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建设策略

发布时间:2024-11-05 08:33:50被阅览数:134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韩蕾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深入探讨了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重大意义,剖析了当前乡村档案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为实现乡村档案资源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整体策略层面实现3大转变:一是树立全新理念,从关注“记忆技术”转向重视“技术记忆”;二是构建“乡所村员”的档案行政体系和“乡馆村室”的业务体系;三是遵循档案数据发展规律,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档案资源的3大深度开发路径,即推动档案开发从表征提取向深度计算转型、档案利用从单一价值发现向多维度价值发现转型、关键技术从分散应用向融合创新转型。最后,从“以人民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治理为主线”“以服务为目标”4个维度系统地勾勒了乡村档案资源建设的战略布局。

  关键词:乡村档案;乡村档案资源;档案资源开发;档案资源建设;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档案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意义深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通过和《“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方案》的印发,以及《“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对农业农村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均为新时代乡村档案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档案资源作为保存乡村历史记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质量建设和深度开发乡村档案资源,不仅能够留存乡村发展的珍贵历史,而且能为乡村文化传承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目前我国乡村档案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还存在诸多需要深入探索和持续完善的地方。档案收集内容不全面、特色不突出,大量反映乡村传统文化、记录乡村重大变革和典型人物事迹的档案尚未得到妥善保存[1]。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区档案管理仍停留在简单的保管阶段,缺乏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2]。同时,档案开发利用也不够充分,档案查阅利用不够便捷,难以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3]。种种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资源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发挥与价值体现。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资源的收集、管理、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档案工作者如何运用好这些技术,破解技术与档案深度融合的难题,尚需进一步探索。此外,乡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价值观念的深刻变迁,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等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4]。因此,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全面提升乡村档案资源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成为档案机构与档案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综上所述,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大背景下,系统思考乡村档案资源深度开发与建设策略,对于更好地保存乡村记忆、传承乡村文化、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乡村档案资源建设的整体策略思考

  1.1  树立全新理念,从“记忆技术”向“技术记忆”转变

  传统档案工作偏重技术载体,将档案视为记录和保存记忆的工具。然而,在数字时代,海量档案数据的出现使得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档案工作理念需要从关注“记忆技术”转向重视“技术记忆”,即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内容进行智能化、精准化、深层次的挖掘和创新应用[5]。对于乡村档案而言,意味着要超越传统的征集和保管模式,合理利用数字化手段,深入挖掘与开发档案所蕴含的多元价值,用档案讲述乡村故事,传播优秀乡土文化。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档案进行文本挖掘,提炼出反映乡村发展进程的关键词,揭示不同时期农村面貌的演变轨迹;同时,借助可视化手段生动呈现村史村情,塑造鲜活的乡村形象。

  1.2  构建“乡所村员”的档案行政体系和“乡馆村室”的档案业务体系

  当前,我国乡村档案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缺乏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为有效推进乡村档案资源建设,呕需构建一套上下贯通、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在行政体制上,可在乡镇设立档案所,配备专职档案所长,在村级设立档案员,形成“乡所村员”的档案行政管理格局。在业务布局上,应在乡镇建立档案馆,在行政村建立档案室,构建“乡馆村室”的档案业务工作网络。通过健全乡村两级档案组织体系,划分管理层级,厘清管理职责,理顺管理关系,夯实基层基础,为档案资源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撑。此外,还应注重发挥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主动将档案元素融入广场文化、墙绘文化、公益讲座等活动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1.3  遵循档案数据发展规律,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

  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广泛应用,档案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但目前看,档案数据在内容全面性、规范性、关联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存在大而不优、多而不精的问题。乡村档案资源建设要立足数字化转型大趋势,把握数据发展内在逻辑,推动工作重心从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跨越[6]。要完善档案数据治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元数据标准,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要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加强数据共享和关联,推动政府部门、档案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协同,推动“村档乡管”向“乡村共建共享”转变。要树立数据安全意识,完善隐私保护政策和访问控制机制,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筑牢数据安全防线。

  2  乡村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路径

  2.1  档案开发从表征向深度复杂计算转型

  过去,档案开发主要停留在对档案文本和图像等表征性信息的提取和利用层面。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开发要从碎片化走向关联化,从浅层次走向深层次,通过对海量异构数据的复杂计算分析,发现新知识、洞察新规律。就乡村档案而言,可以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对档案进行深度语义挖掘,揭示村情村貌、民俗风情的时空演变;利用社交网络、情感分析等方法,研判不同时期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与思想动态。这种多角度、立体化的计算分析将赋予乡村档案更丰富的内涵与价值。

