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人文教育全景:基于iSchools高校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01 14:28:10被阅览数:96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杨艳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人文已成为全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iSchools高校作为全球信息学科教育的引领者,积极开展数字人文教育,这些教育实践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旨在通过对iSchools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系统调查,揭示其发展现状、特点及经验,为推动我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提供有益参考。采用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选取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24所iSchools高校作为样本,从总体概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平台建设等方面对其数字人文教育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出iSchools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经验,并探讨其对我国高校图书情报学科发展的启示,力求为我国高校尤其是图书情报学院系开展数字人文教育提供路径参考和策略建议,推动数字人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iSchools;数字人文教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2020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鼓励传统文科与其他学科交叉互动,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文学科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这一新兴交又学科应运而生,旨在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方法推动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创新与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1]。诸多领域内学者认为,数字人文代表了人文学科向多学科交又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不仅为传统的人文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为人文教育改革提供了新路径[2]。在此背景下,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数字人文教育热潮,越来越多高校开始重视数字人文相关复合型人才的高质量培养。纵观全球,欧美一些高校较早地开展了数字人文教育的实践探索,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全球数字人文教育树立了标杆。iSchools(信息学院)联盟的成员高校代表了全球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教育的最高水平,是数字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由于数字人文与图情档学科在学科理念、研究对象、技术方法等方面有着天然的契合,因此iSchools 高校成为开展数字人文教育的先行者和引领者[3]。通过深入调查iSchools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实践,将有助于把握数字人文教育发展的前沿动向,为我国高校开展数字人文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然而,当前相关研究存在视角单一、对象较为局限等问题,缺乏对全球数字人文教育全景式的系统梳理,而且对iSchools高校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角色与贡献研究有所欠缺。因此,有必要对全球iSchools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开展调查研究,为我国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推进数字人文教育实践提供参考。鉴于此,本文拟以iSchools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调研方法对其开展的数字人文教育项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出iSchools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经验,并探讨其对我国高校图书情报学科发展的启示,力求为我国高校尤其是图书情报学院系开展数字人文教育提供路径参考和策略建议,推动数字人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1  iSchools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概况

  1.1  iSchools的简介与样本选取

  iSchools(信息学院)联盟成立于2005年,由全球顶尖的信息学院自发组成,旨在推动信息时代的教育创新和学科进步。iSchools成员代表了全球信息科学领域的一流学术机构,在图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文献计量、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开展交又融合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引领信息学科的发展方向。截至2021年10月,iSchools联盟共有124所成员高校,分布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本文选取《QS世界大学排名》(2021一2022)中位列前100名的iSchools高校作为研究样本,共计24所,涵盖了欧美、亚太等主要区域的高水平高校。样本学校涵盖了多所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2  iSchools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历史脉络

  数字人文教育在欧美高校中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到2001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开设了全球首个数字人文研究生课程。2005年,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设立了首个数字人文博士学位点,标志着数字人文教育开始步入专业学位教育阶段。此后,欧美一些iSchools高校开始大规模开展数字人文教育项目,开设相关课程,逐渐建立了教学与研究平台,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调查发现,目前已有近半数iSchools高校涉足数字人文教育领域,说明数字人文已成为iSchools高校的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数字人文与图书情报学的融合日益紧密,未来将有更多iSchools高校和机构布局数字人文人才培养计划。

  1.3  数字人文教育项目的类型与数量分布

  经统计,24所iSchools样本高校共开展各类数字人文教育项目67个,涵盖学位教育、课程教学、实践项目等形式。从教育层面来划分,数字人文教育的本科项目为21个,硕士项目为16个,博士项目为6个,非学位教育项目为24个。因此可以得出,目前,iSchools高校的数字人文教育以本科层次教育和非学位教育为主,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还有待加强。从区域分布来看,北美iSchools高校数字人文教育项目最多,共45个,占比67%;欧洲13个,占比19%;亚太9个,占比13%。这反映出不同区域数字人文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通过进一步分析各类项目的特点发现,数字人文本科教育以专业方向、辅修、微学位等形式为主,强调学科基础知识的讲授和数字素养的培养;数字人文硕士教育大多设置独立专业学位,侧重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提升;数字人文博士教育以学术研究为导向,注重跨学科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数字人文非学位教育形式多样,包括暑期学校、工作坊、训练营等,服务对象更为广泛。

  2  iSchools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

  2.1  人才培养目标:复合型人才

  iSchools高校开展数字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数字人文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是指兼具扎实的人文学科素养与娴熟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人文问题,用人文思维审视技术伦理的全面人才。调查显示,多数iSchools高校的数字人文项目均强调人文与技术的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非让学生单纯掌握数字工具的应用,这与传统人文教育偏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有所区别,突出了能力本位、多元培养的理念。例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一香槟分校将数字人文硕士教育项目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训练研究生使用数字工具和方法,并基于人文视角评价技术发展的影响”。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更是提出“发展数字人文家”的口号,注重学生批判性思辨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养成。

  2.2  课程体系设置:理论、技术、实践并重

  iSchools高校普遍采用“理论+技术+实践”的数字人文课程结构设计,融合多学科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在新时代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理论课程方面,大多数高校开设数字人文导论、研究方法等基础课,同时辅以文学、历史、艺术等传统人文学科课程,夯实学生的人文底蕴。在技术课程方面,数据管理与分析、数字化与Web建模、编程与工具使用等计算机课程占据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字技能[4]。在实践课程方面,项目实习、主题工作坊、田野调查等体验式教学广泛开展,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多数iSchools高校将技术类课程的学时比例控制在30%~50%,既体现数字人文的技术特性,又避免“技术中心主义”的倾向。同时,实践课程多以项目为导向,与理论课程、技术课程交叉渗透,形成完整知识闭环。

