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建筑绿色技术系列介绍(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发布时间:2024-01-16 16:04:23被阅览数:295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米士刚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约用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节水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提升节水意识,坚持以水定需,健全约束指标体系,严格全过程监管”。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由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档案行业标准《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DA/T76—2019)第八章以专章的篇幅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进行了系统评价。绿色档案馆建筑节水分为3层含义:一是减少水的用量;二是提高水的使用效率;三是减少漏损。笔者将从节水器具的选用、中水利用、雨水利用、超压出流控制、减少管网漏损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第一,节水器具的选用。推广运用节水器具是绿色档案馆建筑节水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在用水器具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淋浴装置和器具。推荐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三级以上)的卫生器具,比如选择节水型龙头时,要具有一定的节水功能,可通过手动或自动控制启闭以及调节出水量。推荐绿化灌溉时采用节水灌溉系统,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推荐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

  第二,中水利用。中水是指建筑物中生活杂排水经过单独收集、处理,水质达到使用标准后回用于建筑内的杂用水。档案馆在采用中水系统时,应保证技术先进、安全适用,处理后出水能达到回用目标的水质标准;同时又应该经济合理,在保证中水水质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投资、运行费用和占地面积。中水可用于生活杂用和环境绿化,如灌溉绿地、喷洒清洗道路、景观用水、灌溉、冲洗厕所、洗车等。

  第三,雨水利用。雨水是一种天然的免费资源,其水质相对较好,所以只需进行简单净化就可以回用于生活绿化杂用水。在绿色档案馆建筑中雨水利用方式可分为两类:收集技术和渗透技术。收集技术主要包括屋面、路面及停车场等处的雨水收集;渗透技术则是指利用天然或人工的渗透面渗透。雨水的收集利用可以实现雨水的资源化,节省传统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在绿色档案馆建筑中,雨水回收主要是收集屋面降水,原因是屋面雨水污染程度比较小,当屋面雨水收集量不够时,可考虑收集路面的雨水。但一定要经过处理,通过拦截污物或弃流装置后的雨水可输送到地下储存池或地面储存装置。

  第四,超压出流控制。超压出流是指因给水配件前的水压过高而引起给水流量大于额定流量的现象。超压出流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绿色档案馆建筑是以节能节水为基础的,若要在节水方面达标必须要控制超压出流。因此,《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作出明确规定:“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该项评价总分值为8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系统设计、选用减压装置及合理选择给水配件等多方面措施来解决。比如在给水系统设计中合理限定配水点的水压,在水压较高处逐步配置减压装置,装配节水龙头等。

  第五,减少管网漏损。由于管道年代久远,部分管道严重老化,供水管网漏损率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明确规定,到2025年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为避免管网漏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采用如下措施:一是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二是绿色档案馆在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三是严格规范施工过程,按需求设计管道基础,夯实覆土,在管道特殊位置设置支墩。

  作者单位:国家档案局科研所

  责任编辑:周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