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档案策展实践的新动向

发布时间:2024-10-22 08:20:20被阅览数:82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姚 静

  “策展强化”项目议题凸显社会责任

1.jpg

策展研讨会 图源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官网

  2024年2月26日至3月6日,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与无形研究所(in-tangible Institute)、印度尼西亚视觉艺术档案馆(Indonesian Visual Art Archive)、巴厘岛普纳缇艺术中心(Bali Purnati)合作,在印度尼西亚开展“策展强化”项目。该项目针对如何培养可持续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以社区为中心的当代艺术生态系统进行了探索。在日惹,印度尼西亚视觉艺术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举办了一场以策展和疗愈之间关系为主题的研讨会,体现出档案策展的人文关怀。在巴厘岛,普纳缇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反思了策展环境,强调增进对合作者的了解的必要性。无形研究所的创始人讨论了如何向艺术家和机构领导者学习多元经验,以及如何通过强大的价值观来建立和改变机构的组织结构等话题。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信息学院推动策展合作
  去年2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信息学院成立了名为“批判性档案与策展合作”(co/lab:Critical Archives & Curation Collaborative)的新实验室。
  该实验室既是一个设立于信息学院内部的物理空间,也是一个虚拟社区,致力于为亚利桑那大学校园、美墨边境和整个亚利桑那州南部的数字策展、存档、数字保存实践的跨学科研究提供资源支持。研究对象涵盖社区和机构档案、新兴档案实践等,研究范围包括模拟态、数字态藏品的批判性策展。
  为便于开展重点档案研究和策展,该实验室采取系列措施。一是加强软硬件设施设备提供,包括用于数字叙事、数字策展、媒介考古的设备和软件等。二是组织研讨会,进行项目资助,推动数字叙事、非机构档案和社区档案管理实践等研究,并就多感官信息管理和保存等主题,进行跨学科批判性探究。三是建立本地和全球研究人员网络,促进和支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四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获得数字策展和保存方面的经验。
  美国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宣布扩建档案馆
  2024年5月,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CCS Bard)宣布扩建其图书馆和档案馆,新增面积557平方米,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此次扩建是考虑到该中心馆藏量持续增长,新增内容包括当代重要艺术人物的档案资料等。扩建工程预计将于2025年底完工,新空间将与现有的图书馆和档案馆建筑相辅相成。
  特别是将新建30人教室和多个协作学习室,使该中心能够开设更广泛的课程,组织更多类型的研讨会和小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本科生艺术史和视觉文化课程的支持,增进与大学其他部门的联系。扩建后,还将提供更多的访问学者职位,吸纳全球顶尖学者参与馆藏研究和社区建设。
  档案策展不仅是保护文化遗产、活化馆藏资源的重要方式,更是实现社会对话、增进身份认同、开展历史叙事的关键媒介。随着数字化进程不断深入,策展实践呈现出更加灵活多元的发展动向。笔者基于上述新闻案例,分析考察国外档案策展实践的前沿动态,并结合时代特点、技术变革与社会需求,提出档案策展的着力方向。
  新动向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多元化与社区导向。近年来,国外档案策展实践呈现出从机构垄断向社区主导转变的趋势。如,印度尼西亚开展的“策展强化”项目突出了以社区为中心的策展生态系统,探索艺术研究如何指导社区策展,推动代际合作和包容性网络建设,体现出对于可持续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视。再如,扩建后的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致力于吸引全球顶尖学者参与馆藏研究与巴德社区建设,鼓励他们利用丰富档案资源助力社区创新与发展。从这些实践中,可以看到档案策展的重要作用。不是单纯的展示馆藏的方式,更是推动社会对话、促进文化理解与包容的手段。同时,反映出社区与场地策展的流行,即不再局限于档案机构内部,而是走进社区,甚至进入日常生活空间,增强公众的参与感。
  二是议题富有人文关怀。如,印度尼西亚视觉艺术档案馆强调策展与疗愈的关系,展示了档案策展实践在疗愈历史创伤、构建社会记忆方面的作用,积极推动档案策展作为社会心理支持工具的应用。这表明档案策展不仅是历史的呈现,更是历史记忆的塑造与重构,需要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在面对历史创伤和社会冲突时,策展人应积极发挥档案对于疗愈和构建集体记忆的功能。
  三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增强。2023年,亚利桑那大学信息学院推出“批判性档案与策展合作”实验室,体现了数字技术在档案策展领域的深入应用。实验室通过提供数字工具、加强多学科合作等,推动档案策展的技术化和多元化。3D、VR等技术的运用,使策展不仅限于实物展示,还可实现对档案内容的虚拟展示与互动,生动体现了这一趋势。
