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9 17:22:37被阅览数:54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周振国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是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而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调研是巩固农业农村工作基础、提升档案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聚焦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农村宅基地改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等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笔者曾赴某东部省份的3个地级市开展调研。通过进村走访、访谈,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那么,应如何开展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调研呢?笔者认为,应从几个方面做起。
行前准备: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之“调”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调研,是围着问题想,奔着问题去,既要思考“过河”的任务,又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不仅需要对档案业务知识非常熟悉,也要对农业农村政策有清晰的了解,更需要较好的理论思辨能力。因此,在开展调研前,就要梳理清楚调研中可能涉及的一些政策、知识,以及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等。如,调研耕地保护制度建设涉及的相关档案工作,就要对农田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当前耕地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保护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耕地保护相关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情况有基本掌握。对这些情况掌握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调研是否有必要、后期调研的效果等。如果动力不足、基础不明、数据不全、信息不实,后续问题就较难解决。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概括而言,就是占有材料、分析综合、把握规律。
到达现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之“查”
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去现场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是调研成功的关键。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调研的立场。调查研究是在“实事”中“求是”,实事求是是做好调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实事”就是在调研中“察实事”,即充分探求事件全貌,认识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是”即通过调查研究寻求事物的一般规律,进而得出正确结论。在调研中要秉持身体力行、从实际出发、以群众为师的基本态度,从而确保形成“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调研路径与结果。二是调研的方法。在调研中,笔者所在调研组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访谈法,在3个地级市,入户走访了16个村庄和社区,访谈了75位村民和县乡村干部。也可以采用观察法,如,开展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调研时的“四看法则”,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
撰写报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之“研”
调研报告的目的是研究问题、提出建议,而撰写调研报告是调研的最后环节,也是调研成果的最终体现。通过调研报告,农业农村部门或档案部门人员把前期所开展的大量工作集中呈现出来,形成具有客观事实和依据的观点和判断,从而推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如,针对此次调研所得的农业农村档案信息和资料,调研组人员在撰写调研报告过程中不断进行打磨,并在逻辑加工和语言表达上持续下苦功。影响报告撰写的较为直观的因素,便是起草报告前案头所掌握的材料是否翔实。如果材料足够丰富,就能较大程度地降低起草难度;如果原始调研材料“捉襟见肘”,就会影响报告的撰写进度。
落到实效: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之“究”
一切调研活动的最终落脚点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在前期的调、查、研基础上,调研的后半篇文章就是使“调研之花”结出“实践果实”,最终达到破解难题、推进工作的效果。如何确保调查研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笔者认为,要认真理解、学习、运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将其作为调研的行动指南。在组织领导方面,档案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党组织应强化认识,高度重视。在工作纪律方面,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所提出的对策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在统筹推进方面,要上下协同、整体推动,统筹当前和长远。在加强宣传方面,要重视利用档案领域和农业农村领域的报纸、期刊载体,也要用好网络新媒体,凝聚起大兴调查研究的共识和力量,营造浓厚氛围。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笔者认为,可从5个方面优化调研流程,促进调研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收集好调研资料。调研前可从两方面进行准备。一方面,应明确调研目的。如,围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聚焦决策参谋服务型调研这一目的,一般是围绕一个或几个较为关键的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事项,进行重点研究。如,为推进优化档案管理,江苏省档案馆、省农业农村厅联合调研宅基地改革档案工作,确保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真实、完整、系统和安全归档。另一方面,应系统收集相关资料。围绕不同的调研目的和对应选题,做好对应资料的收集。如,党和国家已出台的相关农业农村政策法律、档案制度规范,当前相关工作的进展、行业发展趋势,调研地点基本情况、调研单位基本情况,当前上级部门、主管单位对这一调研问题的看法,有关专家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本单位、本部门的研究基础,调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做法等。做好这些资料的收集,有助于增强调研的针对性,进而推进具体工作。
二是设计好调研方案。一方面,应设计好总体方案。调研方案的设计,既包括各类表格的设计、具体调研对象的明确、调研路线的安排等,也包括细致的调研经费安排、调研人员的身份信息、调研地所处地域的历史和人文情况、天气信息等。另一方面,应设计好调研函件。如确定好调研方案后,应提前书面发函通知。如果不需“四不两直”方式,可提前向被调研单位发送调研材料,包括调研提纲、访谈提纲(问卷)、正式公函等,帮助目标单位、部门或个人做好准备工作,协助推进考察调研。
三是做好调研现场处理。这一过程中,需要把握好4点。首先,要保持求知若渴的态度。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始终重视调查研究。他曾说:“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调研中,常会遇到相对复杂的情况,尤其当调研人员经验不足时,更要有虚心求教、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其次,要有随机应变的准备。实地走访过程中,通常免不了会出现一些临时突发状况,需要调研人员随机应变。再次,要锻炼管中窥豹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调研对象不经意间的几句话,或者随时随地的所见所闻,都可能成为之后报告里面的重要信息。最后,要秉持规规矩矩的意识。调研人员应熟悉掌握并遵守相关规定,守好红线和底线。
四是撰写好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行文格式,一般应结合实际情况而确定。借鉴有关学者经验,调研报告要敢于“无视文章套路”,要有理、有趣、有物、有情,要在立意高、结构新、选材精、文体优、语言美、标题鲜上下功夫,真正把调研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一般来说,调研报告通常包括“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几部分,也有调研报告写法较为灵活,不拘一格。如,有的包括基本做法、探索与创新、主要经验、评价与建议等;有的包括主要特点、基本做法、存在问题、几点建议等;有的包括主要做法、主要启示、努力方向等。另外,调研报告的标题是文眼,一般没有新闻标题要求那么高,也没有统一的格式。通常是“关于某某事情的调研报告”或拟写成主、副标题。但有时出彩的标题,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需要根据调研主题或领导要求、上级风格来定。
五是推进调研成果转化。解决调研所发现问题,有效落实相关意见建议是调研的最终目的。如,调研农业农村局或农服中心、农技中心等基层涉农部门档案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最终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及时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即根据农业农村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改善有关单位档案室基础设施建设,选优配强档案人员力量,拓宽档案收集范围,丰富室藏结构等。
总而言之,调研就是语当“其时”,策当“其用”。调研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提出的观点要契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与发展需求。就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调研而言,还应紧密聚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和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部署的任务要求,通过调研谋划推进解决实际问题,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服务。
(本文作者系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图书档案处副处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1月9日 总第4236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