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榆林实践中展现档案作为

发布时间:2024-09-09 19:13:01被阅览数:89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陕西省榆林市档案馆馆长 徐 杰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围绕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任务和人民群众新期待进行再对标再学习再深化,党管档案工作优势进一步彰显,依法治档效能进一步释放,业务基础更加扎实,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安全保管条件大为改善,业务建设评价和数字档案馆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在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各项工作中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贯彻落实重要批示精神走深走实

  高站位谋划部署。党委常委会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连续两任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领导同志到市档案馆和县级档案馆考察调研,通过听取汇报、调研指导、参观展览等不同形式对全面贯彻落实好重要批示精神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重大问题。市委成立了党委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一系列档案管理措施和办法。将档案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市直机关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专(兼)职档案员。

  多领域助力推动。市档案局协调市委督查室定期开展中央、省级档案部门和市委常委会决议各项安排部署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督办12个县(市)区的“局馆分设”落实情况,4个县区完成局馆长和办公室副主任“一肩挑”。印发《2023年度档案工作专项督查情况的通报》,表彰21家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深层次推进落实。全市不断深化落实4项长效工作机制,召开贯彻落实重要批示精神3周年座谈会,持续抓好“两类档案”、机构改革、主题教育档案归集工作,馆藏总量大幅增加,结构持续优化,数字资源不断丰富。目前,榆林数字记忆建档工作已完成1500个专题点、5万条视频、6万张照片的记录留存任务。

  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服务中心大局见行见效

  服务存史资政育人长效化。市档案馆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累计接待参观达3万人次。神木市接连推出“志载千秋展风华 以史为鉴谱新篇”展览、《神木党史纪事》《红色神府》等编研成果。靖边县、吴堡县整理党中央转战陕北、东渡黄河资料,用红色档案讲好党史故事。

  服务重大战略实施规范化。深入36家单位调研榆林黄河档案、黄土高原水土治理、城建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及“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米脂县指导“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样板”高西沟村开展村级档案室建设。榆阳区接收镇川沟防洪工程、白河河道整治工程档案,争取资金147.58万元建设5个乡村振兴档案室。全市10个镇村成功创建乡村振兴档案工作示范点,部分县区完成土地确权档案的接收和数字化加工。市档案馆参与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等6个重大项目档案验收工作。

  服务重大活动重点工作常态化。市档案馆专门制定《全市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工作清单》,全程参与首届非遗年会、煤博会、市党代会、市“两会”等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现场拍摄采集工作。派专人进驻省“十七运”筹委会办公室指导开展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积极参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审计署林草资金审计、省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全省高质量项目推进和营商环境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等全市重点工作。

  行政业务“双轮驱动”,依法治理有力有序

  制度建设加大力度。全市稳步推进制度建设,印发《市档案馆移交接收档案实施细则》《档案著录项目实施细则》等53项工作制度,编制《榆林市档案工作法规标准汇编》。神木市、横山区编印《档案馆指南》。市法院进一步完善《诉讼文书立卷归档办法》《电子诉讼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等,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更加成熟稳定。机关“三合一”制度制定和报审工作进展顺利,市体育局等38家市级机关方案获批。

  监督指导拓宽广度。全市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创新,综合运用业务建设评价、专项督查、业务培训、年终考核等方式,持续把法规制度优势转化为档案治理效能。市委档案工作专项考核覆盖12个县区和89家市直部门单位、工业园区。市档案馆指导教育局等31家单位开展电子档案在线接收。定边县出台《档案工作考核奖励实施办法》,召开全县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子洲县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监督检查。横山区对全区157家单位开展执法检查。市公安局将陕西省档案目标管理认证工作作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各级公安机关认证率达93%。

  培育主体彰显温度。市档案馆依托档案学会,通过召开全市档案行业市场主体座谈会,举办行业项目经理训练营、外包服务企业转型发展讲座及照片和录音录像档案整理理论和实务专题讲座,开展档案法规政策解读培训,努力把全市档案企业打造成符合时代需求的市场主体。

  普法宣传增添亮度。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依托红色地标、革命旧址、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阵地,通过举办展览、线上答题、有奖征文、业务讲座、讲解大赛、技能竞赛等形式,积极宣传档案法律法规、人物故事、特色文化。

