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3 08:17:49被阅览数:154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孙帅丽
摘要:政府数据资源作为城市数字化的核心要素,其长期保存与开发利用成为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梳理政府数据资源对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借鉴数字保存通用模型构建了涵盖组织架构、功能流程、技术架构、元数据框架的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架构,并从体制机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具体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智慧城市时代政府数据资源的有效保存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智慧城市;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架构设计;实施路径
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新型城镇化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发展,纷纷制定行动纲要和建设规划,力图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的智慧化转型升级。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政府数据资源发挥着关键作用。有研究指出,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贯穿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和各环节。高质量的政府数据是城市感知、分析、服务和治理的基础。然而,智慧城市建设对政府数据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海量动态数据的长期保存问题日益凸显[1]。传统的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方法难以完全适应智慧城市时代政府数据资源的特点与需求,亟须从顶层设计上构建涵盖政策、标准、流程、平台等要素的长期保存架构,并探索具体的实施路径[2]。目前,学界对政府数据资源的长期保存进行了相关系列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期保存对象与范围界定、技术架构设计、管理策略与机制研究等方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3]。但总体而言,现有研究或聚焦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的一般性问题,或针对特定类型政府数据资源的保存策略,尚缺乏面向智慧城市发展需求、体现跨部门协同治理的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架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拟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的特殊需求,在借鉴数字保存通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涵盖组织架构、功能流程、技术架构、元数据框架的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架构,并从体制机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具体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智慧城市时代政府数据资源的有效保存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1 当前政府数据长期保存的迫切需求与现实挑战
1.1 智慧城市的内涵与政府数据资源的关键作用
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公众生活、城市运营状态进行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城市生活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其本质是数据驱动的城市发展方式,通过对海量城市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挖掘、集成与应用,推动政府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智慧化变革。作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资源,政府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数据资源涵盖了人口、法人、信用、地理空间等各领域数据,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通过对政府数据的深度整合与智能分析,能够助力城市管理部门更加精准地感知城市运行状态,高效协同各部门行动,科学决策城市治理措施,切实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
1.2 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的意义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类智慧应用场景对政府数据资源的依赖日益加深,政府数据的规模呈爆发式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前沿信息技术更迭速度不断加快,数据的载体与形式变化日新月异,对政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可用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下政府数据资源的管理与保存工作迫切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政府数据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智慧城市的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数据资源的长期保存。首先,高质量的政府数据资源支撑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应用创新,为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其次,加强对政府数据的长期保存有利于传承城市文明、巩固国家信息安全。再次,高质量的数据共享开放应建立在长期保存的基础之上[4]。
1.3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但在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一是缺乏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的顶层设计和制度规范,管理职责划分不明晰,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二是对政府数据资源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数据汇集不足,元数据描述不规范,动态增量数据归档滞后,难以满足数据长期保存需求;三是保存平台功能不完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数据长期保存中应用不足,缺乏数据保存全过程的安全可信机制;四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匮乏,政府数据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2 面向智慧城市发展的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架构设计
2.1 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架构的基本内涵与原则
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与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政府数据进行持续、可信的保存与管理,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并能随时检索、获取和利用的过程与机制。构建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架构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举措。所谓架构,是指对复杂系统的结构、组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的抽象描述,体现了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内在规律。本研究所构建的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架构,是在借鉴数字保存通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智慧城市场景需求,从组织架构、功能流程、技术架构、元数据框架等方面对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活动进行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安排。其基本原则包括:
