还有学者从档案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档案术语划分为传统档案术语和现代档案术语两类。传统档案术语主要源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环境,现代档案术语则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应运而生,反映了档案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体现了档案术语在继承发展中的创新。因此,正确把握档案术语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内在结构,分析不同类型档案术语的异同,有助于完善档案术语知识体系,也为研究档案术语的语言变异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1.3 语言变异视角下的档案术语研究
语言变异是指语言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差异,反映了语言的动态多样性特征。结合档案工作实际,档案术语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语境中,必然会呈现出一定的变异特点。将语言变异理论引入档案术语研究,考察不同层面、不同类型档案术语的变异现象及其规律,有助于深化档案术语研究,推动术语的规范化发展。从横向看,档案术语存在地域性变异。有学者针对方言、民族语言等因素对档案术语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提出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与档案术语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不同地域的档案用语体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从纵向看,档案术语存在历时性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档案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档案术语的内涵与外延都在不断拓展,呈现出从单一到复合、从概括到细化的发展态势。梳理档案术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轨迹,对于把握档案术语的发展规律、推动档案术语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 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2.1 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的多维度考察
档案术语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语言变异现象呈现出多维度特征。纵观已有研究,档案术语语言变异主要体现在地域差异、历时演变、形式多样等方面。从地域差异看,档案术语在不同区域、不同语言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方言语汇与档案术语的交融,造就了地方特色鲜明的档案语言现象。例如,在粤语区,档案工作中常用“档”指代“档案”,“搞档”指代“整理档案”,体现了粤语在档案语境中的独特表达。从形式多样性看,档案术语的表现方式呈现出口语、书面语等不同风貌。口语档案术语常见于档案工作实务中的口头表达和交流,书面档案术语多见于正式的档案文件、档案著录等书面语篇中。二者在表达方式、规范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档案工作实务中,往往将“备查账”“备查簿”口语化地表述为“备查”,而在正式的档案著录语境中,则要规范使用书面化的全称术语。
2.2 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的内在机理探究
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现象的产生具有深层的内在机理,主要受到语言要素和非语言要素的双重制约。语言要素主要指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内部因素,非语言要素则涉及地域文化、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语言外部因素。二者相互交织影响,共同推动了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现象的发生。就语言要素而言,词汇和语义的变异是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的主要表现。如“文书”一词,古代专指公文,而在当代语境中泛指档案文献;“编目”原本仅指图书分类,而后被引申用于档案整理工作。档案术语词汇和语义的动态流变,是档案语言发展的重要表现,为档案术语研究提供了生动素材。从时代特点看,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引发了档案载体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也带动了档案术语的创新发展。例如,计算机时代催生了电子文件、数字档案等新型术语;大数据时代孕育出档案数据、档案云等新概念[4]。由此可见,档案术语语言变异与特定的地域文化土壤和时代发展背景密切相关。
2.3 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的实证研究路径
实证研究是考察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的重要路径。利用实证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档案术语语料,揭示变异规律,检验相关理论假设,是开展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研究的关键环节。综合学界已有研究实践,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的实证研究可从地域差异、历时演变等不同角度展开。因此,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的实证研究可借鉴语料库语言学、文本分析等方法。建设专门的档案语料库,运用计量统计、共现分析等方法,多维度、动态化地考察档案术语的使用特征,由此揭示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的内在规律。例如,有学者尝试建立地方档案语料库,对不同地域档案用语进行语义标注和频次统计,由此揭示地域特色。又如,通过构建历史档案语料库,运用文本分析工具考察特定术语在不同时期的词频变化,探寻其历时演变轨迹,由此展现档案术语的发展动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在档案语言研究中的应用,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的实证研究方法日益多元,研究视野也在不断拓宽。
3 档案术语语言变异对档案管理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3.1 档案术语语言变异对档案工作的多重影响
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现象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档案资源组织角度看,档案术语的地域差异、时代变迁等因素,对档案著录、主题标引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档案资料在著录规范、主题词表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术语的不统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检索和利用的准确性、高效性。同时,地方档案中方言土语与通用术语并存的现象,为规范化著录带来困扰。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在组织档案时,充分考虑术语的历时差异和地域特点,遵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兼顾历史和地域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还原档案的原貌,提高档案著录的准确性。
此外,从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角度看,档案术语语言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档案资源的深度融合。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和跨区域档案资源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各地区档案在档案术语规范、元数据标准等方面尚未完全统一,不同时期形成的档案在著录格式、著录项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档案数据的交换共享和深度利用。例如,在推进红色档案资源整合过程中,革命老区档案术语与通用档案术语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汇聚共享。这就需要在尊重革命历史语境、传承红色档案语言特色的基础上,建立革命档案术语的规范化转换机制,打通红色档案资源整合的语言壁垒。可见,统筹兼顾档案术语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差异,积极探索多元术语规范转换路径,是破解档案术语不统一对资源融合制约的关键所在。
3.2 基于语言变异视角的档案术语规范化应对策略
档案术语语言变异现象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从规范化的高度积极应对。基于语言变异的视角审视档案术语问题,可从术语标准化、差异化描述、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探索应对之策。
首先,统筹制定全国性、全行业的档案术语标准规范,是应对档案术语地域分异、时代变迁带来挑战的根本之策。档案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档案术语、革除档案“语言壁垒”是顺应时代要求、提升档案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对此,要加强顶层设计,制修订国家档案术语标准,统筹兼顾传统优势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档案术语的行业标准、地方规范,并推进档案术语标准的有效实施,加大术语标准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档案工作者运用规范术语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
其次,针对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的档案资料,要在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著录标引策略。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档案术语的原貌,如实反映特定语境下档案术语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另一方面,建立灵活的档案著录机制,采取差异化的著录描述策略。对于方言土语、文白异读等特殊档案术语现象,可在规范化著录的基础上,辅以方言注释、文白对照等内容,既彰显地域特色,又兼顾规范要求。
再次,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加强档案术语语言数据库和知识库建设,为破解档案术语语言变异难题提供技术支撑。对此,要积极构建覆盖面广、类型丰富的档案语料库,为档案术语的地域性、历时性研究提供翔实语料。同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文本挖掘等技术,多维度考察档案术语的使用特征,揭示其时空分布规律。当前,数字人文、知识发现等新兴研究范式为档案术语研究开辟了广阔前景。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档案术语语言数据库和知识库建设,将为新时代档案语言研究和规范化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春芳,金小月.我国档案工作标准化研究综述(1985—2018)[J].山西档案,2020(1):151-157.
[2]张琦.数字环境下基于连续体模型的档案术语体系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9(3):113-117.
[3]李静.档案术语对应词record和records的概念与运用再探[J].档案管理,2023(1):67-69.
[4]何玉璐,程结晶.《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基本功能规定》解读[J].兰台世界,2019(11):37-40.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政项目)“新时代‘三个强国’理念下新增硕士授予单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联动机制建构研究”(项目编号:JGSZ2023054)。
【作者简介】张振华(1979—),女,汉族,辽宁建平人,呼伦贝尔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应用、现代汉语教学、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