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09 19:07:27被阅览数:142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马璀莹
苏州,这座坐落于江南水乡的古城,如同一幅婉约而灵动的水墨画,轻轻诉说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它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写下中华文明灿烂的篇章,用丝绸织物的瑰丽搭起东西方融合的桥梁。在悠久的苏州丝绸文化历史长河中,跨越一百多年的近现代苏州丝绸绽放着独特的光彩,一批记录其发展历程,承载中外文化、商贸交流的丝绸档案,被完好地珍藏在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7年,是全国首家专门管理改制企事业档案的事业单位,馆藏苏州市属改制企事业档案含纺织、丝绸、化工、建材、医药、贸易等23个全宗群587个全宗230余万卷(件),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实践基地、丝绸文化研究中心。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挂牌中心名下,承担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职能。2023年正式开馆,馆藏29592卷“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于2017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近年来,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三个走向”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走在前、做示范”目标定位,以加强政治建设为核心,以抓实基础业务建设为重点,立足苏州民族工商业档案资源优势,保护传承丝绸档案文献遗产,体现档案特色和价值,助力苏州市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2020年获评“江苏省工人先锋号”,2024年获评“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
守护历史,以档案映照时代价值
苏州素有“丝绸之府,锦绣之地”的美誉。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文化强国蓝图,中心依托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及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的平台优势,不断加强珍贵文献发掘与传承,积极促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是文化传承成果丰硕。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挖掘民族工商业档案与丝绸文献的深厚底蕴。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建立的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在国家和江苏省档案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得以建成,并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开馆,成为丝绸文化传承与展示的新地标。中心精心编撰出版了“中国丝绸档案馆馆藏集萃”“苏州民族工商业百年名企”系列图书10余册,推出“档案在左,丝绸在右”“凡人珠贝—百年嘉美克钮扣厂档案文献展”等展览25项,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了苏州乃至大运河沿岸近现代民族工商业的历史脉络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展示了丝绸档案中蕴含的江南文化精神与当代价值。10项成果分别荣获江苏省档案开发利用成果奖特等奖、三等奖,档案文化精品奖二、三等奖。
二是交流合作成效显着。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连续5年承办“世界记忆项目在中国”“发展中的世界记忆”等国际学术研讨会。2020年以来,先后参加科特迪瓦学术中心战略规划研讨会、纪念世界记忆项目设立30周年国际研讨会等10余次国际会议,在国际档案界交流分享文献遗产工作经验。5项研究成果入选国际档案理事会年会,受到各国与会者的关注与好评。与北京、澳门、福建等地的世界记忆项目学术中心合作举办创意竞赛、展览宣传,与武汉大学共同出版图书《传承人类记忆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研究》,进一步提升了世界记忆、文献遗产的社会共识。
三是铸魂育人优势显现。将档案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为思政课增添新元素。与多家高校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走进多所中小学,开展丝绸文化进校园活动,特别是在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设立了“世界记忆项目进校园实践基地”,结合“成长苏州”平台,开设文献遗产课程,丰富了中小学生对文献遗产的感受和认识,进一步显现了档案馆在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驱动,以活力激发品牌之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的时代浪潮中,中心积极拥抱新发展理念和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力图打造档案工作的新范例,让档案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一是文创项目新颖时尚。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为灵感,精心打造“第七档案室”这一教育文化创意项目。它不仅是一个沉浸式体验项目,更是一个集文化故事、场景体验、文创产品于一体的完整IP体系。从互动密室到剧本杀《查无此人》,再到大型实景解谜活动,旨在提供全新的档案文化体验。这一项目也得到了认可,荣获“2021年度档案事业发展十佳案例”。
二是档案宣传亮眼出彩。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创新宣传方式,让档案文化的声音传得更远。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新媒体组合,累计发布800余篇内容,阅读量达到200万人次。坚持以内容为王、质量为上,结合社会热点,增设有奖互动环节,激发公众的阅读和参与热情。云展览、云直播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不仅满足了公众的多元需求,也提升了传播效果。与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联动,构建了多资源、多渠道、立体化的传播矩阵,形成了良好的传播倍增效应。“海丝情忆—丝绸与侨批档案文献遗产展”被评为2023年度十佳新媒体传播案例,《珍档解密之苏州电视工业》视频也在第四届中国短视频大会中荣获知识科普类二等奖。
三是跨界融合共生共赢。不断探索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之道,通过优势互补,增强了档案文化的社会传播效应。与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联合,整合文化元素,举办展览、讲座、研讨,促进了三大遗产的融合发展。同时,依托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空间,推出各具特色的专题展览和活动。此外,与中国邮政合作,临街打造档案主题邮局“时光驿站”,拓宽了档案传播的形式,让档案文化更加贴近大众,更受欢迎。
精进不息,以专业增进民生福祉
档案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服务社会、便利民生的重要资源。中心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助力国家政策实施。中心不断加强人财物保障,对馆藏改制企事业档案进行规范化整理。历经十余年的努力,不仅打赢了档案整理的历史攻坚战,更据此开创了档案工作新局面,为全国改制企业档案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苏州模式”。在此基础上,受国家档案局委托,修订《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为国家档案局令第17号《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办法》的发布与实施贡献了力量。
二是促进档案信息共享。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推动信息化与档案管理的深度融合。通过“苏州市民生档案数据交互服务平台”和“一网通办”窗口,为群众维护权益提供了大量原始凭证,每年接待查档群众超过1万人次。查档部门分别荣获全国、省、市五一巾帼标兵岗。同时,加快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进程,提高了档案的安全性和利用率。特别是将丝绸档案数字化项目列入《苏州市文化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开展的“丝绸档案知识图谱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获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为文化、科研、产业等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加强丝绸档案的保护与开发,设立了档案修复保护中心,并与14家高校、协会建立合作实践基地,与19家丝绸企业合作建立丝绸样本档案传承与恢复基地,协作开展珍贵纸质档案抢救性脱酸、丝绸档案知识图谱体系建设等项目,其中2项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实施。加强口述档案采集,采访了有代表性的丝绸专家和民族工商业者121人,出品了《丝乡苏州》《吴侬匠心》《丝路追梦人》等多部口述纪录片,其中《丝乡苏州》入选中国第六届口述历史国际周。
四是以科研带动人才培养。鼓励员工参与科研工作,与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开展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交流活动。通过与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以理论研究带动专业人才培养。近5年来,科研工作成果丰硕,发表和入选国家级、省级学会交流专业论文75篇,开展8项国家级、3项省级、6项市级及自有科研项目。团队成员也获得了广泛认可,1人为全国档案系统“三支人才队伍”青年档案业务骨干、江苏省档案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2人入选江苏省档案人才“151工程”,7人入选苏州市青年档案学术人才,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8人,展现了队伍专业实力和人才培养成果。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中心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起点上,弘扬丝路精神,勇担历史使命,以丝绸为纽带,以文化为桥梁,深化丝绸文献遗产和民族工商业档案的共建共享,推动文献遗产的国际交流,促进合作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
责任编辑: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