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大数据时代房产档案管理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4-10-10 19:18:52被阅览数:122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刘 宇

  房产档案作为推动城市治理和不动产市场透明化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受制于管理效率低、数据孤岛严重等问题,其价值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2014年,《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出台,为全国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行动框架。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结合各自实际,探索了多种实践路径,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本文通过探讨各地经验,总结其共性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数据时代优化房产档案管理的策略。

  典型经验

  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是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

  北京凭借其强大的政策执行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较早启动了房产档案数字化进程。条例出台后,其迅速整合房产登记、税务等多方数据,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构建了房产档案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跨部门共享,显着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和服务透明度。

  上海保存着大量历史房产档案,通过及时将这些档案数字化,确保了房产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杭州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中心的优势,借助阿里巴巴等本地科技企业的技术支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将房产档案管理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同时,借助智能分析系统,为政府决策和监管提供了信息支撑,也使档案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

  深圳的探索则体现出科技创新与政策推动之间的强力互动。其在全国率先引入区块链技术以确保房产档案数据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

  特点分析

  这些地方的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一些明显共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其一,政策驱动是核心推动力。条例为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行动框架,不仅规范了档案管理的标准,也为各地提供了资源和政策支持,为房产档案管理打下稳固基础。

  其二,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区块链,抑或人工智能等技术,都有效提升了档案管理效率,并成为数据安全存储、有效分析处理的利器。

  其三,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作成为共识。各地实践显示,通过信息化手段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可实现房产登记、交易等多个部门的高效协作。数据共享大幅减少了信息孤岛现象,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尽管这些地方在房产档案信息化进程中展现了许多共性,但在实施路径和技术应用上各具特点。

  概括起来,北京凭借强大的政策执行力和资源调动能力,快速完成了大规模房产档案数字化,并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房产档案管理平台,其政策响应速度和资源整合能力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上海的做法给其他拥有大量历史档案的城市作出了示范。杭州将信息化管理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不仅实现了房产档案数字化,还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推动了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升级。深圳的特点在于其技术创新能力,凭借在数据安全和透明度方面的领先优势,其成为技术应用的典范。

  可见,虽然各地在政策推动下迈出了相似步伐,但各自资源和技术优势驱动它们走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优化策略

  为进一步推动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要认识和把握以下4个方面。

  其一,强化政策引导与持续保障是确保信息化稳步推进的基础。应根据国家政策框架,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完善的房产档案管理制度,并提供长效人、财、物支持,确保信息化项目顺利实施。

  其二,深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是提升管理效能的核心。应积极引入各类先进技术,实现海量房产档案分类、检索等自动化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利用智能分析技术对档案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党委政府决策与公共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要注意的是,在深化大数据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机制,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确保房产档案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同时,要加强对数据使用过程的监督,防止数据泄露与非法利用,保障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其三,加强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协作机制是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各部门应通过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不同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数据流通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利用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在各级房产登记机构间,可构建一体化大数据平台,采用先进的数据清洗与整合技术,消除数据冗余与冲突,形成统一、标准的房产档案数据库。

  其四,注重技术人才培养与能力提升是保障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举措。应建立系统化培训机制,培养房产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使之更好适应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求。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群众意见与建议,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发展事务中心科员,馆员)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0月10日 总第4197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