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镜头下的变迁 珍存照片中的记忆——河南省档案馆征集整理珍贵照片档案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4-01-20 09:04:48被阅览数:213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张珺  苏瑞雪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对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河南省档案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与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推动档案征集工作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和总结了解决档案征集难题的新办法。

  2022年,河南省档案馆征集到一批珍贵的老照片、底片共9800余张,这批照片档案涉及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常香玉、马金凤等河南文艺界名人,以及全国第一届青运会等重大活动,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真实记录和反映了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连缀起改革建设的发展轨迹,具有很高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

1.jpg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在《穆桂英挂帅》中饰演穆桂英(河南省档案馆馆藏)

1.jpg

1973年,数学家华罗庚到河南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河南省档案馆馆藏)

1.jpg

1983年1月11—16日,全国劳动模范史来贺在河南省农业战线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接受表彰(河南省档案馆馆藏)

1.jpg1985年10月6日,全国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在郑州开幕(河南省档案馆馆藏)

  但在此之前,持续十年未解决的难题一直制约着这批照片档案的征集,一是缺乏支付征集奖励费的政策实施依据,二是缺乏针对照片档案进行价值鉴定的评估机制,三是缺乏针对年代久远的照片、底片的整理、冲洗等技术。这些问题的圆满解决使河南省档案馆成功征集到了这批照片档案,探索出档案征集的新路径。

  探索可为,在制度层面寻求突破

  1.抓牢根基,完善制度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七条明确提出了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档案事业的发展。对在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利用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这一规定为开展档案征集工作提供了法律遵循和制度保障。

  虽然档案法为解决档案征集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坚强保障,但由于缺乏相关配套制度、实施细则和经费保障,河南省档案馆在具体实施上一直没有寻得突破点,这批珍贵的照片档案也始终未能征集进馆。在了解事情原委后,河南省档案馆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详细摸清十年来的征集情况,积极谋划,多方研判,组建专项征集队伍,制定征集方案,列明问题与对策清单、重点与难点问题,逐一研究解决。以此次档案征集为突破口,制定了《河南省档案馆档案征集办法(试行)》,进一步细化落实措施、执行标准。同时,制定了《河南省档案馆档案鉴定评审专家管理办法》《河南省档案馆荣誉馆员、特约研究员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通过一定的政策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其中,更高效地解决征集工作中的掣肘问题。

  2.争取支持,加强部门联合

  为进一步提升《河南省档案馆档案征集办法(试行)》的权威性和针对性,河南省档案馆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政策上和程序上的支持。经商定,由省档案馆一位分管领导牵头,通过电话交流与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湖北、江西、安徽、山西、江苏、云南、福建等九省的省级档案馆进行专题调研,重点了解各省在档案征集工作规范、征集方式、鉴定评审、经费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围绕档案征集工作机制、征集方式、鉴定评审、奖励办法及征集经费的使用情况,撰写了《部分省级档案馆档案征集工作调研报告》,以求探寻解决路径,促进档案征集工作良性循环。

  乘势而为,在实践层面取得成效

  1.组织鉴定,严把档案质量

  为进一步保证征集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河南省档案馆组建专家鉴定小组,召开照片档案鉴定评审会,邀请3位行业专家从内容、形成时间、保存状况、稀有性、系统性等方面辨真伪、定价值,形成专家鉴定论证报告。专家组的评审意见认为,该批照片、底片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较大的图像规模和系统化的图像结构,属于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兼具内容系统和独特稀缺的特点,具有很高的价值。这些照片档案的征集进馆,填补了馆藏档案的部分空白,有助于优化馆藏结构、丰富馆藏数量。

  2.迎难而上,突破支付瓶颈

  按照馆务会研究意见及专家评估结果,对捐赠者捐赠的珍贵照片档案给予奖励。档案部门给予捐赠者奖励费用在全省属首例,因此在支付时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国家层面对如何支付奖励费尚未出台具体实施文件,必须严格按照各级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但奖励对象无法提供发票,个税如何缴纳、税率多少、公对私转账是否合理等问题使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抱着敢打敢拼、迎难而上的信念,工作人员多次前往财税等部门协调沟通,克服了路不通、程序繁、手续杂等困难,探索出了一套可行的征集奖励费用支付流程。最终以印发《河南省档案馆档案征集办法(试行)》的形式,对档案征集费用支付流程进行了明确、规范和简化,解决了之前在支付时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将个例经验总结提升为工作程序,使得流程更加顺畅,也为今后的档案征集工作提供了新模板。

  主动作为,在技术层面下足功夫

  顶层设计完善后,则需逐步攻克技术层面的问题。河南省档案馆针对照片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计划。

  首先,前期需要摸清照片、底片的内容、范围、年代、保存条件等细节问题,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河南省档案馆派专人到捐赠者家中,集中力量对所有照片、底片进行初步整理、编目,共梳理出照片、底片9800余张,为评审、支付、进馆等后续环节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也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即照片档案信息要素不完整。由于这批照片档案拍摄年代久远、时间跨度较大,内容涉及人物多、地点多、事件多,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加之移交时照片基础信息不完整,因此补充缺项漏项的工作量巨大。因此,河南省档案馆从统一著录标准、补充缺失信息、信息准确性考证几个方面着手开展照片档案的著录工作。统一明确著录内容包含编号、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拍摄者、内容简述、人物位置等要素,既要符合照片六要素的著录标准,又要充分体现照片档案蕴含的信息,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好照片档案,便于今后利用。这批照片档案征集进馆后,河南省档案馆安排专人与捐赠者对接,按照标准对著录信息进行补充。因捐赠者已年近九十,听力有所衰退、讲话方言重、信息记忆不全,工作人员时而以闲话家常切入,时而以政治活动引导,时而以戏曲影片对照,克服沟通困难,尽可能完整地获取相关信息。即便如此,依然存在许多无法获取、无法验证的信息内容。为尽可能保证著录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一方面,河南省档案馆工作人员多方查找信息线索,帮助捐赠者回忆照片档案的背景信息,通过翻看以往的旧报纸、旧宣传页、工作笔记等有针对性地帮助捐赠者回忆起照片档案上的细节信息。另一方面,同步考证著录信息的准确性,利用互联网、现有馆藏档案资料、相关部门考证、走访涉及人员等形式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印证,以此确保照片著录信息的完整准确。

  最后,由于底片对保存环境要求较高,载体较脆弱,保存的照片为当年冲洗样片,需全部重新进行翻拍和数字化扫描,且照片、底片数量大。经多方了解,全国仅北京和青岛有两家工作室能完成此项工作。于是,工作人员秉承着“时不我待”的精神前往北京进行技术上的试验。经过对老旧照片和底片的翻拍、电子分色、瑕疵修复等一系列技术处理和后期调整,最终拿到的成片画面完整、细节清晰、成像质量佳、色彩还原度高。面对这样的成果,工作人员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定,接连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河南省档案馆成功征集到这批珍贵的照片档案,既是阶段性工作的圆满完成,又掀开了档案征集工作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下一步,河南省档案馆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好”“两个服务”的殷殷嘱托,将新时代、新要求与档案工作紧密结合,从以下3点加强档案征集工作的规划和投入:一是以出台《河南省档案馆档案征集办法(试行)》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档案征集工作;二是拓展档案征集渠道,通过扩大档案部门的影响力,在社会层面广泛搜集征集线索,加大征集的多领域覆盖面;三是实现资源共享,与文博、高校等部门单位建立资源共享共用机制,通过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努力征集到系统性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档案资料,进一步优化馆藏档案资源结构,推动河南省档案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河南省档案馆

  责任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