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8 08:48:01被阅览数:69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李冬秀
摘要:随着“信息资源管理”取代“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成为新的一级学科,学科内涵与外延面临重塑,函须探索信息资源管理背景下图情档研究的融合创新发展路径。在梳理信息资源管理概念演进与学科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学科内涵、交叉融合、理论创新3个维度分析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对图情档研究的引领作用,并提出了在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引领下图情档研究在跨学科应用与服务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扩展方向,有利于推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构建,促进图情档研究发展。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融合;学科创新;图情档研究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的交叉学科,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原“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标志着该学科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一级学科更名是顺应学科发展、契合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反映了学科内涵与外延的扩展,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1]。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内涵、学科体系、发展方向等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有学者指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有机融合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的学科内容,推动学科交又融合发展;亦有学者提出,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级学科,需进一步明晰学科定位,打破原有学科壁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不难看出,尽管学界对一级学科更名给予积极评价,但对于如何准确把握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内涵,推动图情档研究在新的学科背景下实现创新融合发展,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鉴于此,本文拟在梳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系统研究:一是如何重新认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内涵与外延,明确其作为一级学科的学术属性与理论内核;二是分析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研究的融合作用,阐释其推动学科交又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三是展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引领下图情档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向,探索其借助数智技术实现理论与实践范式创新的新路径。
1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内涵的重新认知
1.1 “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提出与演进
“信息资源管理”概念最早由霍顿在1974年出版的《如何利用信息资源:一种系统方法》中提出,是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统称,并于1979年将信息资源管理界定为“有序系统地完成数据资源的管理,包括收集和处理特定资源信息的所有方法和程序”。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经历了从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到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再到对计算资源管理的演进历程,分析数据资源的获取、存储、操控、检索和分配等。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出版的信息资源管理教材与著作的核心思想来看,国内主要以“信息”这一资源为核心来探讨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角下的需求、采集、组织、检索、传播与利用、管理与更新等一系列业务流程;到以“资源”概念为核心,针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重点强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最终到以“管理”概念为核心,把信息资源管理划分为宏观(政策法规层面)、中观(行业地区层面)和微观(基层组织层面)三个层次[2]。
1.2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阶段
纵观国内图情档学科发展路径,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个别学科点改名为“信息资源管理”,以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更名为信息管理系为标志,国内相关院系纷纷调整为信息资源管理或者信息管理院系;第二阶段,2003年,武汉大学率先将“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二级学科备案设置,待《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发布后,更多高校将其纳入“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第三阶段,2022年,“信息资源管理”正式替代“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成为一级学科名称。总体来说,“信息资源管理”作为学科名称,在我国已由个别院系自主设置,发展为国家层面的一级学科,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共识。
1.3 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级学科的合理性分析
相较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更强调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性,是作为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来加以看待、研究与建设的,因而被赋予更大的学科价值与社会使命。同时,“信息资源管理”概念具有较强的集成性,能够将文献、数据、信息、知识等概念有机组织,形成可解释的学科逻辑体系。信息资源管理涵盖了图书情报档案领域的全流程,为新领域开辟了空间,其内涵会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发展。此外,“信息资源管理”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趋势,在我国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中国特色化的学科术语,既蕴含了图书情报档案特色,又超出了图书情报档案领域。因此,以“信息资源管理”取代“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作为一级学科名称,是顺应学科发展、契合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推动学科建设和高质量人才培养。
2 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对图情档研究的融合作用
2.1 统一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
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的设立为推动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3个传统二级学科的交叉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从本质上来看,图书、情报、档案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据属性、信息属性、知识属性和智慧属性,是“数智链资源”的集中体现"。将3个学科置于“信息资源管理”的一级学科框架下,能够凝练其共同的学科属性、核心思想、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实现学科基础的统一。其次,从管理角度出发,“数智链资源管理”作为一级学科的核心概念,通过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等多元概念间的转化关系,能够将3个二级学科进行有效关联。因此,在“信息资源管理”的学科体系内,能够有效推动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在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加强学习借鉴、交叉渗透,实现学科基础和研究方法的进一步统一[3]。