  资源建设辉映“为民底色”,开发利用出新出彩

  做大资源基本盘。实施馆藏档案提质增量工程,市县两级综合档案馆2023年底馆藏总量较“十三五”末增长80.6%,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市档案馆完成110个全宗关键数据剥离工作,依托“榆林档案”微信公众号打造指尖上的查阅“云上大厅”。全面融入各级档案查阅利用服务平台和黄河流域九省60市馆际互助战略。全市6家档案馆接入全省民生档案跨馆出证系统,上传婚姻登记档案目录12.8万条。绥德县档案馆与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共享24个乡镇婚姻档案数字化成果。榆阳区接收病历档案、出生证明5.3万件并全部进行数字化。米脂县优先推进民生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子洲县检察院完成37万余页的诉讼档案数字化工作。

1.jpg

“榆小档”(市档案馆开发的IP玩偶)深受青少年喜爱 刘 佳 摄

  做优以档利民新阵地。市档案馆先后与市委宣传部、民间艺术家协会等联合举办“光影榆林·城市记忆”等档案文化艺术展览12场,展出档案、书法、绘画3000多幅(件),参观人数达1万人次。创新推出“榆小档”(IP玩偶),深受青少年喜爱。吴堡县建设落成契证展览馆,展出各类契证200余张。“千年富昌 府谷记忆”展览馆有望今年开展。榆阳区综合展览馆布展工作全面启动。

  市档案馆完成《习近平在榆林考察》《大漠巾帼》等7本编研作品出版工作。神木市拍摄《“志”述神木二十年》和传统工艺及民间风俗系列短视频。榆阳区制作《百年榆阳》系列视频。靖边县编写地方档案志。绥德县启动纪录片拍摄,全面展示发展历程。

  做强名人档案品牌。吴堡县建成“贾四贵艺术博物馆”。靖边县出版《治沙女杰——牛玉琴》。定边县征集“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劳动奖章。清涧县为作家路遥建立专题档案。榆阳区征集到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奠基者张季鸾的故居建设图纸等。

  织密筑牢安全防线,两馆建设增智增效

  馆库管理精细化。市档案馆基础设施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替代,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异质异地容灾备份,增设市政双回路电源供电,有效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省、市档案局馆先后7次调研检查县级档案馆建设情况,市财政落实第二批配套补助资金959万元,县级党委政府积极推进新馆建设,剩余5个县区年内全部建成投用。

  档案管理信息化。市档案馆率先通过全省、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成为全省唯一“双示范”数字档案馆和西北五省唯一地市“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平台实现全域党政机关OA办公系统电子文件和行政审批事项电子档案在线移交。联合市财政局、税务局对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电子发票电子化报销、入账、归档试点工作验收。出台《党政机关OA办公等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基本要求及操作规程》。神木市、府谷县、定边县、靖边县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先试先行,陕煤集团红柳林煤矿、杨伙盘煤矿等企业数字档案室建设初具规模。启动省级示范数字档案室建设,榆阳区等4个县区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0%以上,吴堡县、佳县、清涧县积极筹措资金推进信息化工作,市法院、市公安局、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科创新城管委会等单位分批次开展数字化加工。

  重点档案保护开发专业化。佳县聘请档案古籍修复专家李玉虎实地指导,府谷县、榆阳区对馆藏珍贵档案进行裱糊、修复、数字化加工并建立专题数据库。市档案馆馆藏珍品档案仿真复制率达到100%。

  立足职能提能力转作风,干部队伍精神风貌向上向好

  市档案馆实行主副岗交叉、新任干部轮岗、县区业务干部跟班、科级以下干部考核、档案专家评选等多项制度,开设“兰台大讲堂”“业务小课堂”“网上云课堂”,举办全市首届档案职业技能大赛,建立榆林市档案专家库,全市入选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和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各1人、全省档案专家库2人,储备计算机类专业人员22人,研究生学历占比(含在读)达到39%。横山区制定“干部作风能力提升每月一承诺牌”,要求干部对表对标抓工作落实。府谷县着力打造“党建+档建 兰台府韵”机关支部党建品牌。定边县、佳县等组织开展业务知识有奖竞赛,全市档案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显著提升,全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进一步夯实。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9月9日 总第4186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