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传承策略——以鄂伦春族为例

发布时间:2024-11-26 07:44:02被阅览数:17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郭建秀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迭代,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鄂伦春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档案文化亟须在数字时代找到有效的传承路径。以鄂伦春族为例,首先分析了鄂伦春族档案文化的现状与特点,揭示了其在数字时代面临的传承困境;其次,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鄂伦春族档案文化数字化传承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数字化保护体系、开发传播平台、培养传承人才、促进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加强政策支持等具体策略。旨在为鄂伦春族档案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同时为其他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鄂伦春族;档案文化;数字化传承;数字人文;文化传承

  在当今数字时代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档案保护和传播方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少数民族档案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记录了民族历史,也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然而,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冲击,许多少数民族档案文化正面临着流失和消亡的风险[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促进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档案文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鄂伦春族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其档案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仍存在资源流失、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鉴于鄂伦春族档案文化传承的严峻形势,探讨数字化背景下该民族档案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策,对于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学界对少数民族档案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日益重视。一些学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少数民族档案文化保护的困境与对策进行了探讨[2]。部分研究聚焦于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少数民族档案文化保护中,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还有学者从数字人文视角切入,提出了一些少数民族档案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新思路[3]。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但针对数字时代背景下鄂伦春族档案文化传承的研究还相对不足,尤其是如何整合多元主体力量、构建数字化传承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和问题意识,本研究以鄂伦春族为例,首先分析了鄂伦春族档案文化的现状与特点,揭示了其在数字时代面临的传承困境;其次,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鄂伦春族档案文化数字化传承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数字化保护体系、开发传播平台、培养传承人才、促进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加强政策支持等具体策略。旨在为鄂伦春族档案文化资源在数字时代的和传承促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1  鄂伦春族非遗档案资源概述

  1.1 鄂伦春族的档案文化类型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部地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创造了独特且富有内涵的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这些资源的类别广泛,主要包括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民间文学、民俗等。以鄂伦春族传统音乐为例,鄂伦春族的口弦琴和赞达仁已被列入黑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位显著。展开来说,由于居住环境的特殊性和艰苦性,鄂伦春族人民在适应自然、挑战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音乐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凝结了鄂伦春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此外,鄂伦春族还流传着萨满舞、吕日格仁舞和斗熊舞等传统舞蹈,以及摩苏昆等曲艺说唱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了鄂伦春族民族记忆的多元载体。

  1.2  鄂伦春族档案文化的价值内涵

  鄂伦春族档案文化遗产不仅种类繁多、内容广泛,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鄂伦春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方面,鄂伦春族的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本身就是一部鄂伦春族社会发展史。许多传统技艺和风俗习惯历经世代鄂伦春族人民的传承,成为该民族赖以生存、传承文明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鄂伦春族历经数代人民所积累的档案文献资料,真实记录了各个时期鄂伦春族的部落变迁、文化演变以及历史重大事件等,为开展鄂伦春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依据。

  1.3  鄂伦春族档案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

  尽管鄂伦春族档案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其传承却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对传统文化构成了冲击。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鄂伦春族青年受当代信息传播媒体的影响,对本民族的舞曲民歌接触较少,而对当代流行音乐则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其次,档案的保护和传承面临技术和资源的双重制约。许多珍贵的档案材料因保存条件有限而面临损毁的风险。同时,专业人才的缺乏也制约了当地民族档案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再次,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如何平衡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发展,成为了鄂伦春族档案文化传承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在保护档案原真性的同时,探索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4]。

  2  数字时代鄂伦春族档案文化传承的可行性

  2.1 数字技术在档案文化保护中的应用潜力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鄂伦春族档案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数字化保护手段既可以实现档案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又能促进其广泛传播和深入研究。在档案保护方面,数字技术凭借高精度扫描、3D建模等先进技术,对面临损毁风险的纸质文献、实物档案进行数字化复制和修复,从而有效降低了原件的损毁风险。此外,采用数字仓储技术构建了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文献遗产资源库,实现了对分散档案资源的集中管理和深层次语义查询。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档案文化保护的应用潜力得到进一步拓展。例如,通过对大量鄂伦春族档案的文本分析,能够追溯语言变迁、社会结构演变等文化现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和分类档案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甚至辅助翻译与解读古老或罕见的鄂伦春族文字。

  2.2 鄂伦春族档案文化数字化的优势与挑战

  数字化进程为鄂伦春族档案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显著的优势。首先,数字化能够打破地域限制,使原本分散在各地的鄂伦春族档案资源得以整合和共享。其次,数字技术可以实现档案内容的多媒体呈现,增强其吸引力和可读性。再次,数字平台为档案文化的创新利用开辟了广阔空间,有助于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鄂伦春族档案文化的数字化进程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技术挑战,特别是如何对具有特殊载体和形式的档案进行有效的数字化处理,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其次,在数字化过程中,档案部门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平衡公开与保护的伦理挑战,特别是在处理涉及宗教、习俗等敏感内容时,更需谨慎。