2.2 实现图书、情报、档案等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管理与服务
在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下,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围绕各类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模式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具有共同的学科使命和担当,为打破图书、情报、档案资源的界限,实现一体化管理与服务提供了丰厚的沃土。一方面,在数字化环境下,各类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组织、存储、检索、利用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共性特点,为统一图情档相关技术标准、业务流程、服务方式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信息资源管理强调资源的整合与集成,着眼于将分散、异构的资源进行聚合、关联、融合,形成综合性、一站式的资源库与服务平台。信息生态的完整性有利于突破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的机构边界,实现跨馆际、跨部门、跨地域的资源共建共享与协同服务,能够充分发挥各类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用,全方位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4]。
2.3 打破学科壁垒,为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首先,信息资源管理流程涉及数据采集、存储、组织、分析、可视化、服务、应用等诸多环节,需要计算机科学、管理学、人文学科、设计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支撑,这为学科交又提供了现实基础。其次,信息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学术、经济和社会价值,其管理与利用已渗透到科学、教育、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为拓展学科应用场景、深化学科内涵、外延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此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级学科名称,有助于突破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学科藩篱,为数字人文、数据科学、知识管理、健康信息等新兴交又学科的生长创造条件。近年来,国内图情档领域已积极开展数字人文实践项目,利用数字技术丰富数据资源、创建数字人文平台、推动古籍活化与再造等。最后,通过数据管理与情报学结合,催生了竞争情报学,为科学研究、产业创新、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与情报服务。
3 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引领图情档研究的扩展方向
3.1 面向科技创新、社会治理与数字经济,拓展学科应用领域
首先,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信息资源管理已渗透到科技创新、社会治理、数字经济等诸多领域,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关键要素。众所周知,科技情报服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通过情报分析、竞争情报、专利分析等,为科研立项、产业规划、企业决策等提供情报支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其次,政府治理、社会管理离不开对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整合政务数据、社会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可视化等技术,能够助推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创新服务,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后,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据要素配置、流通、交易、应用是其核心内容。鉴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数据资源采集、加工、组织、分析、应用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服务数字产业发展,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诸多实践场景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拓展应用领域、彰显学科价值提供了广阔空间[5]。
3.2 主动开展跨学科研究,创新理论方法与服务领域
建立在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的基础上,图情档研究除了要发挥学科基础扎实、服务领域广泛的优势之外,更需要主动开展跨学科研究,创新理论方法,拓展服务场景,推动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与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为学科理论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如吸收复杂网络、协同过滤等理论方法,创新发展情报学引文分析、科学计量测度等;引入管理学中的战略管理、知识管理、风险管理等理论,丰富图书馆管理、档案管理的理论体系。其次,图情档机构掌握了海量文献数据与多源异构数据,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日益深入,数字人文、开放科学、智慧服务、知识发现等成为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新兴方向。如在数字人文项目中,图书馆利用数字化、语义分析、知识关联等技术,对馆藏特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关联整合,构建人物、地理、事件的知识库,创造性再现了历史文化图景。
3.3 面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跨学科教育新范式
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教育往往侧重专业技能培养,难以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环境下的业务创新和服务拓展。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为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又提供了制度保障,图情档教育应以此为契机,主动融入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构建跨学科教育新范式,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从图情档专业课程体系的角度切入,传统专业课程结构函须优化重构,如加强数据分析与可视化、Python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导论、知识图谱技术等数据科学与智能技术类课程,强化学生数据管理与分析、智能信息处理的技术及素养;鼓励各个高校增设数字人文导论、开放科学案例、知识管理前沿等交又领域前沿课程,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与产学研用协同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入手,当前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本硕博各环节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健全。建议在本科层面多注重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教育,加强学生信息素养、计算思维、人文素养的培育;在硕士层面,培养方案应注重突出专业特色和实践能力,打造档案管理硕士、图书情报硕士等应用型学位项目;上升到博士人才的培养层面,高校博士点应强化科研创新训练,培养高层次、复合型、领军型战略人才,为顶层科研增添专业力量。
参考文献
[1]马费成:凝聚共识,推动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建设[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3(1):4-8.
[2]闫慧.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4(2:21-28,53.
[3]张卫东,陈希鹏,杨斯涵,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下档案学术研究题域的扩展与深化[J].图书情报工作,2023 (1) :90-98.
[4]初景利,黄水清.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更名的解析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22(14):3-9.
[5]付亚楠,丁华东。学科更名对档案学科发展的影响及其建设思路[J].山西档案,2023(2):37-43,36.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K2023-162)。
【作者简介】李冬秀(1980一),女,汉族,湖南未阳人,重庆邮电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学科服务及信息检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