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档案赋能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来自吉林大学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24 08:51:21被阅览数:92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董汉良 张静 谭宇彤
  摘要:历史名人档案是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档案资源。为了充分挖掘和发挥历史名人档案在德育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与现实意义,对历史名人档案文化资源在文化、育人、激励、导向方面的拓展功能进行了梳理,探讨其在保证德育教育的政治方向、丰富德育教育的政治素材、增强德育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3方面的路径,并以吉林大学历史名人纪念馆为案例,调查了吉林大学354名师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和总结历史名人档案赋能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名人档案;档案赋能;德育教育;档案服务;档案展览
  历史名人档案是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档案资源,通过对历史名人档案的收集、保存、展示和利用,能够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作用。目前,各高校历史名人档案资源的展览多以实体展板展览等传统方式为主,展示手段形式单一,且内容不够丰富,历史名人档案资源需要更深入的开发以及个性化、多样化的利用[1]。
  吉林大学六脉合一,英才济济,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家、教育家、学术大师。他们坚持真理、人格高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学校的创立、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功勋与业绩、才略与风范奠定了今天学校的成就和辉煌。为了更好地纪念先贤、展现学校历史名人风采、做好精神传承,吉林大学筹备建设了“吉林大学历史名人纪念馆”,该纪念馆包括了60余位在吉林大学校史上做出过突出功绩,并在新中国的教育与科学事业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历史名人。利用好、传承好这些历史名人档案文化资源,能够有效赋能德育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1   历史名人档案资源的教育功能
  高等院校在从事科研活动和教学育人过程中,为国家、社会创造了许多优秀成果,同时也在学术科技等领域孕育了大批取得突出成就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2]。这些在一定范围内有高知名度或在某一学科、领域、行业有过重大贡献,具有一定影响力并得到社会和历史承认的人物可以被称为“历史名人”。他们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就被称为历史名人档案[3]。历史名人档案不光记录着历史名人在学术、教育、科技、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成绩与贡献,有着丰富的载体形式,同时还具有文化、育人、激励、导向的教育功能[4]。
  1.1   文化功能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讲到:“档案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相当于“根”或“核”的那一部分”[5]。高校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校园文化,是文化资源的重要衍生地,高校历史名人档案则是高校历史人文特色的凝练表达[6]。高校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是在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一代又一代教职工和学生们共同创造的,既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高校历史名人档案不仅包括高校名人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中长期累积形成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而且包括著作、手稿、日记、论文、书画、来往函电、音像、奖章、衣饰、器物等各类有形的物质文化。这些由历史名人创造的文化精品既是高校乃至国家的文化财富,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文化服务的珍贵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深度。
  1.2   育人功能
  高校历史名人档案中承载着大量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优良范本[7]。高校历史名人档案不仅记录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人生历程,展现了他们为新中国成立不屈不挠、奋斗到底的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还记录了我国众多优秀科学家们的事迹,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励精图治,致力于祖国的繁荣富强。这些档案资源不仅有利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同时还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去。
  1.3   激励功能
  高校历史名人档案以文献、照片、视频等形式,真实记载了名人的生平历程、学术经历及业绩成果等内容,反映了名人的处事态度、价值观、品德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具有榜样激励价值。受教育者看到、听到、触碰到高校历史名人的事迹,能够了解到名人历史生平、著名经历,发现其人格特质和思维方式,是反观当下自我的体验之旅。透过触手可及的文化资源,受教育者可以真切感受到其中凝聚着历史名人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并以此映射到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角色置换及自我认知,引发情感共鸣,产生情感认同。同时,能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历史名人为楷模,调整自我认知,做好人生规划,展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后通过努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4   导向功能