  2.3  教学模式创新:项目驱动与参与式学习

  项目驱动和参与式学习是iSchools高校开展数字人文教育的显著特色。这鉴于数字人文是以实践为导向的学科,其知识生产方式往往基于具体项目,因此项目驱动成为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据统计,近9成iSchools高校将项目实践作为数字人文课程的必修环节,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是通过课程考核的关键。不少iSchools高校还成立独立的数字人文相关实验室,为师生的项目合作提供支持。同样地,参与式学习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主体性和参与度,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能力。例如,多数iSchools高校的数字人文课程普遍采用小班研讨、头脑风暴、成果展示等互动性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2.4  师资队伍建设:跨学科背景,教学、科研并重

  学科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iSchools高校普遍高度重视数字人文教育师资队伍的多元化、专业化建设。调查发现,多数iSchools高校的数字人文教师来自图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人文学科等不同专业,具备跨学科视野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互补型知识结构,进而打造出结构合理的跨学科教学团队。同时还发现,许多iSchools高校鼓励教师开展科研,为数字人文教师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其开展前沿课题研究。教师在科研中获得灵感,并将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学术积累向教学实践的转化。更有甚者,个别iSchools高校还创新教师评估和激励机制,将参与数字人文教育作为教师晋升考核的重要指标,为优秀的师资团队在数字人文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了根本保障。

  2.5  支持平台搭建:校级数字人文中心主导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75%的iSchools高校成立了校级数字人文中心,整合资源服务教学、科研,统筹规划人才培养、项目研究、学术交流等工作。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数字人文中心直属校长办公室彰显出高校对数字人文的高度重视。此外,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教育中也发挥独特作用,为师生提供数据资源、技术支持和空间服务。例如,哈佛大学图书馆设立数字人文专职馆员,为相关项目提供全流程服务。只有建立健全的支持体系,才能够营造良好的数字人文学习生态,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因此,数字人文中心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

  3  iSchools高校开展数字人文教育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的影响与启示

  3.1  拓展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视野与边界

  随着数字人文研究的逐渐兴起,传统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正在发生深刻变革。iSchools高校积极开展数字人文教育实践,大大拓展了图书情报学的研究视野与边界。一方面,数字人文关注人文知识的数字化生产、组织、传播与利用,这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核心要义高度契合。数字人文课程使学生认识到图书情报理论与方法在文本挖掘、知识发现、情感分析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加深学生对本学科蕴含的社会价值的理解。另一方面,数字人文研究范式超越了图书情报学的传统边界,涉及语言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诸多人文学科。iSchools高校师生跨界参与数字人文项目,开阔学术视野,并在交叉研究中实现学科“破壁”,形成“大信息资源管理观”,推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向数据密集型学科转型。

  3.2  丰富图书情报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数字人文教育的兴起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动力。iSchools高校开设数字人文课程,引入前沿技术与方法,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数字人文课程普遍涵盖数据管理与分析、数字出版、文本挖掘等方法类课程,以及数字人文导论、研究方法等理论类课程,使学生掌握应对复杂数据环境的能力,拓展知识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在教学模式上,数字人文项目实践、参与式学习、跨学科协作等成为常态,突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范式。例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图书馆学硕士项目要求学生与人文学者合作,运用数字工具开展人文研究,并将成果在学期末进行展示。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了其创新实践能力。此外,iSchools高校还积极促进跨院系教师协同备课,建立多元混合的数字人文教学团队,突破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封闭状态。

  3.3  培养“数字人文”复合型人才

  iSchools高校通过数字人文教育项目为图书情报学科培养了一大批具备人文素养与数字技能的“两栖型”人才。这些学生不仅系统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而且融合数字方法与人文思维,成为数字图书馆、数字出版、数字人文中心等行业或机构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以伊利诺伊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为例,其数字人文毕业生中分别有60%和50%受聘于高校图书馆,承担数字服务、数据管理、学术交流等方面工作。未来,随着数字学术环境的快速演进,跨学科视野和数字人文素养将成为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iSchools高校的成功实践表明,发展数字人文教育是应对图书情报人才需求变化的战略选择。这对于中国高校图书情报学科具有重要借鉴价值[5]。我们应积极设置数字人文学科方向,打造复合型师资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与知识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冯惠玲.新文科与数字人文教育之新[J].数字人文研究,2022,2(4):14-21.

  [2]赵跃,潘雪萍.2020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评析[J].山西档案,2022(1):168-175,145.

  [3]约翰·A沃尔什,彼得·J科布,韦恩·德·弗雷默里,等.iSchool中的数字人文[J].数字人文研究, 2021, 1 (3) :93-112.

  [4]袁一帆,国外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调研与思考[]].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3):108-117.

  [5]祝蕊,刘炜.欧洲高校数字人文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1,40(8):94-102.

  【基金项目】吕梁市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研究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吕梁市红色研学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SHFZ19);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zsZsZSx104);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吕梁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班级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21028)

  【作者简介】杨艳(1982一),女,汉族,山西柳林人,吕梁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