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外国人拍摄照片档案考证实践

发布时间:2024-01-22 19:24:29被阅览数:340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徐静而

  自2016年以来,为优化馆藏档案结构、丰富馆藏档案资源、服务“杭州城市记忆工程”,杭州市档案馆着手对国外高校、档案中心等文化机构保存的杭州档案文献进行征集。截至目前,共计征集到2623件、1万多页相关档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老照片有600多张,这也是迄今馆藏最早一批反映杭州城市面貌、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生活情况的照片。这批照片档案中的一部分场景可以通过其原始信息在杭州的老城区找到,可以进行今昔对比,印证原始著录信息的准确性;但大部分的照片,由于著录内容模糊及中外表达的不同,考证难度较大。为了能够更详细、全面地了解老照片所记录的情况,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考证与探究。笔者以杭州市档案馆征集到的这批民国时期外国人拍摄的照片档案考证实践为基础,探索考证方法并总结经验,期望对老旧照片档案考证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利用文字信息考证

  1.利用题名考证

  从国外高校、档案中心征集到的照片档案基本都包含英文题名,这些题名是反映照片内容最直观、最基本的信息,是考证工作的出发点。通过这些信息,可以迅速框定照片所摄范围。如“Lai Fung Tah”(雷峰塔),虽然其拼写与现今汉语拼音不同,但仍可通过近似读音判定;“College from Pagoda”(从塔上俯瞰的大学),虽然题名中没有说明具体的塔名和校名,但可以通过“大学”“学校附近有塔”这两个关键点缩小范围。

  2.利用背景信息考证

  在一些成套的相册中,也有不少拍摄者会撰写背景信息。这类信息往往会介绍拍摄照片的地点、人物、原由等,内容较丰富,但也存在较多考证难点。一是文字辨认难点,当时留存的信息多为英文手稿,要做到准确辨认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二是翻译难点,不同的人对于事物的理解、认知不同,翻译的内容会存在差异。对于一些专有名词,如果不知道其历史背景,很可能会翻译得不准确,甚至导致史实性错误。如美国人狄尔耐的相册中的说明文字“provincial educational society”,一开始翻译成了“省教育社”“省教育学会”,但经过查证核实历史材料,应翻译成“省教育会”。类似情况时有发生,需要在考证时反复核查,避免错误。

  3.利用照片画面中的文字信息考证

  当著录信息无法提供有效参考,或仅能够锁定一定的范围时,通过提取照片中文字信息来考证的方法就尤为重要。如图1照片的原始题名为“Big Street”,这条信息内容指向不明,但通过识别照片中很多商铺的招牌名,如“瑞茂祥制服厂”“鼎兴茶庄”“元利洋货布庄”等,可以推断此为当时较大型的商业街,再联系牌坊正中的关键文字“保佑坊”,可以认定照片拍摄地是现杭州中山中路南宋御街保佑坊区段。又如图2,在无著录信息的情况下,从建筑大小、外观看应是当时的重要建筑,提取建筑上“武林”二字,便可以迅速判断这是当时还未拆除的杭州十城门之一的“武林门”。

1.jpg

图1

2.jpg图2

  利用建筑物特征考证

  1.利用相似建筑物类比考证

  在没有文字信息或文字信息有限时,对照片中建筑物或地点的考证还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这种考证方法尤其适用于大型建筑,如城门、塔、桥、民居群等。如图3,乍看之下,桥的形态与京杭大运河上的拱宸桥非常相似,它们都是三孔薄墩石拱桥,而照片的题名“Hangzhou Bridge(杭州桥)”也颇具迷惑性,但类比同时期题名为“Konztu Chiao(拱宸桥)”的照片(如图4),就可以看到建筑体量上相差非常大,沿岸的楼房建筑风格也完全不同,因此基本可判定该桥并不是拱宸桥。

1.jpg

图3

2.jpg

图4

  2.利用现存建筑物今昔对比考证

  近年来,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修旧如旧”原则指导下,现存历史建筑外观基本保留了原有风貌。这也为考证工作提供了现实依据。如图5,题名为“Paidle Pagoda & Bridge close”(Paidle塔和桥附近),提取著录和照片内文字信息,可知该桥为杭州西湖上的西泠桥,通过同视角对塔外观的比对,可以判断出该塔为杭州宝石山上的保俶塔。又如图6-1,题名中明确为“基督教青年会大楼”,则可找到现存的历史建筑进一步验证比对,如图6-2,既确保了著录准确性还能发现该建筑券窗、券柱式拱廊样式基本保留原有风貌,但主楼由原来的3层加高到4层,副楼的三角檐也已被拆除。建筑物的今昔对比考证,对深入研究杭州历史建筑、杭州历史变迁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