  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行动,统筹协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与风尚。高校历史名人文化档案是一种社会资源,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它折射出人物身份的代表性、科学事迹的典型性、崇高精神的示范性及价值引导的正向性等,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所认可的公共正向资源。挖掘蕴含在名人文化档案中的丰富知识精华,展现名人治学的精神风貌以及其科学精神和品质,是高校对知识、对人才尊重的体现,能对社会大众起到启示与引领作用。优良的社会环境会提升立德树人的感染力,通过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帮助广大师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2   历史名人档案赋能德育教育的理论路径
  以往历史名人档案的开发、利用及服务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举办档案展览与档案陈列的方式开发名人档案;二是以“著书立说”的方式挖掘历史名人档案中的资源编研开发校史书籍;三是以历史名人档案为依托制作影视宣传作品;四是历史名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简单的数字化存储及展示)[8]。这些成果和形式都给予历史名人档案赋能德育教育的功能和基础。
  2.1   历史名人档案中的红色文化保证了德育教育的政治方向
  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当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的交融和冲击逐步淡化了老一辈革命家历经革命战火洗礼、千锤百炼而得以传承的革命传统和人文精神。吉林大学历史名人文化资源中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在整合、吸收并优化古往今来的文化成果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文化精粹,对于德育教育政治方向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吉林大学的前身东北行政学院就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松花江畔,学校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辗转于哈尔滨、沈阳和长春,其合并的6所学校在革命战争岁月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已的贡献。六所学校的第一代领导者如林枫、饶斌、江一真、陈先舟、古大存、任转九等,他们既是学校的奠基人,又是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家。他们的人生历程和革命精神是最为贴近学生实际且内涵深厚的优质教育资源,对于弘扬民族革命精神、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提高党性修养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这些历史名人档案资源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祖国解放事业艰苦奋斗的历程,流露着他们对祖国的真挚情感,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展示这些名人文化资源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勇敢坚韧的精神品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2   历史名人档案中的文化资源丰富了德育教育的政治素材
  吉林大学历史名人档案不仅包含了学校校史中的红色印记,还镌刻着一连串高标硕望、彪炳史册的名字,他们中有建校元勋、学界泰斗、学术大师和各界英才,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德育教育的素材。在这里有林枫、饶斌、江一真、陈先舟、古大存、任转九等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所体现的勇往直前、不畏艰险、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革命精神;吕振羽、匡亚明、唐敖庆等老一辈教育家身上所体现的敢为人先、坚韧执着、高瞻远瞩、开拓创新的治校精神;李四光、余瑞璜、朱光亚、蔡镭生、王湘浩、高鼎三等老一辈科学家身上所体现的坚持真理、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殷希彭、鲍鉴清、刘多三、杨贵贞等老一辈医生身上所体现的舍身忘我、救死扶伤、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喻德渊、俞建章、业治等老一辈地质人身上所体现的勤奋敬业、身力行的进取精神他们把个人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一生践行民族复兴的爱国梦、强国梦,传承着对祖国的忠诚,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他们的事迹和带领学校走过的光辉历程都是对当代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优质素材。
  2.3   历史名人档案中的生动故事增强了德育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如今的学生大都是“00后”“10后”,个体意识强,如果在学生德育教育中机械地灌输理论知识,较难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而历史名人档案包含了无数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它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和感人的故事,这些档案串联起学校甚至是新中国的教育史、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吉林大学历史名人档案中不仅有以匡亚明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四次被捕,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的故事;以唐敖庆为代表的老一辈教育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深深热爱的祖国,并改变祖国贫穷落后面貌的故事;以余瑞璜、朱光亚、王湘浩、高鼎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放弃国内其他高校开出的优越条件,毅然北上,来到寒冷的北国春城支援东北高校教育事业的故事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吉林大学真实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先生们为新中国成立、科技、教育事业艰苦奋斗的历程,以及不屈不挠、勇敢坚韧的精神品质都成为生动的教材,引导学生们以他们为榜样、为力量、为精神导向。
