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2 15:30:43被阅览数:367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安涛
2023年,冬日暖阳,一面写着“档案人追寻壮烈 英雄气浩荡千秋”的锦旗送到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档案史志馆。
“我代表全体村民,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赤峰市宁城县大金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花满怀激动,“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得到馆里的指导和帮助。”
村民为何赠送锦旗?锦旗上提到的英雄是谁?市档案史志馆与大金沟村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记者经过实地探访,一一揭晓了答案,也见证了一场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的“双向奔赴”。
故事缘起:空军烈士舍己救村,英雄事迹反响强烈
从赤峰市区向南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便来到了风景秀丽、环境优雅、民风淳朴的大金沟村。然而,谁又能想到,这里曾发生过让当地村民难以忘怀、追寻着要为英雄立碑的感人故事。
1980年11月10日晚,一架正在实弹飞行训练的空军战斗机突遇故障起火,即将坠毁,塔台立即下达了飞行员跳伞的命令。然而,飞机坠毁的方向正是大金沟村。千钧一发之际,飞行员毅然放弃了跳伞求生的机会,奋力将飞机抬升,驶向了没有人烟的山区,壮烈牺牲。
几十年来,飞行员舍己救村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遗憾的是,村民始终不知道这位救命英雄的名字。于是,受大金沟村全体村民委托,村民田金良踏上了寻访烈士之路。
两年间,田金良奔走多地。2019年6月,终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档案馆确认了烈士信息。他叫魏志尧,北京房山人,牺牲时年仅35岁。
英雄已逝,恩情难忘。“乡亲们非常怀念这位烈士,想着给他建个纪念雕像,永远铭记他的恩情,但仅靠村里的力量难以实现。”这时,田金良想到了曾经定点帮扶大金沟村的赤峰市档案史志馆。
2021年8月11日,田金良前去寻求帮助。
“一定支持!”了解情况后,市档案史志馆馆长吕雪生深受感动,表示先拍一个专题片,大力宣传魏志尧烈士的英雄事迹,再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建设纪念设施。
很快,馆务会研究决定,联合视频制作公司对魏志尧烈士牺牲地宁城县大金沟村、家属居住地北京市房山区周口村进行实地走访拍摄,并采访事件亲历者和烈士家属。与此同时,深入挖掘空军档案馆提供的魏志尧烈士个人档案、革命烈士证明及《宁城文史资料》等资料,精心撰写脚本。
经过一个多月的采集录制,2021年11月6日,口述历史专题片《追寻壮烈》制作完成,由赤峰市电视台播出,并在多家网络视频平台同步推送。
该片通过立体生动的影像和语言,结合受访人的真情讲述,再现了魏志尧烈士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弃跳伞而壮烈牺牲的英雄壮举,以及当地干部群众不忘英雄、要为烈士建立纪念设施的感人故事。
专题片播出后,迅速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纪念文集、书画作品、诗歌散文、电视节目……当地群众和单位自发地以各种形式讴歌烈士事迹,悼念空军英雄。中央、自治区、市、县等各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转发。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教育主管部门及共青团赤峰市委分别发出通知,要求大中小学生、团员青年观看专题片,让青少年真切感受发生在身边的英雄故事。
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魏志尧烈士的英雄事迹得以广泛传播,大金沟村也渐渐为人们所熟知。社会各界受英雄大义和大金沟村民感恩之情感染,陆续向该村捐赠了价值20多万元的体育设施和旅游休闲设施。
据统计,在清明节、烈士牺牲日,前往烈士牺牲地开展悼念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或红色研学活动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社会各界人士近2000人次。
至此,“红色大金沟”的形象日渐深入人心,为下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拓宽产业发展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力推进:盘活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乡村特色品牌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部署,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文旅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挖掘整理好、开发利用好蕴藏在广大乡村的红色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游、生态游、研学游,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大金沟村是全国首批革命老区村和市级旅游重点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极具开发价值。但由于特色不突出,发掘深度不够,导致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如何打破困局?市档案史志馆与镇、村班子共同决定,把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作为该村发展的重点加以推进,走出一条“档案赋能乡村振兴、赋能文化旅游”的新路子。
