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档案遗产的智慧服务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4-08-29 20:10:04被阅览数:152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刘龙 刘小燕 牟燕

  摘    要:奥运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奥运档案作为奥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奥运档案管理与服务仍面临诸多挑战,传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奥运档案分散异构、服务对象多样、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亟须破解。阐述奥运档案遗产智慧服务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及面临的主要挑战,从五个维度提出奥运档案遗产智慧服务模式的构建路径,旨在为奥运档案以及其他重大活动档案的智慧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奥运档案;档案遗产;档案智慧服务

  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奥运档案遗产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世界遗产,具有周期性、集成性以及动态性等特征。作为奥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档案全面记录了历届奥运会申办、筹办、举办的全过程,凝结了举办国家和城市的智慧成果,其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是奥运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内容。北京作为全球唯一举办过夏季和冬季两届奥运会的“双奥之城”,积累了大量极具特色和多维价值的奥运档案遗产[1]。据统计,截至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机构已收集整理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等10万余件,实物档案1.4万件,电子档案5.1万件约23TB,数码照片档案5000余组[2]。这些奥运档案不仅记录了中国体育事业的重大进步,也见证了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全面快速提升,是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珍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在数实共生的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奥运档案遗产的服务模式,传承奥运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满足社会公众与时俱进的多元化需求,已成为当前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智慧服务是在贯彻落实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下,充分运用以生成式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贯穿数据生命周期的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智慧化服务。智慧服务模式应用于奥运档案遗产管理,通过构建智能化平台,打通服务关键链条,实现奥运档案资源的深度挖掘、知识的关联分析、服务的精准投放,有助于推进奥运档案遗产的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

  1  相关研究

  随着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奥运档案的采集管理与开发利用逐渐受到档案学领域的重视。国内一些学者和专家围绕奥运档案,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展开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奥运档案数字化管理。徐拥军等[3]在总结北京奥运档案管理运用的创新理念、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从治理体系、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安全体系四个维度构建了北京奥运档案管理的“中国模式”,这一模式是奥运档案管理经验的理性化、系统化与成熟化综合体,是国际奥委会、奥运主办国及城市、档案学领域三方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对奥运档案及其他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具有指导价值与借鉴意义。加小双等[4]从环境和需求分析出发,采用系统分析法识别和阐释了北京奥运档案数字管护的基本结构要素,提出以自上而下的统筹核心数据层、整体流程层、业务环节层和关键要素层为框架的北京奥运档案数字管护模型,在奥运档案管理与实践方法论上实现了创新。冯惠玲等[5]强调了奥运档案的多维价值,剖析了奥运遗产数字化的必要性、困难性、可行性,以“北京记忆:双奥之城”数字展厅的建设为例,深入探究了“双奥”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传播的应用落地与前景构想,为奥运档案数字资产的无障碍分享与价值全面凸显提供有力借鉴。

  二是奥运档案开发利用。梅佳等[6]基于近年来北京市档案馆的奥运档案管理与实践,分析总结了奥运档案利用趋势与利用内容,指出未来奥运档案开发利用应着力于资源建设、社会需求、遗产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武晓璇等针对不同类别、不同阶段的奥运遗产档案的知识需求差异,提出符合奥运遗产档案特点的档案知识服务模式和实现奥运遗产档案知识服务增值的发展策略。张丹等[7]基于人文化视域,面向国家战略、行业发展、民众生活、网络环境四个场景,构建了北京奥运档案场景式开发模式的具体可行方案,并深度揭示了北京奥运档案场景式开发的价值定位、关键因素、核心环节、具体示例之间的内在规律。

  三是从跨学科视角解构奥运档案。杨茜等[8]深度运用后现代历史叙事分析法,从多个视角分析和揭示了国际奥委会如何通过叙事建构其奥运会组织身份。徐拥军等强调奥运档案价值重构与剖析需要立足整个奥运遗产框架的宏观视野,从要素维、地区域、领域层、时间线视角探析了北京奥运档案遗产价值的多重衍生表现,并构建出双维双域双层双线的延展性框架。