  3   历史名人档案资源推进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

  在筹建吉林大学历史名人馆之前,团队成员设计了“关于对吉林大学历史名人及纪念馆建设的调查问卷”,于2022年11月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吉林大学6个校区的本科、研究生以及在职教师中进行调查,最终354人填写了本次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分3个维度,第一个维度为被调查者的个人资料,详细资料如表1所示;第二个维度为“对吉林大学历史名人的了解程度”,共设8道题目;第三个维度为“对吉林大学历史名人了解渠道及场馆建设需求的调查”,共设5道题目。具体结果分析见下文。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N=354)

1.jpg

  3.1   加强高校历史名人档案资源的挖掘整合,提供“本土化”“特色化”的教育素材
  在“对吉林大学历史名人的了解程度调查”模块中,共设置了8道题,内容涵盖6大校区的首任校长以及各学科的创始人、奠基人等,8道题中,正确率最高为91.5%,最低为38.9%,说明广大师生对各个校区各位历史名人的了解程度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对高校历史名人档案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和展示。
  然而,高校历史名人档案中虽然有大量的教育资源,但是并非现成的教育素材,需要经过适当的筛选、编研和加工,才能成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精神的教育素材。以吉林大学为例,此次筹建历史名人纪念馆,面对六所学校众多的先贤人物以及海量的资料,拟定了“吉林大学历史名人纪念馆”人物选原则,入选人物分为六大首任校长、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主要领导(已故)、建校早期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奠基人(已故)以及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的院士、资深教授及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已故)。在向校内相关单位、学校现任党政领导、部分退休老领导以及各学院广泛征求意见,并经学校事业规划委员会和校长办公会审议后最终确定入选人物。在文案设计中,着重挖掘每位拓业先贤一生中最为突出的贡献,提炼出其身上最闪光、最吸引人的精神品质和故事,分段凸显呈现出来,生动再现了学校竿路蓝缕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老一辈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光辉事迹和对于教育、科研的工作热情和坚定信念,打造出符合实际的“本土化”“特色化”的教育素材。
  3.2   打造学生德育教育实践基地,探索“体验式”教学
  在“对吉林大学历史名人了解渠道及场馆建设需求的调查”模块中,“您是从哪些渠道了解吉林大学这些历史名人的?”这一问题中,68.3%的人选择了“通过参观吉林大学校史馆等纪念场馆”;在“您对历史名人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问题中,选项“突出贡献”和“励志故事”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选择率分别为82%、74.5%;在“您参观历史名人纪念馆的目的是什么?”问题中,选项“了解名人故事与精神内涵”占比高达81.3%;在“历史名人纪念馆落成后,您对展馆里哪些方面最感兴趣?”问题中,“充满历史底蕴的建筑风格”“现代化的多媒体和光影等展现形式”以及“生动的导览讲解”3个选项占比最高,分别为75.7%、70.6%、67.8%。
  数据显示,在历史名人纪念馆的建设过程中,建筑风格要能体现学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展馆内部设计中突出各位历史名人的重大成就,同时将各位名人身上具备的精神特质和励志故事作为亮点融入讲解词中,配合现代化互动展览手段,打造特色育人场景,全面展示历史名人的光辉一生,增强参观者的体验感。另外,还可融入沉浸式体验产品设计理念和方法。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在场馆中搭建虚拟的名人形象及名人故居场景,使观众在展厅中便可看到“情景再现”的历史场景,获得沉浸式的虚拟游览体验,实现空间重现与用户互动。通过科技赋能,在历史名人场馆中应用全息投影、互动投影、三维立体、数字沙盘等技术装置,引入艺术互动、全息沉浸、VR体验等现代展陈方式,搭建数字场景,激活历史文化“9]。例如,历史名人馆就模拟了吕振羽、匡亚明、唐敖庆等先贤工作、学习、生活的真实场景,根据受众反馈,“体验式”教学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着更好的教育效果。
  3.3   创新宣传方式,开展多角度、多元化、全方位宣传活动
