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生态思维智慧 创新驱动数字档案馆建设——读《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培育与管理研究》有感

发布时间:2024-10-22 08:27:14被阅览数:95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赵彦昌 韩江雯

1.jpg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培育与管理研究》封面

  金波、倪代川、张茜等著《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培育与管理研究》一书是金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ATQ007)研究成果。书中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理论既准确反映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所处迅速变化的环境情况,又在此基础上为其发展提供了充满活力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参考。
  全书共7章。第一章讲述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态势,深入剖析了当前的发展动力和特征,提出发展趋势为智能化发展、融合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第二章讲述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培育,探讨了对主体、环境和资源3个因素的培育。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从战略管理、文化管理、协同管理、风险管理以及生态管理5个维度,探究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和路径。该书重点关注新发展环境下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发展态势和思维培育,丰富了其实践管理内容。
  该书将生态学理论与数字档案馆结合,回应了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顶层设计要求。同时,生态学理论为数字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法支持。书中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内容持续丰富更新。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理论伴随着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逐步发展而初具雏形,为应对数字档案馆建设面临的资源困境、技术困境、服务困境等问题而不断发展。为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危害,书中强调,要优化数字档案馆生态环境,保障数字档案馆生态平衡,通过增强意识培育和优化管理等多种方法不断提升数字档案馆的“生态位”。
  该书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意识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深度融合,并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意识培育和实践管理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路径。例如,增加第二章有关生态系统培育的内容,更为关注人作为档案行为主体的意识培育,重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人”这一要素。
  此外,该书在原有的管理内容中增加了“文化管理”,重视数字档案馆的组织文化管理,将数字档案馆各个环节生成的“文化”纳入管理范畴当中。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文化进行管理,不仅要提升“档案人”的素质和能力,还要关注相关文化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育。该书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文化管理的概念、构成以及管理路径等的探讨,深化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理论内容,拓展了其作用空间。
  研究层次递进深入。生态学理论的引入为数字档案馆体系层级的划分和建构提出了新思路。该书将影响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因素统筹起来,逐步深入地探索其理论与实践。
  首先,该书从政策、技术、资源和用户等方面出发,深入分析其发展环境的变化并总结出发展特征和趋势,提出发展态势。其次,明确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关注影响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发展的各个因素的培育,包括对档案管理者、利用者和形成者,以及数字档案馆生态环境和档案资源的培育。最后,从战略、文化、协同、风险、生态5个方面入手,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提供了明确的相关概念界定以及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和路径选择。
  重视主体意识培育。对主体的培育在该书中被视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培育的重点。主体意识培育包括了政治意识、档案意识、历史意识、文化意识、职业意识和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
  由于不同主体在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实践中具有的特性不同,所以档案人主体意识培育具有复杂性。以档案意识培育为例,提出可以从行业档案意识和社会档案意识两个方面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主体意识进行培育。
  对于档案管理者,可着重从增强档案资源价值意识、档案信息服务意识、档案界社会意识以及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整体意识4个方面开展。不仅关注档案管理者对于档案资源价值和服务的意识,更强调档案工作者要关注社会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需求,提升生态意识和协同意识等。
  社会档案意识的培育包括了档案利用者和档案形成者,根据不同的主体特性选择不同的培育方式。如,对于利用者,应该搭建良好的利用体系,通过创新宣传形式等激发利用者的需求。而对形成者则是更为注重建立前端控制的思想和管理机制。
  在主体意识培育中,对于档案管理者的要求是更高的,不仅要意识到自身在数字档案生态系统中的责任和使命,也要关注利用者和形成者在意识层面上的不足,并采取措施引导其增强相关意识。
  多种维度管理联合。不同于对发展趋势和培育内容的研究,作者对管理层面的研究和分析是基于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实践,以战略思维、协同思维等现代管理理念作为指导,探讨不同维度的管理并最终构建起不同维度下系统管理的路径或模型。
  作者从多方面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管理进行了分析,提出“战略管理为核心”“文化管理为驱动”“协同管理为手段”“风险管理为保障”及“生态管理为导向”的管理体系。各维度的管理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联系共存于管理活动之中的。其多维度管理中,战略管理旨在进一步加强其顶层设计和规划,从系统整体出发,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文化管理则是顺应发展,增强文化竞争力;协同管理以强大的整合与共享能力,为系统提供多种可行的模式参考;风险管理综合考察了系统风险的研究现状,提供了风险应对的策略以增强其风险抵御防范能力;生态管理则是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因子进行统筹管理,注重其动态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等。
  以第四章的文化管理为例,作者重点分析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组织文化管理和亚文化管理,探讨了系统中组织文化管理的内涵、功能、共同价值观的构建以及实施路径。作者将资源文化、技术文化、协同文化、服务文化和知识文化管理囊括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亚文化之中。数字档案馆亚文化的外延实质上涵盖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大部分管理实践环节产生的“文化”,并且与作者在培育方面对数字档案馆资源、环境和主体的理念一脉相承。
  可见,作者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中采用了丰富的视角,并且各个维度管理具有鲜明特征,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各维度管理之间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且朝向同一目标的。
  总之,生态学理论与数字档案馆研究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概念借用或是浅层的理论拼接。全书内容集中,深刻剖析了数字档案馆及其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从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因素综合考察,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理论内容,为当前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提供了有益指导,迎合了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学习出版社2014年版)的延续与深化,感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0月21日 总第4202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