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档案的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7 08:32:21被阅览数:382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江盼

  摘要:革命烈士档案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基于数字人文理念,在梳理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围绕革命烈士档案收集整理的理论基础、核心价值及实践现状,提出了以革命烈士个人事迹、革命烈士纪念场馆为中心线索的档案数字化开发路径,并从坚持党的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示范引领等方面,提出分级分类、系统推进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务实举措,从而为新时代革命烈士事迹的挖掘整理、革命烈士精神的传承弘扬提供参考。

  关键词:革命烈士档案;红色基因;数字人文;数字化;开发利用

  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各个阶段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其中,革命烈士档案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举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为新时代红色档案尤其是革命烈士档案的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好革命烈士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推进其数字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用好、管好红色档案资源的关键举措,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迫切需要。

  当前,对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然而,在红色档案的内涵界定与价值阐发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红色档案资源具有历史价值、政治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内涵。在红色档案的收集整理方面,各地从修缮保护、编研出版等方面已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数字化开发利用方面,一些档案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红色档案进行综合性整理和系统化开发,建成了一批数字档案馆,极大地提高了红色档案资源的社会利用水平[1]。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宏观研究,对革命烈士档案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红色档案门类的专门探讨还相对不足,尤其是对革命烈士档案的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系统化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化。

  为此,本研究拟在梳理革命烈士档案收集整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背景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数字人文视阈下革命烈士档案的系统性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建设路径,并提出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新时代革命烈士事迹的挖掘整理、革命烈士精神的传承弘扬贡献一份力量。

  1  革命烈士档案收集整理的生成机理与实践现状

  1.1 革命烈士档案收集整理的理论基础

  革命烈士档案作为红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一方面,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革命烈士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了根本遵循。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弘扬革命烈士的崇高精神有利于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革命烈士档案等红色资源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烈士档案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和革命情怀,正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的集中体现,也是传承红色基因最为生动、最富说服力的载体。同时,革命烈士档案的收集整理也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国家文物局印发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强调要“贯彻保护第一,加强总体规划,统筹抢救性保护”。受历史条件所限,在很长时期内革命烈士档案的保管相对分散,亟须对其进行系统梳理、收集整理以及科学保存利用。

  1.2 革命烈士档案收集整理的主要价值

  收集整理革命烈士档案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重要举措。革命烈士档案具有独特价值意蕴。一是历史价值。革命烈士档案真实记录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是了解和研究党史、国史的珍贵史料,为澄清历史事实、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提供了可靠依据。二是政治价值。革命烈士档案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集中反映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深刻诠释了党的初心使命。其政治属性和思想内涵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作用[2]。三是精神价值。革命烈士档案所记载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烈士事迹所折射出的信念,是激励后人不懈奋斗的强大力量。四是文化价值。革命烈士档案所反映的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1.3 革命烈士档案收集整理的实践现状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革命烈士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例如,各革命老区、革命纪念地加强对革命烈士事迹档案的普查工作力度,采取数字化等手段,对部分破损、字迹模糊的重要档案进行抢救性保护,延续革命档案的生命力。另外,相关革命烈士的档案专题研究日益深入。多数单位组织专门力量,围绕重要战役、重大事件中的革命烈士档案资料开展专题研究。一些档案馆利用馆藏革命烈士档案资源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举办展览、开设专题网页、制作微视频等方式,用革命烈士事迹教育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此外,革命烈士档案相关的文创产品开发也得到公众的青睐。例如,一些文博单位以馆藏革命烈士题材的照片、手稿等为创作元素,开发兼具红色特色和教育意义的文创产品,使革命烈士档案“活起来”,让观众在参观体验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悟革命烈士精神。