具体思路是通过给魏志尧烈士设立纪念雕像,进一步宣讲烈士英雄事迹,打造红色教育阵地,在干部群众中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建立赓续红色血脉的“强磁场”,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同时,结合该村红色底蕴深、绿色生态佳、引领作用好的实际情况,推动全村红色文旅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绿色大金沟、红色大金沟、金色大金沟”的乡村特色品牌。
“关键是要找到产业出路,找准着力点,精准打造‘一村一业’。”吕雪生说,“来大金沟的游客多了,就能够给村里带来更多的物流和资金流,从而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拉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及农家乐、民宿的消费增长,增加村民收入,为实现打造‘金色大金沟’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赋能增效。”
多次走进大金沟村,实地调研烈士纪念设施选址及乡村振兴情况;邀请当地著名音乐人担任“文化村长”,提升村子知名度;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乡村振兴局、当地媒体加强沟通交流,汇聚工作合力;协调赤峰中唐特钢有限公司捐资30万元,用于建设魏志尧烈士纪念设施……一项项务实举措有力有效,推动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3年11月10日,在魏志尧烈士牺牲43周年之际,在市档案史志馆的积极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烈士纪念雕像正式落成,实现了村民们让英雄永驻的愿望。
村民们表示,将永远铭记烈士恩情,传承英烈精神,维护好烈士纪念设施,将其用生命守护的这片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以感恩烈士之心凝聚起奋进前行之力,争创红色研学基地,以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告慰烈士英魂。”田花说。
通过魏志尧烈士纪念雕像的建成及配套设施的全面升级,大金沟村营造出了追寻先烈足迹、弘扬红色精神的浓厚氛围,动员更多村民积极开发多项红色文旅活动。
在推动建成烈士纪念雕像的同时,市档案史志馆还策划制作了另一红色主题口述历史专题片《抗日英雄贺仲一》,继续大力宣传英雄事迹,引导全社会感知英雄情怀、领悟英雄精神、学习英雄品格,打造大金沟红色研学基地,让红色文化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点亮共同富裕梦想。
“下一步,建设红色纪念馆、开展产业调研、挂牌档案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等10项配套举措将逐步落地实施。”谈及如何继续助力大金沟村实现乡村振兴,吕雪生说。
双向赋能:以文促旅以档彰文,全力讲好赤峰故事
为提升档案服务效能,市档案史志馆提出档案赋能文化旅游的工作思路,与档案赋能乡村振兴一起被确定为全馆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旨在通过盘活档案资源,讲好赤峰故事、传播赤峰声音、展示赤峰形象。
如今,档案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档案赋能文化旅游工作也迈出了坚实步伐。
宁城老窖、赤峰羊绒、康熙圣旨……游客用手机点击“畅游赤峰”小程序“好物故事”版块,可尽情浏览《档案里的赤峰》微视频,感受档案里蕴藏的赤峰文化。微视频以短小精悍的作品推介赤峰名优特产、颂扬先进模范人物,通过这一平台,向广大游客宣传赤峰,助推赤峰文旅事业繁荣发展。
得益于市档案史志馆与市文旅局签订的档案赋能文化旅游合作协议,全市各类星级酒店、宾馆、度假村及“畅游赤峰”小程序推出了《赤峰档案》系列专题片、口述历史专题片,以及《档案里的赤峰》微视频点播服务,面向广大游客介绍历史上的赤峰,进一步宣传赤峰,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多点位、广覆盖,是拓宽宣传范围、增强宣传效果的重要策略。为此,市档案史志馆与赤峰大光顶子旅游有限公司加强与合作,将档案文化融入游乐设施或场所,打造档案赋能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够深刻感受档案文化的魅力。
不止于此。为推动档案赋能文化旅游工作走向深入,市档案史志馆还计划依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深入挖掘自治区牧业改革第一村(嘎查)——伊和德日苏35户牧民为脱贫求富率先开展草场牲畜承包的故事,全力打造“草原小岗村”红色旅游品牌。
此外,《乌兰敖都——全国最早的畜牧业合作社》《陈子实——第一位牺牲在抗日前线的华侨记者》《冀察热辽鲁迅艺术文学院——中国共产党在赤峰建立的第一所大学》等红色档案视频,不仅为当地特色产业赋予了文化内涵,也为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提供了档案支撑。
吕雪生表示,市档案史志馆将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谋划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打造品牌特色,让档案赋能乡村振兴、赋能文化旅游之路走得更宽、更稳、更远。
赤峰,这座因红山文化而闻名的城市,也将因红色文化而变得更加闪耀。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月22日 总第4089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