1.jpg

图5

1.jpg

图6-1

2.jpg

图6-2(2021年10月摄于杭州青年路)

  利用自然风貌考证

  在老照片中,除了人物、建筑,还有大量作为“背景”存在的自然风貌。可以通过对山脉、河道走势,植物生长情况等信息进行考证。

  1.利用山脉走势

  图7-1的题名为“Tailor City Street”(改造的城市街道)。从题名和图中非常宽阔的道路可以推测出拍摄地应为当时被重点改造的四条道路——迎紫路(今解放路西段)、延龄路(今解放路与庆春路之间的延安路)、湖滨路、平海路之一。早前有学者判断拍摄地点为延安路与平海路交界处,镜头正对的是当时延安路的繁华景象。但通过对背景中西湖山脉走势,尤其是山脉中间呈明显“V”字型形态部分与现今西湖山脉走势的对比,笔者发现图中应为平海路,如图7-2。

1.jpg

图7-1

2.jpg图7-2(2021年10月摄于杭州平海路)

  2.利用植物生长规律

  在北半球的开阔地,大部分树木的林冠向南更为茂盛。在照片考证中,利用植物这一特性,便可以大致辨别景物的方向。如图8,地面平坦开阔,树群左侧的枝叶更为茂密,结合中国建筑南北朝向的特征,可以判断该照片应从建筑的西北角拍摄。再根据照片远处的山景,则可以判断出该建筑群应在群山的西北侧。如此,便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规律缩小考证范围。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地势、纬度等作综合分析。

1.jpg

图8

  其他辅助考证工具

  在照片考证过程中,除了通过照片本身和著录信息外,还需要配合利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协同考证。

  1.地图

  民国时期地图按照绘制的方法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实测图,即利用各种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将成果等比例缩小绘制而成地图,如实测杭州西湖图(1925年)、实测杭州市街图(1930年)等;另一种是绘画图,由绘制者依据自身观测和感受绘制,不特意强调比例,意在指出各个街道、建筑的联系。这类地图档案具有符合人体工学的直观性,对地物复杂的地方有较强的表现力。但作为工具来说,其本身谬误也会较多,如《杭州西湖全图》(20世纪30年代),当时雷峰塔已经倒塌,但在地图中却依旧矗立。所以在利用地图作为辅助工具时,以较为精准的实测图为佳。同时还要注意点面结合,准确定位需要考证的地方后,多观察周边环境,乃至整条街区的变化,并保留相关影像素材备考。如在考证图1时,由于该地段在民国时期属于较为繁荣的商业街,历史建筑林立,所以在实地走访时,不应只考察保佑坊区段,还要对照地图上这一街区的标注——邮政分局、浙江实业银行、凤凰寺、浙江兴业银行等,作整体考证。

  2.遥感影像图

  遥感影像图是指利用地物电磁波特性来记录的图像,与普通地图相比,遥感影像图画面清晰,地貌、建筑层次分明,因其记录内容真实、易读,是非常重要的考证辅助工具。杭州市档案馆所存《1944年杭州遥感图》就在考证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对图8建筑的考证,因判断该建筑在群山的西北角,根据杭州老城内山脉的分布情况,该建筑可能在西湖群山周边或者半山周边。根据遥感图实际拍摄情况显示,西湖周边正好有一处形状、体量类似的建筑,而半山周围没有,再通过实地走访比对,基本可以确定该建筑群是今杭州延安路与平海路交叉口附近的龙翔里。

  3.已有考证成果

  考证过程中利用和参考已有考证、研究成果,如文字记载中的描述、对某张照片已有的判断等,经常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利用时要注意甄别,一是要与其他相关成果相结合,不能仅凭一家之言来作判断;二是要与实地考证情况相比较。如与实地考证情况不符,要以实测、实拍信息为准。

  在实际考证过程中,方法和工具还有很多,如通过访谈追溯照片源头等。需要重点注意的是,要多方有效依据都成立才能下定结论,假使有一条不成立,也必须作进一步分析。照片档案考证对于档案工作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涵养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各项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开展照片档案考证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婵婵.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与营建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20.

  [2]《杭州通鉴》编纂委员会.杭州通鉴(上卷)[M].人民出版社,2014.

  [3]沈弘.西湖百象—美国传教士甘博民国初年拍摄的杭州老照片[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4]钟.《浙江省城全图》的前世与今生[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5]杭州市档案馆.杭州古旧地图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杭州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