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7 17:25:37被阅览数:247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网 作者: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档案馆 张韦涵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档案馆注重挖掘档案资源,弘扬科学精神,将档案资源与科普活动有机融合,探索推进“档案+科普”育人模式。
一是创新推出档案科普项目“档案学苑”。区档案馆与区教体局联合推出“档案学苑”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项目,聚焦“档案文化+科普育人”品牌,将家史、家风和家教变为可见、可触、可传承的资料。档案学苑以普及家庭档案知识为主,同时,借助载体多样、展品丰富的多个展区,在参与实践互动同时,推动形成家庭档案收集管理的好习惯,营造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活动期间档案馆授课老师采取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等形式,将原本枯燥单一的档案管理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趣味常识,不断增加互动性和动手实践能力。结合馆内展厅和馆藏资源、自主设计了4项研学课程,部分课程还被编入区校本教材。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力求寓教于乐,找到一种生动有效的档案育人形式。
二是推出“为明天”青少年社科系列活动。全国科普日期间,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主题,开展系列科普活动。重点打造并推出“为明天”青少年社科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档案馆优势,探索绿色建筑、智能楼宇、智慧档案、互动体验“四驾马车”科普实践模式,着重用好绿色建筑设备观察区、智慧档案运行体验区、家庭档案实践操作区、科教文化实地参观区、科教影片点播观赏区等关键点位。持续深入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有效、周到的科普服务,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政育人作用。
三是立足档案育人推进科普书籍编纂。用档案讲好市北故事,用档案见证市北发展,一年来,陆续完成《记忆中的市北之那些村落》等书籍及科普纪录片《循源》系列的《金脉之融》《工造之秋》摄制。编研成果产生后,除向包括学校在内的有关单位赠送外,通过参评、比赛等渠道,丛书曾获评省优秀地情研究成果、省档案编研创新案例、省档案学成果一等奖等。系列片在“方志中国”“爱市北”“优酷”“腾讯视频”等融媒体平台播出,曾创造出超350万人次的月浏览量,取得全国地方志音视频类精品成果、省档案编研示范案例等多项荣誉。
四是史料实物征集助力科普活动开展。推出不同模式下征集规范与流程等一系列征集制度,叫响“收藏市北”征集品牌,基本每月都有重量级档案史料进馆。陆续征集到陈梦等数位奥运冠军的训练队服、球拍及奥运系列收藏品,清朝民国时期古籍图书,已破产改制等企业的生产用品,拆迁城中村居民的生活用品,非遗传承人留存用品及史料,包括汉代绳纹陶罐、明代铜镜、青岛早期地图等实物档案,年均征集史料及实物档案超千件,有力支持了科普活动的开展。区档案馆向省馆报送征集案例,获评山东省特色档案征集示范案例、获评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声像档案征集优秀案例。
五是做好科普教育基地接待服务。全力发挥好科普教育基地赋能作用,做好参观接待服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日常科普活动中,区档案馆按照规程,制定重要活动保障工作预案,从科普讲解、后勤服务、车辆调度、设施保障等多方面精细化部署,统筹安排,保证了各项活动顺利实施圆满完成。特别是利用寒暑假,面向青少年举办科普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受众覆盖大中小学,年均超2000余人次参与活动。
下一步,市北区档案馆将不断提升基地接待、管理业务水平,实施精细化管理,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进一步打磨不同方式方法的科普活动,提高科普活动成效,进一步挖掘科普知识的深度广度,拓宽科普活动知识面,持续发挥好科普教育基地赋能作用,助力档案科普教育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