  2.3 数字人文视角下鄂伦春族档案文化传承的新思路

  在当前如火如荼的数字人文研究热潮中,鄂伦春族档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迎来了新的方向与思路。数字人文强调技术与人文的融合,这一理念与鄂伦春族档案文化传承的需求高度契合。通过数字人文方法,能够实现对鄂伦春族档案文化的多维深描,进而揭示其中蕴含的地方知识及文化内涵。具体而言,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鄂伦春族档案文化传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构建完善的数字化保护体系,实现档案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管理;二是开发多样化的数字化传播平台,以拓宽档案文化的传播渠道,增强社会参与度;三是运用数据挖掘、知识组织、可视化等先进技术,深入探析档案深层次内容,发掘其潜在价值;四是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档案文化的创新性研究和服务应用。此外,数字人文还为鄂伦春族档案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可能。借助数字技术,可以将静态的档案资料转化为动态的文化体验,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鄂伦春族传统仪式的壮观场景,或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让观众亲身体验民族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从而加深人们对鄂伦春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  鄂伦春族档案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承策略

  3.1 构建鄂伦春族档案文化数字化保护体系

  构建完善的数字化保护体系是鄂伦春族档案文化传承的基础。首先,应建立统一的档案文献资源体系框架,涵盖纸质、石刻、音像资料、口述历史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类型的档案资料。其次,需要制定科学的数字化标准和规范,确保档案数字化过程的质量和一致性。再次,还应建立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机制,采用先进的数据存储和备份技术,以保障数字档案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借鉴数字人文的方法,利用数据库技术构建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文献遗产资源库,形成“智库”,这不仅能实现档案的集中管理,还支持深层次语义查询,为研究者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研究素材。

  3.2 开发鄂伦春族档案文化数字化传播平台

  在构建数字化保护体系的基础上,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搭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鄂伦春族档案文化数字传播平台,从而创新少数民族文化服务模式,拓展新型传播渠道。首先,要整合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数字化资源优势,推动GLAM的高效融合发展。例如,依托数字人文实验室等平台,打造集资源揭示、知识挖掘、开放获取等功能于一体的鄂伦春族档案知识服务门户,通过智能推荐算法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一站式数字人文服务。其次,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沉浸式、交互式特点,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数字文化产品,如鄂伦春族非遗主题数字展览、交互式多媒体展示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公众参与。再次,要积极探索“互联网 +”背景下鄂伦春族档案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如依托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构建立体化的鄂伦春族档案文化资讯传播网络,实现档案文化传播的良性互动。

  3.3 培养鄂伦春族档案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

  人才培养是鄂伦春族档案文化数字化传承的关键。为有效推进这一过程,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加强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数字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数字化采集、处理、管理等基本技能。其次,吸引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入档案文化数字化工作队伍,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再者,注重培养熟悉鄂伦春族文化且具备数字素养的本族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准确理解和诠释档案文化内涵,同时具备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传承的能力。最后,还应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鼓励档案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鄂伦春族档案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工作。

  3.4 推动鄂伦春族档案文化的数字化开发与利用

  数字化不仅是保护文化资源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推动档案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少数民族档案部门应鼓励对数字化档案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应用。首先,利用数据挖掘、文本分析等技术,深入发掘档案中新的研究价值和文化内涵。其次,可将档案中的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创意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鄂伦春族文化特色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再次,还应积极推动档案文化在教育、旅游等多领域的应用与融合。例如,可以开发基于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或者利用数字技术在旅游景点还原历史场景,使游客能深入体验鄂伦春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3.5 加强鄂伦春族档案文化数字化传承的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保障鄂伦春族档案文化数字化传承的关键保障。首先,应将档案文化数字化传承明确纳入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规划之中,制定专门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其次,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档案文化的数字化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再次,应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有效整合档案、文化、科技等相关部门的资源,共同推动档案文化数字化传承工作的深入开展。最后,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数字化档案的知识产权归属、保护范围和使用规范,从而为档案文化的数字化传承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5]。

  参考文献

  [1] 余厚洪 . 基点、方法、目标 : 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阐释 [J]. 档案学研究 ,2021(4):41-47.

  [2]孔懿璇,胡莹.LAM跨馆协同视域下的丽江东巴文化遗产资源建设研究 [J]. 山西档案 ,2023(2):158-167.

  [3] 周耀林 , 吴化 . 数字人文视野下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J]. 档案学研究 ,2022(5):123-129.

  [4] 华林 , 刘凌慧子 , 高俊 . 基于生态治理的云南民间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档案文献征集研究 [J]. 山西档案 ,2021(1):88-93.

  [5] 王萍 , 凌茗 , 宋婧馨 . 基于多元治理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源主体协同整合模式研究 [J]. 山西档案,2024(2): 5-11.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立德树人’研究”(课题编号:2023YY313)。

  【作者简介】郭建秀(1982— ),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太原学院讲师,博士,韩国西京大学博士后(在站),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