  四是奥运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张臻等[9]识别了北京奥运档案管理与开发制度建设中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指出应推动机构协调、沟通协作等五个方面机制创新,并从归档、收集等五个环节加强业务制度优化。

  随着奥运档案相关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研究视角日益多元。从智慧服务视角探索奥运档案遗产的服务模式创新,对档案遗产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奥运档案遗产的资源整合、知识挖掘与服务优化,充分发挥档案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推动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为创新档案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加强档案遗产智慧服务提供有益启示。

  2  奥运档案遗产智慧服务面临的挑战

  2.1 奥运档案的分散性与异构性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项综合性国际体育盛事,涉及体育竞赛、文化活动、城市建设、新闻宣传等多个方面。奥运档案遗产具有规模庞大、类型多样、分布分散的显著特征。北京奥运档案主要分布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档案馆、张家口市档案馆、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及其下设的北京奥运博物馆、首都体育学院等机构。海量奥运档案在内容、载体、格式等方面呈现出异构性特征,如何实现奥运档案资源的统一管理、集成利用与共建共享是当前奥运档案管理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奥运档案服务对象的多样性

  北京奥运档案服务对象具有多样性特点。从用户身份维度划分,既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用户,也包括专业人员、研究人员、爱好者等个体用户;从需求类型划分,既有政策咨询、理论参考、学术研究等专业需求,也有教育普及、文化传播、兴趣阅读等大众需求。不同用户对奥运档案的利用目的、检索路径、获取方式存在差异。当前档案机构对用户群体的信息行为和知识需求缺乏深入分析,服务内容同质化现象普遍,未针对不同用户主体的身份特征、行为偏好和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精准化的智慧服务。

  2.3 传统档案服务模式的滞后性

  受档案管理体制等影响,传统档案服务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滞后性。一方面,当前我国重大活动档案的管理更多停留在事中、事后的收集保管方面,缺乏全程化、一体化的策划与统筹,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协同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北京奥运档案大多由政府主管部门保管,各单位之间缺乏协同机制,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利于档案资源的高度共享与充分利用。此外,受制于服务渠道、时空条件等,档案管理与服务普遍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的问题,档案服务流程较为繁琐,传统档案服务受众面较为狭窄。

  2.4 信息技术应用场景的局限性

  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档案数字化的广度和深度尚需加强,档案数据还未实现关联融合,专题数据库有待丰富完善,档案的智能化服务能力还未充分发挥。亟须构建奥运档案遗产的智慧服务平台,推进档案大数据的采集、清洗、分析、可视化,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慧的跃升,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智慧化服务。

  3  奥运档案遗产智慧服务的模式构建

  3.1 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服务理念

  奥运档案遗产智慧服务应树立和强化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用户是奥运档案遗产开发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运用用户画像、需求挖掘等技术,深入了解用户的特征、行为习惯和知识需求,并进行精准分析和动态跟踪,为其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知识服务。此外,还要注重用户参与和用户反馈,通过构建用户与奥运档案的良性互动,提升奥运档案与用户的交互性,实现奥运档案信息的双向传播。

  3.2 异构奥运档案资源的知识组织

  奥运档案分散在不同机构和地区,并且内容、载体、格式多样,整合奥运档案资源有助于揭示其内在联系,发掘背后的知识价值。首先,需要构建统一的元数据框架和语义本体,实现对奥运档案的描述、标引和关联。其次,需要依托知识图谱技术,抽取奥运档案中的实体对象及其语义关系,形成结构化、语义化的知识组织体系。最后,需要构建跨机构、多类型的奥运档案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实现多源异构奥运档案的集成检索、关联分析和知识发现。

  3.3 大数据技术赋能的个性化智慧服务

  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实现奥运档案遗产的个性化智慧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可以通过采集用户检索日志、浏览轨迹、行为偏好等数据,运用关联规则、聚类算法等方法,对用户特征和行为进行分析建模,精准刻画用户画像。结合用户的研究领域、工作背景、兴趣爱好等,主动为其推送个性化的档案资源、知识产品和增值服务。还可以结合具有强大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用户需求的智能分析和语义理解,提供自动问答和智能检索等服务。

