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0 17:23:53被阅览数:155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成都市档案馆
近年来,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档案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档案部门部署要求,坚持“三个聚力”,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档案事业发展新篇章。
一、聚力重要批示落实,实现转型发展显著突破
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推动实现重馆藏向重开发利用、保管员向研究员转变,资政服务、品牌打造、队伍建设、大运会档案等工作获得广泛认可。市委多位领导点赞档案工作,纷纷评价“冷锅变成了热灶”“档案工作还可以这样玩?”特别是时任成都市委书记、现任四川省省长施小琳作出肯定性批示2次,并专程来馆调研。
业务建设迈上新台阶。针对2018年业务建设评价排名与成都在全国城市中的排位不相匹配的情况,积极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将第一轮“开天窗”的“专著出版、文献遗产申报”等8项指标全部攻克,在2023年评价中实现提档进位、大幅提升。
作风建设呈现新气象。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档案工作姓党”,大力涵养敏感敏锐、立说立行、创新创造的工作作风,全馆干部职工做好档案工作的神圣感、使命感不断增强,职业认同感、干事成就感不断提升。
二、聚力服务中心,书写档案工作成都答卷
创立档案资政“成都实践”。创刊《档案资政参考》,每周向市领导报送。2022年来,已累计报送130期,获市领导批示20期,多期内容迅速转化为领导决策,扭转了上一个评价周期内“向市委报送信息参考少”的困局,擦亮了成都馆“第一张名片”,获评全国档案事业十佳利用创新案例。
培育文献开发“成都品牌”。去年5月8日,“成都老茶馆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扎实做好入选的“后半篇文章”。开展“读、听、探、品”系列活动,4个课题进入“国家重点档案工程”“国家出版基金”“四川省出版规划”等社科项目,联合中国(四川)国际茶叶博览会举办“成都老茶馆档案文献——中国茶文明学术研讨会”、《茶肆春秋:成都老茶馆档案文献精编》新书发布会,联合四川省商务厅、市商务局等部门推动知名老茶馆授牌等事宜,持续掀起“成都老茶馆档案”研究热潮,打造茶馆文化研究高地。加快推进“近现代中国川菜档案”申报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打造历史研究“成都展陈”。大力开展近现代成都城市发展史研究,深度挖掘馆藏15万卷民国重点档案,策办“风云千重锦官城——成都市档案馆国家重点档案典藏展”,为成都探寻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提供历史参考。
三、聚力动能激发,打造干事创业专业队伍
调结构优质量。持续优化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近3年来通过公招、选调、遴选等方式,引进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历史学、档案学紧缺专业人才34名,全日制研究生比例达34%,队伍平均年龄从48岁下降至42岁。
传技术提素质。持续开展“成都兰台师承帮带行动”,成立资政专班、典藏展工作专班、重点课题研究小组等,开展全员培训,16人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库和全国档案“三支人才队伍”。
交任务压担子。通过跨专业、跨部门多岗位历练,派员参与全市重大工作19项70余人次,其中22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特别是在成都大运会举办期间,领办的大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圆满完成了办赛任务,牵头的“大运宣传品”“显眼包”工作,被国家网信办评价为“中国网民乐于同官方活动互动的经典案例”。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市委组织部肯定,连续2年在全市大会上作为唯一的市级部门交流经验,并被指定为“成都公务员队伍建设创新工作试点单位”。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1月20日 总第4241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