  四是跨学科合作。档案策展逐渐超越单一学科的界限,尤其对于档案管理领域而言,跨学科合作已成为现实态势。亚利桑那大学信息学院推出的新实验室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者聚集在一起,推动档案策展的多元探索。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扩建后,有助于加深与学院本科艺术史、视觉文化课程以及大学其他部门的联系,提升跨学科交流水平。这种跨学科合作模式不仅增强了策展内容的多样性,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广泛的技术和学术资源支持。
  但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外档案策展实践越来越关注社区参与和社会责任,提倡包容性,但仍然面临文化资本不均衡的问题,使得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因资源不均或分配不公,导致某些边缘群体被排斥的现象。这说明在档案策展实践中需要深入思考文化权力分配问题,避免过度突出某一特定文化或历史,而忽视其他群体的声音与记忆。还应警惕“策展权力”的滥用,避免使之成为特定群体展示其文化权力的工具。
  同时应看到,尽管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档案策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技术依赖和数字鸿沟的问题。亚利桑那大学信息学院的实验室虽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但对于资源匮乏的社区而言,这种数字策展方式可能加剧数字鸿沟,阻碍部分群体参与其中。数字技术的快速变化也对档案长期保存提出了新的挑战。可见,数字化档案策展虽然在技术层面提升了展示的多样性与互动性,但也应警惕过度依赖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档案策展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如何进行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档案策展?总体来说,应从4个方面着手。
  其一,推动社区居民参与档案策展。积极引入社区导向的理念,使策展活动更具地方特色,使居民更具参与感。组织社区主导的展览项目,鼓励社区成员参与策划、组织和展示等策展工作,使之更贴近社区的实际需求和文化。可为社区成员提供档案管理和策展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和工作坊,增强社区居民对档案策展的理解和参与,提高其策展能力和档案意识。
  其二,探索包容性和疗愈性的档案策展模式。采用包容性策展方法,在策展过程中注重多元视角的呈现,避免单一化的历史叙事,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的多角度展现,构建具有包容性的历史叙事空间。发挥档案策展在历史创伤疗愈方面的作用,在策展中引入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成果,帮助受历史创伤影响的群体进行心理和情感疗愈。通过策展活动加强公众讨论和对话,促进社会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反思与讨论,提升公众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理解,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建言献策。
  其三,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加速档案数字化进程,将档案数字化作为提升策展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数字档案库和在线展览平台,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档案,为观众提供更便捷的访问方式。积极探索VR、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档案策展中的应用。利用各种数字技术创建虚拟展览,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场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档案内容自动分类和分析,提高策展的效率和准确性。解决技术依赖和数字鸿沟问题,借助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为资源匮乏地区提供档案策展需要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其四,构建档案策展的跨学科合作机制。跨学科合作能够丰富档案策展的内容和视角,提高策展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可通过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档案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增进不同学科在档案策展工作中的合作和交流,定期组织跨学科研讨会和座谈会,探讨档案策展中的学术问题和实践难题。同时,积极推动多学科项目合作,鼓励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参与档案策展项目,形成多学科的合作团队。还应不断加强与国际档案策展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合作,提升档案策展影响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0月21日 总第4202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