  2.2  档案利用从单一价值向高阶多维价值发现转型

  长期以来,档案利用偏重于单一的凭证价值或资政价值。在新时期,乡村档案资源的利用应当从单一、初级的层面,向多元、高阶的方向拓展。从乡土教育、文创开发、红色旅游等角度出发,深度挖掘乡村档案的文化价值,将其转化为生动的革命教材、精美的文创产品、特色的旅游资源等,既彰显档案的时代魅力,又放大档案的社会效益。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应积极推动档案数据与政务数据的融合共享,为乡村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更好地发挥档案的社会治理价值、民生服务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

  2.3  关键技术从分布离散向融合协同创新转型

  目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乡村档案领域,但总体看仍处于分散应用、浅层应用的阶段,远未形成融合创新的局面。因而,要从宏观上统筹规划,从微观上精准设计,推动多种技术的优势互补和协同联动,建设集存储、管理、分析、利用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档案资源一体化平台。要坚持开放创新理念,借助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力量,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源头创新、引领性创新的重大突破,为乡村档案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技术引擎。

  3  乡村档案资源建设的战略布局

  3.1  以人民群众为中心,重塑档案资源建设动力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最鲜明的主题。乡村档案工作归根结底是为广大乡村居民服务的。档案部门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坚持档案为民的工作导向,通过档案资源的高质量建设和深层次开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到档案征集、整理、保管、利用全过程,重视农村群众在档案形成中的参与,关注不同群体对档案的多样化需求,加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欠发达地区档案的帮扶力度,推动档案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让档案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3.2  以海量资源为基础,提升档案资源建设效力

  档案资源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乡村档案工作要坚持资源为本,聚力提升档案资源的内涵质量和综合效能。要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统筹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投入,形成梯次合理、结构优化的建设格局。同时,要强化资源整合,加快新老档案资源的融合汇聚,推进纸质档案数字化进程,构建结构科学、布局合理的资源体系。此外,还要丰富资源形态,拓宽征集渠道,重视口述档案、实物档案等特色档案的征集,加强档案、文物、非遗等多类型文化资源的互联互通,不断提升档案资源的厚度和广度。

  3.3  以高效治理为主线,凝聚档案资源建设合力

  乡村档案治理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在档案领域的具体体现。为实现乡村档案资源高质量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创新基层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完善以档案服务村(居)务公开为重点的制度体系,发挥红色档案资源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俗中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整合条块力量,强化部门协同、区域协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共治格局。

  3.4  以智慧服务为目标,激发档案资源建设活力

  服务能力是衡量档案资源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在新发展阶段,要大力提升乡村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持续增强服务效能。通过推进“互联网+档案开发利用”“人工智能+档案服务”,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便捷高效的“掌上档案”服务平台。要搭建开放共享平台,依托大数据支撑档案管理创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共享、关联分析、辅助决策。此外,要强化精准服务,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支持。

  4  结语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乡村已踏上全面振兴新征程。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乡村档案资源在助推文化振兴和乡村治理等方面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本文从乡村文化振兴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加强乡村档案资源建设的重大意义。乡村档案不仅是维系乡村历史记忆的宝贵财富,还是丰富乡村群众精神素养、续农耕文明血脉的重要支撑。然而,乡村档案资源建设目前仍面临着理念滞后、体制不畅、资源分散、开发不足等诸多短板弱项。新时代赋予乡村档案资源建设新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在工作理念、管理体制、发展路径等方面革故鼎新,不断开创乡村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

  乡村振兴,档案先行。乡村档案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乡村、造福乡村群众。立足发展新阶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工作归依,不断丰富乡村档案资源,提升档案治理效能,优化档案公共服务,把档案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彰显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倪丽娟: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战略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8(3):39-43.

  [2]金波,杨鹏,周枫.档案数据高质量发展:历史进程、演进逻辑与战略布局[J/OL].情报科学:1-15[2024-06-14].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264.G2.20240126.1857.020.html.

  [3]牛力,刘慧琳,曾静怡,等,数字时代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新审视[J].档案学研究,2019(5):67-71.

  [4]左琦,聂云霞.乡村档案治理能力建设路径探析[J].山西档案,2022(5):100-107,99.

  [5]谢鑫,杨千.档案公共服务的城乡融合发展:逻辑、目标与路径[J].档案学研究,2023(3:9-16.

  [6]娄策群,李春云,新时代我国乡村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23(5):46-53.

  【作者简介】韩蕾(1981一),女,汉族,山东莘县人,中共莘县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建、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