  2  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路径设计

  2.1 以部分革命烈士为中心线索的数字化开发路径

  革命烈士档案作为红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红色资源,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字化时代,创新性地开发利用革命烈士档案资源,是新时期党史宣传教育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结合数字人文理念,促进革命烈士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用活用好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选取部分革命烈士,系统梳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活动、重大贡献,围绕其革命生涯的不同阶段进行资源链接,从而构建以烈士为中心的档案资源群,形成展现其风采的数字化专题[3]。具体而言,可从政治生平、革命实践、重要著作、人格风范等不同维度,通过图文、音视、视频等方式立体再现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塑造出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英雄形象。这就要求加强不同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将藏在博物馆里的革命文物实物、陈列在纪念场馆的烈士遗存数字化,打通数据壁垒,实现革命烈士的“数字画像”,这样既有利于系统保存革命烈士的历史资料,又便于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与感悟。

  2.2 以革命烈士事迹为中心线索的数字化开发路径

  数字化时代,档案部门需要创新传播方式,挖掘革命烈士事迹的思想内涵,讲好英雄故事。以往,档案部门多以文本、图片等静态形式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呈现出信息量相对有限、互动性不足等问题。而采取数字化手段,能够更加立体、沉浸式地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中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例如,通过3D建模、VR、AR等新技术,对重大战役、关键战斗场景进行全景复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烈士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悲壮场景[4]。此外,以数字化互动体验为重点,结合情景体验、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引导观众在英雄事迹中感悟先烈舍生忘死、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铭记革命烈士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3 以革命烈士纪念场所为中心线索的数字化开发路径

  革命烈士纪念场所是铭记英雄功绩、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各地的烈士陵园、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以场馆为中心进行数字化开发,能真实再现革命历史,汇聚烈士事迹,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的数字文旅产品。因此,档案部门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纪念场所红色资源的数字化采集与加工,通过全景、VR实景等技术进行数字化展示。同时,基于纪念场馆藏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开发特色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基于LBS的导航讲解、实景AR互动等新型服务,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式的参观导览。例如,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利用VR互动技术,忠实再现了当年会议的历史场景。观众可以沉浸式现场“参加”会议,聆听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议事声音,重温革命先辈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感人场景[5]。总之,利用数字人文手段,促进革命烈士事迹与英雄纪念场所的深度融合,能够对红色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革命烈士纪念场所成为精神高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3.1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政治基础

  档案是当代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数字化是新时期加强革命烈士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推进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建设,需强化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梯次实施,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切实增强革命烈士档案资源的传播力、影响力。因此,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推进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方面,要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话语体系,突出革命烈士档案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防止简单化与碎片化倾向,确保数字化成果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另一方面,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档案部门主管、相关方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将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地方“十四五”规划和精神文明创建、爱国主义教育等工作。同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3.2 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革命烈士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与利用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档案工作,需各方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因此,推动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要着重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首先,档案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建设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建设内容、时间表、路线图等。其次,建立健全促进革命烈士档案开发利用的法规政策,用法治思维保障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再次,加强革命烈士档案收藏单位的统筹协调,整合档案馆、纪念馆(地)、博物馆等场馆的革命档案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最后,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依托高校、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院校开展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人才培养工作,提升档案工作者的历史素养和创新能力[4]。

  3.3 强化示范引领,推动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建设提质增效

  数字技术为革命烈士档案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坚持守正创新,将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档案部门要积极总结推广典型案例的经验,发挥重点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精品力作。可创新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的表现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数字技术手段,推出系列化的数字化产品,让革命烈士档案“活”起来。同时,注重深化革命烈士档案数字化的理论研究,加强对革命烈士档案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断提升其数字化建设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琳,闫静.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红色档案叙事研究:以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为例[J].山西档案,2022(3):68-75.

  [2]薛文萍,王昊,周昊,等.档案与红色人物形象塑造:以沂蒙红嫂为例[J].山西档案,2020(3):142-147.

  [3]温雪秋.红色档案资源数字化保护传承的价值与策略[J].山西档案,2024(6):58-60.

  [4]王璇.区域特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以红色档案为例[J].山西档案,2024(4):96-99.

  [5]张镇升.综合档案馆红色档案展览特点、困境及出路[J].山西档案,2022(4):76-80.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的青年观融入革命老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MJ28);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老区精神与老少边地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红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LQ17B04)。

  【作者简介】江盼(1983—),女,汉族,广西陆川人,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