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如何更好赋能全球治理

发布时间:2024-08-12 19:14:41被阅览数:46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张 一

  呼吁武装冲突期间加强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古迹遗址保护

  武装冲突不可避免会造成文献、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损毁。今年5月,国际档案理事会(ICA)、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针对武装冲突和政治动荡期间个人生命、人类文明遭受损害的问题发表宣言,敦促冲突各方保护所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和古迹遗址,确保文献、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完整和安全。

  宣言指出,文化是促进和平的基本要素。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古迹遗址在保护文明、凝聚团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拿档案来说,它忠实记录历史和当下,代表记忆、真相和正义,有助于建立更透明、更民主的社会秩序,对巩固和平、澄清事实、提供可信凭证等至关重要。

  持续的国际和跨部门合作是保护各类遗产的重要途径。早在1996年,上述4家组织就联合成立了国际蓝盾委员会(ICBS)。这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国际组织,尤为关注武装冲突、自然或人为灾害等突发情况给各类遗产带来的损害,并积极提供保护建议。

  联合国难民署加强档案管理以更好帮助难民

1.jpg

联合国难民署日内瓦总部档案库房

  在联合国难民署(UNHCR)日内瓦总部地下一层,存放着该机构70多年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档案资料。除数百万件纸质档案外,还包括大量照片、视频、宣传海报、两份诺贝尔奖证书原件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难民儿童的绘画作品等。时间最早可追溯至1950年,内容涉及越南战争、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冲突、卢旺达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1996年,为更好保管利用档案资料,联合国难民署档案馆正式成立。

  随着原生电子文件爆炸性增长,馆藏电子档案已超120TB,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印刷藏品的10倍多。如何捕捉和保存所产生的数字资料,如数据库、电子邮件、网站和社交媒体记录等,是该机构档案工作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工具的快速迭代给电子档案长期保存带来了不小风险。如,其于2005年推出儿童网络教育游戏“不畏艰险”,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流离失所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该游戏最初以Adobe Flash Player为基础设计和呈现,但2021年起这一软件正式停用,难民署的数字保存团队不得不使用替代技术以保证游戏正常打开和保存。

2.jpg

馆藏难民儿童绘画作品

  2000年,难民署首次向研究人员开放馆藏档案,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历史事件和全球难民政策演变的认识。除了历史价值,档案在支持帮助难民上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最近的例子包括核实以前在叙利亚登记的伊拉克难民和其他难民被迫逃往土耳其和约旦等国后的保护需求,以及利用档案确认难民身份,以免他们被错误驱逐等。2022年,工作人员还请求档案馆提供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越南难民乘船逃离国家的相关档案,评估当时采取的举措能否为解决当前越来越突出的难民溺亡于地中海的问题提供参考。

  (图源UNHCR官网)

  当前,“全球治理”的内涵日益明确,外延不断扩张。其思维与逻辑在众多领域得到体现,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环保等事业。特别是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深海、极地、外空、网络和数字、人工智能等亦成为全球治理新疆域。在此背景下,各项事业应置身于全球治理的框架与体系中考量自身发展趋向。档案作为各项人类活动的原始记录,在其中大有可为。近年来,档案工作以自身专业性赋能全球治理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梳理相关实践,可以清晰看到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人道援助与危机响应两个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其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记录留存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直接反映人类文明多样性。随着文献、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意识普遍增强,跨文化、跨机构、跨区域的各类遗产保护项目纷纷成立。上述新闻中提及的国际蓝盾委员会即为最早建立的、旨在保护全球文献、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组织之一,国际档案理事会是其主要成员。在武装冲突和政治动乱频发的当下,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以及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在共同宣言中明确指出档案部门应当承担的专业责任,呼吁最大限度确保有关地区档案安全,为当地文化遗产的有效存续贡献力量,是档案工作参与全球治理的有力体现。在地区争端持续发酵时,国际档案组织协同当地档案部门尽力转移、修复或数字化那些处于风险状态下的重要档案文献,取得了积极成效。

  除了武装冲突,热带风暴、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同样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不利影响。在国际档案理事会支持下,今年3月,加勒比文化遗产应急响应中心成立。这是为应对突发事件和恶劣环境等造成的多种文化资源存续困境而建立的专业机构。未来,还将在该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立3至4个子中心。可见,其建设并非昙花一现的尝试,而是经科学系统规划而精心建设的,是展现跨专业协作优势的理性实践。

  其二,赋能人道主义援助与危机响应。基于70多年的资料积累,联合国难民署档案建构了世界人道主义事业的重要记忆,其价值远超机构运转本身,可持续为全球人道主义援助赋能。

  首先,档案资源是确定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行动策略的信息支撑。在难民署馆藏资料中,除为难民建立的个人档案外,历史受灾情况、地理与人口分布等信息也被记录其中。凭借这些原始记录,能够了解灾情分布、地质条件、基础设施等关键信息,对于制订援助计划、确定路线、分配物资等至关重要,是援助行动高效开展的可靠保障。

  其次,档案资源是灾害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建立的关键依据。档案记录了历史上重大灾害的详细信息,包括类型、频率、影响范围与受灾程度等。通过进行高度数据化管理,可从中提取灾害数据,进而分析识别出灾害发生的规律、评估当前和未来的风险,为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建立有效预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档案资源是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更广泛社会支持的可靠保障。难民档案、自然灾害档案等真实记录受灾人群的心理反应和社会影响,能够为专业人士进行后续心理干预与灾难研究提供有效支持。同时,人道主义危机或历史灾害事件所形成的有关档案是开展公共教育的最佳素材。在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呼吁和平的同时,能够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灾害救援中,进而形成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

  两则新闻还显示出全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档案部门若想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独特的作用,不能仅依靠自身力量,而要以跨机构、跨部门的国际协作形式,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开展档案资源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

  跨机构协同对于档案机构来说,主要是指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共享资源,包括人力、技术与物质资源等,从而合力推动目标实现。信息与知识共享、服务与技术整合是协同带来的最显著优势。

  一方面,信息互通作为跨机构协同的基本内涵之一,有利于档案部门在资源竞争中更好把握自身优势。各类文化机构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主题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会带来信息服务的冗余和交错。通过联合目录、在线展览、数字资源共享等方式,既有利于提高各机构馆藏资源质量,也有助于它们在交流共享中锚定自身特色、找准定位。

  另一方面,档案部门能够借助跨机构间的服务整合,加速服务水平和效能的跃迁。与其他文化机构协同的前提,是各机构间具备相同的文化服务属性。如,最负盛名的世界记忆项目就鲜明体现了跨机构协同的特点,国际图联发起的全球图书馆合作项目也极大促进了馆藏资源的更新与流通。加勒比文化遗产应急响应中心除了应急备灾职能,还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同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的交流互促,促进本地区文化交融与文化认同。

  整体而言,档案工作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功能逐渐多样化,这是档案事业同各领域加速交融、对外加速赋能的直接结果。而在资源大交融的现实环境中,资源、服务、用户的竞争亦日趋激烈,档案机构需始终立足于自身特色与优势,在深度融入全球治理中彰显专业定力,从而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8月12日 总第4174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