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9 15:06:47被阅览数:36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邢泽玮
摘要:高校档案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资源。深入分析高校档案在价值观教育、党史国史教育、校史校情教育中的独特价值,论证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作用。围绕档案融入课程教学这一中心议题,从思政素材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进行系统探讨,提出了档案素材的筛选、解读、转化策略,总结了专题研讨、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多元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校档案;思政教育;实践模式;内容设计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可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高校档案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真实记录,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1]。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博物馆、校史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应依托自身革命文物资源,创新服务思政课程的工作载体,积极打造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活动。”如何创新工作理念、拓宽服务渠道,充分发挥高校档案在育人工作特别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独特功能,成为新时代高校档案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结合教育部、国家档案局关于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加强高校档案工作的最新要求,以高校档案融入“课程思政”这一现实问题为主线,重点探讨挖掘高校档案资源蕴含的教育资源,拓展档案服务思政教育的功能;研究档案融入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路径,针对档案思政素材的关键环节提出优化策略;总结提炼档案参与课程教学的多元实践模式,探索档案融入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实现路径。力求在理论上进一步拓展档案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为高校档案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方法指导,切实提升高校档案服务育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 高校档案资源的思政教育功能拓展
1.1 高校档案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功能拓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轴,高校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高校档案真实记录了一代代师生的成长轨迹和精神风貌,是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教材。一方面,高校档案中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集中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应当积极践行的价值追求,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可以通过深度发掘、创新利用档案资源,生动讲述师生的感人事迹,引导大学生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高校档案中还留存着一些反面教材,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在价值观念方面的积弊、错误倾向,对这些档案资料要辩证看待、深刻剖析,揭示其反动、腐朽的本质,警示大学生勿蹈覆辙、永葆初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2 高校档案在党史国史教育中的功能拓展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必须同学习党的历史紧密结合起来。高校档案忠实记录了党领导高等教育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一大批英烈事迹、奋斗故事,镌刻在一份份史料档案中,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素材。高校要充分利用馆藏党史档案资源,系统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党领导高校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习党史,要同学习国史紧密结合起来。许多高校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洗礼,一代代仁人志士的英雄事迹、感人故事保存在高校档案中。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国史档案,生动讲述不同历史时期师生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的感人故事,教育引导大学生从苦难辉煌的过去中认识今日中国之欣欣向荣,从日新月异的现在展望未来中国之无限可期,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激荡青春力量,奋进青春中国。
1.3 高校档案在校史校情教育中的功能拓展
校史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文化传承、精神塑造的关键载体。高校档案真实再现了学校的创业史、治学史、育人史,是开展校史校情教育最直观、最生动的教材。高校档案中记载着一代代仁人志士、学界泰斗的名言警句、治学格言,彰显着学校的人文精神和学者的学术品格,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2]。要充分挖掘名家档案中蕴含的思想理念、展现的道德情操,创新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名家讲堂、经典诵读、学术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师生传承优良校风、学风,营造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书院氛围。要把高校档案嵌入迎新教育、毕业教育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学习校史、感悟校情,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学校发展和国家富强的宏伟事业中。
2 高校档案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
2.1 高校档案思政素材的筛选与解读
高校档案思政素材虽然丰富,但并非所有档案都适合进入课堂。开展内容设计,首先要做好档案思政素材的筛选把关,精挑细选、去粗取精。一是坚持导向性原则,优选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档案素材,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坚持典型性原则,优选反映学校办学特色、体现专业发展脉络的档案素材,凸显育人特色。三是坚持针对性原则,优选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与学生特点相契合的档案素材,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对于脱离专业实际、学生难以理解的档案素材不予采用,确保教学效果。高校档案部门要会同相关院系教师,遵循以上原则,精心筛选档案思政素材。档案素材入选后,还需做好解读阐发,提炼其思政内涵。一是深入挖掘档案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还原档案形成的社会语境,让档案“活”起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二是系统梳理档案所体现的价值追求、精神品格,凝练其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感悟真善美、鉴别假恶丑。三是创新方法手段,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创设沉浸式、交互式的档案解读场景,提升档案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2 档案融入课程思政的话题设计与情境创设