一是针对性原则。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发展需求,体现政府数据资源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保存策略与技术方案。二是系统性原则。统筹考虑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的要素,注重数据采集、整理、存储、管理、利用等环节的有机衔接,构建全流程的保存体系。三是开放性原则。充分吸收数字保存领域的通用标准与规范,体现开放融合的理念,支持异构平台间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四是安全性原则。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运用加密、备份、审计等手段,确保政府数据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五是可持续性原则。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路线,合理控制保存成本,并为技术更新、迁移预留接口,实现政府数据资源的可持续性与长期保存。
2.2 基于 OAIS 参考模型的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架构
OAIS(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参考模型是数字保存领域公认的概念框架和参考标准,为构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提供了系统指导。本研究在借鉴OAI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由数据对象模型、功能模型和元数据模型三部分构成的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架构。
2.2.1 基于 SIP、AIP、DIP 的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对象模型
OAIS模型定义了三种不同粒度的信息包:提交信息包(SIP)、归档信息包(AIP)、传播信息包(DIP)。结合政府数据资源特点,提交信息包可对应为政府机构提交保存的原始数据集,归档信息包为进行过标准化处理形成的归档数据包,传播信息包为面向不同用户提供服务的数据产品。通过三种信息包的转换,可以实现政府数据从生产部门到档案部门再到社会公众的全流程管理。
2.2.2 基于六大功能实体的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功能模型
OAIS模型从功能视角定义了六大实体:接收、归档存储、数据管理、行政管理、保存规划、访问。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由数据获取、整理描述、存储管理、数据服务、安全管控、运行维护六大功能模块组成的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功能模型,能够实现政府数据资源的规范采集、标准归档、可信存储、共享利用。
2.2.3 档案数据资源长期保存中的元数据框架
元数据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OAIS模型从保存描述信息、描述信息等方面刻画了保存元数据的内容组成。在此基础上,可针对政府数据资源的特点,构建包含描述性元数据、结构性元数据、管理性元数据、保存性元数据的元数据框架,支撑政府数据资源的发现、管理与存储。
2.3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的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架构扩展
为满足智慧城市时代政府数据资源的规模化、动态化、智能化管理需求,有必要在通用保存架构的基础上,进行面向应用场景的功能拓展、流程优化和技术创新,形成更加灵活、开放、智能的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架构。
2.3.1 面向智慧服务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功能拓展
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为智慧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因此,在传统档案访问服务基础上,拓展政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功能,构建由目录管理、数据加工、共享交换、安全管控等模块构成的开放共享服务体系,支持多元主体按需获取和利用政府数据资源,是优化长期保存架构的重要方向[5]。
2.3.2 面向增量数据归档的动态保存流程优化
随着政府数据的持续产生,档案部门需要持续获取动态增量数据。传统的定期移交、分批归档方式难以适应数据实时更新的场景需求。因此,优化数据归档接收流程,构建由数据采集、质量检测、转换与载入等环节组成的自动化归档流水线,实现政府数据资源的动态增量保存,是提升档案长期保存时效性的关键举措。
2.3.3 融入大数据环境的分布式长期保存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时代的海量政府数据对传统的集中式保存架构提出了挑战。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由分布式存储、并行计算、智能管理等模块组成的长期保存系统架构,能够有效支撑政府数据资源的规模化存储与管理,并为数据处理、分析、挖掘、可视化提供高性能计算支撑,是长期保存架构演进的必然趋势。
3 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的实施路径
3.1 政府数据治理体系建设
构建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架构为实现数据的可持续管理与利用提供了顶层设计,而架构的落地实施离不开健全完备的政府数据治理体系作为支撑。一方面,要构建由政府主管部门、各级档案部门、专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架构,厘清管理职责,形成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制定数据采集、存储、利用等环节的标准规范,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期保存业务流程,以标准规范为抓手推动数据管理全过程的标准化、精细化。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监督考核、激励保障等工作机制,打造政府数据治理的长效运行环境。
3.2 政府数据长期保存平台建设
搭建功能完备、运行可靠的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平台是落实保存架构的关键举措。首先,平台功能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政府数据管理需求,涵盖数据采集、存储、检索、展现等各个环节,同时预留与业务系统、社会应用互联互通的接口。其次,在平台开发阶段,应遵循通用标准规范,采用开放式、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支持灵活扩展和个性定制,并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增强系统性能与服务效能。再次,在平台运行维护方面,要建立健全运行监控、安全防护、灾备容错等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与故障恢复策略,确保系统的连续性运行。最后,平台建设应统筹管理系统与数字仓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互联互通,构建一体化数据管理与服务体系。
3.3 政府数据专业人才培养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推动政府数据资源长期保存与开发利用的关键力量。展开来讲,要高度重视政府数据管理人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重点引进具有档案学、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与激励机制。在人才培养内容上,既要重视数据管理、数字保存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升人才的业务能力;也要加强职业操守、安全保密等职业素养教育,强化人才的责任意识;更要注重创新意识培养,引导人才积极探索智慧城市时代政府数据管理创新实践。此外,要积极搭建校地、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人才培养与实践需求精准对接。
参考文献
[1]周文泓,贺谭涛.档案部门参与政府数据治理的实践框架研究及展望[J].档案学研究,2024(1):110-118.
[2]刘泽禹,任越.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档案馆功能框架分析[J].山西档案,2023(3):72-79,35.
[3]郭平.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建档案管理创新[J].山西档案,2019(6):132-136.
[4]刘越男,吴云鹏.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既有探索及未来发展[J].档案学通讯,2018(6):44-53.
[5]姚静,加小双,李海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数据开放的概念与政策文本比较研究[J].山西档案,2021(3):24-36.
【作者简介】孙帅丽(1984—),女,汉族, 河南郑州人,郑州财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