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先行——浙江省宁波市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整体试点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11-04 19:27:05被阅览数:162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詹 锐

  今年5月,宁波市高分通过浙江省档案局组织的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整体试点验收,成功创建浙江省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专家组认为,宁波市充分利用数字化理念、技术和手段,高效集成各类数字档案系统,大力推进政府网页、政务服务事项电子化归档,打造“甬档通”便民服务和档案行政监管智治场景,采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强化安全管理,主动探索档案数据产教融合,有效激发了数字化转型活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与全市数字化改革工作统筹融合、一体推进,“数字档案应用”纳入《宁波市数字化改革总体行动方案》重要应用场景清单,数字档案服务“一件事”纳入重点项目,“档案数字化应用”纳入《宁波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机关整体智治重点应用。2022年,政府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宁波市电子文件管理统一平台与数字档案馆升级改造项目通过验收。2023年,全市区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项目立项建设。在全省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创建试点中,市档案局、档案馆成立了创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局馆协同、专班运作、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在上级档案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深入调研把脉制定工作方案,严格对照标准编制任务清单,强化工作落实开展销号对账,确保试点工作推进有序、措施有力、工作有效。

  聚焦“示范先行”,夯实转型升级新底座

  宁波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档案事业现代化先行的意见》精神,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要求,加强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结合实际,制定落实全面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实施数字档案馆室迭代升级工程、档案数据提质扩面工程、区域数字档案共享利用工程、馆室一体化提升工程、档案行政智能监管工程等,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的引擎作用,从“制度”“治理”“智慧”3个维度推动制度重塑、治理提效、智慧赋能。档案监督指导、保管利用等19项核心业务全部实现数字化运行。

  通过数字技术与档案业务深度融合,赋能档案转型发展。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档案开放审核、深度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应用“无钥签名”技术建成电子档案区块链存证平台。运用数据科技,搭建“一屏掌控”的档案智治数字看板。采用物联网技术、混合现实技术等,建设“智能馆库”和“虚拟机房”。使用人机交互等技术,实现自助查档、无证明查档。7项科研(试点)项目入选国家、省档案科技项目,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档案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

  同时,以宁波市档案中心项目立项建设为契机,同步谋划智慧档案馆和区域性档案异质异地备份中心建设,为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创造有利环境。

  聚焦“全面赋能”,建设整体智治新平台

  在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下,以全市区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项目为标志,数字档案馆系统迭代升级进入3.0版本。通过平台有机整合、业务贯通融合、场景集成汇合,构建资源畅流、服务畅享、治理畅达的一站式数智档案综合体。

  按照“1+4+N”体系架构,高质量建成涵盖档案接收、管理、利用、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档案工作数字化运行主平台,实现区域内各类政务外网档案应用的综合集成和“浙政钉”统一登录,并与全省档案工作智能监管平台和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实现任务贯通、业务协同、数据归集。健全区域档案信息资源互认互信、合作共享机制,建立了涵盖馆藏民生档案、开放档案以及室藏档案的区域档案共享中心。

  依托区域一体化平台各项档案工作核心业务有效运行,深化档案行政监管智治场景,建成行政监管数据库,推行指数化监管,建立与档案评价指标的关联体系,实现核心业务实时感知、在线指导、闭环管理。开展“进馆一件事”“查档直通车”“智能开放审核”“智能馆库”等特色数字档案应用建设,汇合了一批具有智慧管理、多跨协同、增值服务的典型应用场景。

  聚焦“汇集畅流”,拓展数实结合新资源

  宁波市加快推进新时代档案资源建设,制定实施《宁波市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规划(2023—2027年)》。加强全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活动档案工作,完善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机制。高质量完成五类档案归集接收工作,加大红色档案、地方特色档案的挖掘和征集力度,建立婚姻、学籍、出生医学证明等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20多个。

  深化档案资源数字化转型,制定出台《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管理办法》,着力提升档案资源质量和数据要素价值。馆藏存量档案电子目录实现全覆盖,传统载体档案基本实现“应数尽数”,重要档案数字化成果全文数据化率达到60%,深化电子公文、网站网页、电子业务数据等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加强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接收,加大数码照片、音视频等原生电子档案接收力度,近3年新接收电子档案占新增档案数量的77%。

  加强档案数据治理策略研究与治理工具运用,提高数据治理能力。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数据质量提升和数据可视化等,提供直观的数据视图、强大的搜索功能以及灵活的数据分析工具,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推进档案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管理利用。

  聚焦“策源供给”,打造数字应用新场景

  立足“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互联网+档案服务”目标,积极打造“甬档通”综合性便民服务品牌,加大数据共享与开放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制定实施《宁波市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完善“会审”机制,规范“三审一核”流程,建立开放审核协同机制,细化落实局、馆、室“三位一体”开放审核责任分工,探索开展开放审核前置管理与AI技术应用研究,全面完成馆藏到期档案开放审核工作,为后续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贯彻落实档案法关于推进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的规定,全面开通“查档直通车”,建立馆(室)藏档案数据共享通道,整合部门数字档案资源。此外,通过“浙里档案”、浙江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等查档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推进档案利用“网上办”“掌上办”“一网通办”“无证明办”和电子出证,“异地查档、跨馆服务”从市、省延伸到长三角区域和10多个域外城市,并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聚焦“风险防控”,筑牢闭环管理新防线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将档案安全贯穿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创建全过程,确保系统建设与系统安全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有序推进宁波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服务端信创适配开发及迁移,并全部完成终端信创适配。基于信创软硬件环境,部署宁波市区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有力保障基础设施设备和系统软件自主可控。

  加强网络与数据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保密法规、公共数据管理规定等关于涉密文件和敏感信息的要求,依托保密部门认可的查密系统和一体化平台数据脱敏组件,通过建立敏感词库、开发敏感信息提示工具等方式,对档案目录全文数据进行实时涉密筛查、发现处置、追踪溯源和威胁阻断。全面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探索引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类平台,实现安全协同、风险预警、管理闭环的安全能力叠加,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依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权威安全机构,提升安全运维团队专业化水平,将档案信息化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切实保障档案网络和数据安全。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1月4日 总第4208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