高校档案思政素材在筛选解读后,需要进一步转化为融入课程教学的话题,设计成贴近学生实际、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因此,在话题设计上,要紧扣育人目标,突出思政元素,体现育人导向。可以结合不同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分类设计反映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品质、法治意识、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档案话题,渗透思政教育。在情境创设上,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创设档案解读、档案研究等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亲力亲为、动手实践。内容设计是高校档案融入课程思政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课程育人的成效。高校档案部门和任课教师要密切配合,遵循思政教育和学科教学规律,科学设计档案话题、创新设计教学情境,精心打造思想性、针对性、亲和力俱佳的课程,将档案资源转化为育人效能,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档案力量。
3 高校档案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模式
3.1 基于档案的专题研讨式教学模式
专题研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常见教学方式,通过设置特定议题,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交流,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高校档案引入专题研讨式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历史素材,引导学生在研讨交流中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和感悟。一是紧扣课程主题,精心设计档案专题。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例,聚焦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责任等主题,挑选反映优秀师生爱党爱国、献身祖国建设事迹的档案素材,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在讨论交流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历史观的理解,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二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研讨。教师可提供档案目录和档案线索,鼓励学生查阅档案全文,自主提炼观点见解,并通过小组汇报、集中研讨等形式分享研讨成果,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情感体验、价值认同。三是创新研讨形式,拓展第二课堂。可以充分利用智慧教室、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研讨,组织学生围绕档案专题开展头脑风暴和随堂讨论;联合高校档案馆、纪念馆等校内场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档案展览、体验情境教学,在沉浸式学习中加深思想认识、强化价值引领。
3.2 基于档案的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是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开展教学的方式,通过分析案例、总结经验,不仅可以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档案真实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典型人物事迹,为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将档案融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揣摩历史细节、体悟思想内涵,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一是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档案案例。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需求,优选与思政元素高度契合、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的档案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案例。二是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教师可充分运用提问、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存疑问、提建议,在平等交流、充分讨论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注重案例拓展,深化课后研习。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档案,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开展研究性学习;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布置必要的课外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学用结合,在深度思考、系统研习中铸牢案例教学效果。
3.3 基于档案的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
项目实践是以完成特定项目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开展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高校档案是凝结了学校历史脉络、折射了学校精神风貌的特殊史料,将其引入项目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在亲身参与、动手实践中领悟丰富内涵,提升思政教育的实践性、感染力[3]。一是聚焦育人目标,精心设计档案项目。例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设计“红色基因我传承”主题教育项目,引导学生走进高校档案馆,通过整理英烈档案、讲述先贤事迹等方式,感悟信仰的力量[4]。二是创新实践形式,拓宽档案项目内容。可综合运用调研采访、情景模拟、角色体验等多种活动形式,设计档案口述、微视频录制、档案修复等实践项目,在项目参与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三是鼓励学生参与,强化过程管理。项目实施要建立科学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通过设置阶段性目标、过程性测评等,加强动态跟踪指导,引导学生“走出去”调查研究、“沉下去”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实践取得预期成效。
4 结语
高校档案肩负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主动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彰显特色、贡献力量。当前,高校档案参与思政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未来,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进:一是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大思政、大教育的工作理念,推动形成“档案育人”的工作共识。二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档案部门积极参与、院系教师协同配合的“三全”协同育人格局。三是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档案编研数字化加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档案资源的教学转化和实践运用。四是进一步加大实践探索,通过示范培育、项目推动等方式,打造一批融合程度高、育人成效好的精品示范项目,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档案育人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仁杰 , 胡雅志 . 论我国高校档案工作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 [J]. 山西档案 ,2024(1):12-16,32.
[2] 吴金花 . 基于校史资源开发的高校档案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 [J]. 山西档案 ,2024(1):183-185.
[3] 章华明 , 张燕 . 面向“大思政课”育人改革的红色档案叙事转向 : 以校史资源为例 [J]. 档案学通讯 ,2023(4):14-21.
[4] 张泓 . 红色档案与高校“浸润式”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J]. 兰台世界 ,2024(7):89-9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时代加强科技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研究”(项目编号:220605402061340)。
【作者简介】邢泽玮(1995—),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