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以“数”为媒 档案服务民生续新篇

发布时间:2024-11-28 17:47:20被阅览数:361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赵佳维 胡施庆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档案馆在民生服务领域先行探索、勇于争先,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着眼群众需求,扎实推进数据治理,创新数字资源利用模式,有力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指数”,在绍兴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中积极展现档案担当与作为。

  深化应用创新交互,强化民生查档服务能力

  聚焦群众查档需求,持续壮大“绍兴档案查询”应用服务矩阵,推动民生档案跨地区、跨部门、跨平台互联互通、高效利用,深入构建普惠便民的利用体系。

  一是查档应用多端互通。市档案馆着力打造远程利用系统,充分发挥其作为市域各级档案馆线上联动查档平台的枢纽作用。经多轮升级迭代后,线下查阅网点覆盖全市各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线上服务端延伸至“浙里办”APP、支付宝、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已累计受理查档申请约4.7万人次。2023年,新增电子出证、电子邮件、邮寄到达等利用模式,推进全市域电子出证服务全覆盖,进一步深化“查档不出镇、出证不出门”的远程利用理念。今年1至11月,全市累计电子档案出证占系统同期出证比例达80%以上,数字化利用新形势加速形成。

  二是查档服务垂直贯通。2023年4月,远程利用系统作为唯一地市级查档平台承接了省馆查档平台对接试点任务。以此为契机,聚焦“助力基层减负”和“服务提质增效”双目标,积极推进“绍兴档案查询”与“浙里档案”应用对接,汇聚来自全国查档服务平台、长三角“一网通办”等平台的查档需求,群众在多层次、多渠道、多地域提交的查档诉求实现统一反馈,极大提高了档案利用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今年以来,已办理跨市查档2422件,平均办理时间缩减至18分钟,群众满意度为100%。

  三是政务信息横向连通。以高价值数据为内容,推动档案资源在跨部门、跨主体之间互认、共享、流通,助力“越满意”“增值式”政务服务改革。结合“越行证”特色应用,实现“电子身份证”扫码登记,群众查档无需因未携带身份证件而中断业务办理、重新到窗口排队出证,有力提升服务便利度。创新开展“云协同零纸质”联查服务,将档案服务与业务办理相融合,实现“隐形式”“无感式”服务。截至目前,为自然资源局、公积金中心等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累计提供数据6.6万人次。

1.jpg

工作人员为查档群众讲解“越行证”身份验证功能 胡施庆 摄

  强化数据智慧赋能,提升民生档案治理水平

  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思路,大力开展专项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民生档案服务质效。

  一是推动民生档案数据更精准。2022年以来,市档案馆牵头对全市各级档案馆馆藏婚姻档案开展数据治理,并与公安、社保、卫健等部门形成的公共数据进行联机分析,对老旧档案中缺失、存误的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等信息自动识别纠错,通过复核、补充著录信息等方式,累计形成电子数据138.5万条。现已被检察院、公安局、数据局等10余个部门所属系统申请共享使用,且成功运用于城市大脑、案件办理、干部管理等多个应用场景,先后获评绍兴市数据深度开发利用优秀产品和数据产品优秀案例。今年1至8月,接口累计调用达1.7万人次。

  二是推动民生档案关联更紧密。对民生档案开展数据挖掘,逐步推进标签标引,不断推动数字档案管理层级的递进和开发颗粒的细化,并通过知识图谱提供可视化利用。基于婚姻、退休、学籍、契税、出生5类民生档案,通过多模态弹性关联大模型计算,将海量文件中的自然人信息形成跨文件、跨时间、跨地域的内容关联,合理推断自然人间的社会关系,通过大规模语义网络整合数据,形成档案目录库、专题资源库、知识库等可视表达,以数据研判提高档案查询质效。今年7月,市档案馆与国信公证处达成合作协议,将民生档案知识图谱纳入自然人关系判断的有效依据。

  三是推动档案数据归集更规范。市区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于2023年底正式启用,平台集行政监管、收集保管、资政宣传等功能于一体,重点开发电子档案多源异构数据接收功能,对照全省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归档数据规范,推动“一网通办”涉民事项电子归档。完成与市本级统建电子公文系统的归档功能对接,实现收发文、办理、传阅、归档全流程数字化,并对接自规局、城投集团、公用集团3个单位的自建业务系统,市本级进馆电子档案33.5万件。利用该平台和“四性”检测公共组件,全力配合政务服务办开展“越快兑”平台“四性”检测和在线归档工作。

  夯实档案安全基石,保障电子档案凭证效力

  坚持“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要求,不断优化典型业务场景民生档案数据安全解决方案,推进构建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体系。

  一是建立规范检测指引。在有序推进单套制归档和移交进馆的新形势下,探索研发电子档案“四性”检测公共组件,有力提升电子公文、政务服务事项检测规则配置的灵活度、检测方案的透明度、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局馆联合制定《绍兴市本级电子档案“四性”检测工作指引》,对电子档案的产生、长期保存等关键环节提供规范检测标准。组件自2022年底上架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以来,已被有关区县档案业务系统申请复用,并荣获2023年度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十佳技术创新案例。

  二是打造安全传输链路。着力提升政务网档案信息系统安全水平,进一步完善安全体系框架。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运维管理等场景下加码证书验证等手段,构建信息传输的可靠链路。今年8月底,“四性”检测组件商用密码应用工作成功入选省商用密码应用示范案例。

  三是推进数据分级管控。2023年起试行《市档案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针对馆藏资源中约7000个数据项开展分类分级,并根据不同级别对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加工等环节采取对应管控。今年以来,市档案馆还参与了医疗健康数据资产描述、分类分级保护等内容的编撰,相关成果被省卫生信息学会发布的《医疗健康数据分类分级规范》所引用,充分发挥了档案规范在擘画数据安全发展新蓝图中的积极作用。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1月28日 总第4218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