  3.4 虚拟现实技术驱动的沉浸式体验服务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奥运档案遗产的智慧化展示和沉浸式体验提供了新的途径。可以利用VR技术,将奥运档案资源与声音、影像、3D模型等进行融合,再现奥运赛事的精彩瞬间和经典事件,使用户在沉浸式、多感官的交互中获得身临其境般的奥运档案体验。通过AR技术,可以将奥运档案的文本、图片、视频等叠加到真实场景中,实现实景与虚拟的无缝对接,增强用户对奥运档案内容的感知和理解。还可以将北京奥运文化创意产业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运用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让用户更直观、立体、形象地感受奥运档案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

  3.5 构建跨界协同的知识服务生态

  奥运档案遗产具有学科融合、行业跨界、领域交叉的特点,其智慧服务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需要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放协同”的奥运档案遗产知识服务生态。发挥奥组委、体育部门、档案机构的主导作用,统筹协调奥运档案的收集、管理与服务。积极引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力量,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发运营、知识挖掘利用等方面形成多元主体合力。此外,还要加强与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文化体育机构的跨界联动,共同探索奥运档案遗产智慧服务与教育、展览、旅游等行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实现奥运档案的共建共享与创新应用。

  3.6 奥运档案遗产智慧服务体系

  奥运档案遗产是对历届奥运会各阶段的真实记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数据化,再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将其转化为数据,存入档案数据库,提供奥运知识服务。建构奥运档案遗产智慧服务体系,在奥运档案遗产智慧服务中将奥运人文理念进行数字化知识体系构建,将人文气息嵌入奥运档案遗产的管理与开发中,结合数字技术和元宇宙技术,构建创新性、独具奥运特色、开放共享的知识服务体系。奥运遗产档案经数据化处理后存入数据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应用过程中的行为数据,为面向新服务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奥运档案遗产智慧服务遵循以客户知识服务为中心的原则,提供便捷、多样、个性化的服务。用户包括运动员、政府、后勤部门和社会公众,其中政府是全程服务对象。用户在不同阶段需求不同,奥运会结束后需求减弱,但仍属潜在服务对象。用户需对服务提出建议和评价,实现奥运遗产知识的增值,促使知识服务形成人性化、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4  结论

  奥运档案遗产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创新奥运档案遗产的智慧服务模式,既是提高档案遗产管理与利用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路径。

  参考文献

  [1]徐拥军,张丹.论北京奥运档案的遗产价值[J].档案学通讯,2022(1):4-14.

  [2]武晓璇,朱天梅,周丽霞.面向奥运遗产开发的档案知识服务研究[J].山西档案,2022(6):50-57.

  [3]徐拥军,张丹.北京奥运档案管理的“中国模式”[J].图书情报知识,2022(3):32-40.

  [4]加小双,吴文怡,王春蕾.北京奥运档案数字管护模型构建与实施策略[J].档案学通讯,2023(6):32-38.

  [5]冯惠玲,任瑾,陈怡.北京“双奥”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传播[J].图书情报知识,2022(3):22-31.

  [6]梅佳,吴克萍,岳彦如.需求导向下的奥运档案利用开发策略:基于北京市档案馆的利用实践研究[J].档案学通讯,2023(6):39-43.

  [7]张丹,徐拥军,王露露,等.人文化视域下北京奥运档案场景式开发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6):600-608,662,580.

  [8]杨茜,郭晴.历史叙事与身份建构:奥运转播史线上档案研究[J].体育科学,2021(9):90-97.

  [9]张臻,郭若涵,徐拥军,等.北京奥运档案管理与开发制度体系构建[J].档案学通讯,2023(6):24-31.

  【基金项目】2023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复杂运动图像视觉目标检测关键技术优化及教学训练应用研究”(项目编号:KJZD-K202302901)。

  【作者简介】刘龙(1976—),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智慧体育、体育健康与管理、体育教学;刘小燕(1979—),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人工智能;牟燕(1985—),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