  在问卷的开放性问题中,有不少建议历史名人纪念馆多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对公众免费开放,周六日开放等留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已渗透到人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历史名人纪念馆建成后,以各重要历史节点为契机,与各单位广泛沟通合作,通过基地建设等形式,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对社会公众和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例如,历史名人纪念馆开发了“吉林大学历史名人纪念馆预约参观”小程序,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可以在小程序中进行个人预约和团体预约,并能体验在线讲解服务。自2024年1月起,历史名人纪念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吉林日报》、吉林卫视、吉林教育电视台、《长春晚报》、长春市文广旅局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收获了大众的广泛好评。另外,除了筹建历史名人纪念馆、组织日常的参观学习外,还可以每年在名人纪念馆开展不同主题的历史名人的专题纪念展览活动,运用实地展览与专题展览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历史名人一生的功绩,同时在官网、公众号、短视频上进行推送,扩大受众群体。比如,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策划并举办了“我是有祖国的人”专题图片展,展现了学校9位科学家克服艰难险阻回到新中国,支援祖国教育事业的故事;在建党100周年策划的“薪火弦歌续传承一一校史中的红色印记”主题展览,通过翻阅学校的名人档案,筛选出高清海、金景芳、关实之等9人的入党志愿书进行集中展示,再现老一辈拓业先贤为党的事业拼搏奋斗的感人话语,再现他们的初心和使命担当;还有以学校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为蓝本创作的《白求恩》《唐敖庆》《黄大年》《不朽的名字》《吉人天下》《橘井泉香先师垂范》等舞台剧目和校史话剧......这些不同主题里的名人与历史名人纪念馆中的人物选取较为一致,因此主题展览和历史名人纪念馆可以联动起来,互为补充,相互展示,共同通过实地参观、场景再现、梦幻联动的形式串联起属于吉林大学和师生们的历史记忆,扩大活动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4   结语
  吉林大学筹建的历史名人纪念馆,最大程度地挖掘、开发了学校的历史名人档案资源,不仅展示了吉大先贤为吉林大学事业发展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卓越功绩,还浓缩了学校70余年的办学时空,凝聚了追求卓越的奋进历程,融汇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记载了吉林大学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报国史,肇路蓝缕、自力更生的创业史,争创一流、蓬勃发展的奋斗史,成为了学校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续延绵的重要阵地和展示平台。自2023年9月开馆以来,吉林大学历史名人纪念馆目前已接待近8000人次进行参观(数据截止到2024年1月),在大中小学生群体以及社会公众中引起较大反响,起到了很好的德育教育作用。
  由此证明,历史名人档案资源的价值与开发潜力巨大,深入挖掘和活化开发历史名人档案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档案文化展览和成果,对于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让档案资源“活起来”,与文化育人、思政育人结合起来,焕发新生机,是新时代档案工作者开展工作的着力点之一。在文化育人趋势下,档案部门应顺势而为,面向文化育人需求,对历史名人档案资源进行多样化的文化内容挖掘与活化利用。首先,从加强历史名人档案资源储备工作着手,推动历史名人档案资源开发主体协同化,充分发挥各方文化机构所拥有的资源、技术、人才优势,形成发展合力[10],通过多种手段丰富历史名人档案馆藏,加强征集、捐赠、购买等档案征集力度,亦可通过举办历史名人展览、编研出版历史名人档案成果等方式扩大档案征集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其次,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在历史名人档案资源的价值实现与活化利用层面发力,丰富档案内容的表达形式,增强用户感官体验[9]。在“历史名人档案资源+德育教育”发展模式下,档案部门与思政育人部门更应形成发展合力,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历史名人档案资源创新性转化的方式、方法,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教育之路,充分发挥历史名人档案资源的德育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孙鸣蕾,房小可,陈忻.数字人文视角下名人档案知识图谱构建研究:以作家档案为例[J]。山西档案,2020 (6) : 79-88.
  [2]王静:科技名人档案资源建设理论框架及保障体系[J].山西档案,2023(2):150-157.
  [3]刘洋洋,闫静.名人档案中的身份与认同:吴宝康的身份认同与中国档案学叙事的“本土化”[J].山西档案,2022(4):34-41.
  [4]吕瑞花,覃兆列.基于“活化”理论的科技名人档案开发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5(4):4-7.
  [5]徐梅,基于馆藏资源的档案文化价值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7(2):74-77.
  [6]胡艳华:文化旅游视角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J].山西档案,2016(4):98-101.
  [7]韩永莲,苏建功。名人档案的特征及其管理原则[J]。山西档案,2012(S1):30-31.
  [8]牛力,展超凡,高晨翔,等.人物事件导向的多模态档案资源知识聚合模式研究[J].档案学通讯,2021(4):36-44.
  [9]冯宇松,胡阳,王芹:文旅融合视域下历史名人档案资源开发策略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山西档案,2022(5) : 134-142.
  [10]陈艳红,陈晶晶.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时代价值与路径选择[J].档案学研究,2022 (3) :68-75
  【作者简介】董汉良(1972一),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档案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档案文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张静(1986),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档案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校史研究与校史编研;谭宇彤(1995一),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档案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校史研究和档案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