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史资源开发的高校档案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24-08-09 19:31:43被阅览数:44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文/吴金花

  摘 要:高校档案资源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发展脉络、历史沿革、组织架构、文化传统、校园建设等多维度的全面记录,是高校长期积累下来的、久经时间检验的物质文化遗产,是高校长远发展的历史参考与现实依据。尤其在校史资源开发方面,高校档案作为高校最具底蕴与价值的资源类型之一,为校史研究提供了丰富且翔实的参照素材。以高校档案中的校史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校史资源开发的高校档案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并从多个维度分析其保障措施,旨在推动高校档案工作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学校治理现代化,实现立德树人。

  关键词: 校史资源;高校档案;档案功能拓展;档案模式创新;档案资源开发

  在校史资源开发方面,高校档案作为高校最具底蕴与价值的资源类型之一,以其独特的历史性、系统性和真实性为校史研究提供了丰富且翔实的参照素材。对高校档案的校史资源内容进行深度拓展与开发,可以深入了解高校的发展历程,把握高校的未来发展动向,帮助高校建立长远可行规划,提升高校管理与建设水平,促进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全面提升高校的软实力 [1]。校史资源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家国情怀与历史使命感、增强集体凝聚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同时,校史资源也为上级主管部门了解高校、指导高校工作及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历史依据。

  1  高校档案开发利用与服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 档案开发利用程度有待加深

  档案的社会价值需要通过有效的开发利用才能得以体现。但是目前高校档案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主要局限于档案查阅、专题展览等传统利用方式,数字化程度偏低,网络化传播不足,档案的社会辐射力、影响力有限。新形势下,档案部门应创新工作思路,拓宽服务领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档案资源呈现方式,打造互动式、体验式档案文化产品,推动档案文化的社会化传播与利用。

  内容丰富的校史档案资源蕴含着深厚的爱国荣校、开拓进取精神,是高校思政教学传统文化与精神的积淀,是高校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科书。以高校校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素材来源,以数字技术与方法作为开发工具,对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文化氛围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但目前校史资源在育人工作中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高校档案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程度不够,亟须创新工作理念,拓展教育模式,推动高校档案资源与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深度合融,让校史档案资源在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1.2 档案服务深度和力度有待加强

  高校档案因兼备真实性与知识性的特点,是探究学科演进、调整学科规划、制定阶段目标的重要参考史料。但当前高校档案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参与教学、科研程度较低,大多局限于基础的实体档案借阅、参考等服务。档案实践部门不够了解高校教学、科研活动对档案资源的真实需求,缺乏针对性专题整理与深度挖掘。此外,缺少完整、便捷的共享数字资源库,导致档案资源很难完整运用到教学、科研工作当中。

  高校档案是学校改革发展的“资政库”,理应在学校的决策咨询、规划编制、绩效评估等治理环节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很多高校档案部门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的主动性和投入度还不够,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前瞻性思考有待提升,参与学校治理的深度和力度亟待加强,所以难以形成有价值的咨询报告和决策建议。高校档案服务部门应树立大局意识,主动融入学校中心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当今大思政格局下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2  基于大思政格局下校史资源开发的高校档案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

  2.1 构建校史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2.1.1 健全校史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构建大思政格局下校史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是推进高校档案工作创新进步与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需要组建涵盖技术与管理人员的专业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与开发,高素质的校史工作队伍是推进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其次,从目标任务、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等层面着手,制定出高校的管理制度与系统性方案,建立完整规范且科学可行的校史资源开发标准,规范开发流程,创新利用方法。完善的机制是大思政格局下校史资源开发利用的行动指南,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史档案资源,为学校重大决策、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改革等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

  2.1.2 完善校史资源开发利用平台

  一方面,校史档案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且随着高校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高校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对自身历史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总结。因此,要对校史实物、口述史料、档案文献等进行全面的收集、更新、整理、存储等,制定完善的校史资源库与数字共享平台。以此为基础建设校史馆,科学布展校史资源,集多模态校史档案资源于一体,提供一站式参观学习体验,让更多人走进高校历史、了解高校历史、领悟高校历史、传播高校历史[2]。

  2.2 发掘校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三全育人”的教育改革新理念下,高校校史档案作为高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的优质载体,承担着“全员育人”的新角色;档案工作逐渐融入教育活动,档案管理与实践主体转变为知识传播者,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校史资源参与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助力德育阵地建设[3]。例如,在校史馆开设德育教育专题,讲述学校的初心使命、办学理念、校规校纪、校训精神、育人传统等,发挥校史馆在思政课程方面的主阵地作用。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生各个阶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地位,承担着思想引领的主题教育功能,实践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校史档案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珍贵素材,因此,要将校史资源进行归纳、分类与遴选,梳理出完整、凝练的校史事件、人物事迹等,加以教学化改造,并灵活渗透进思想政治课程与思想政治主题教育中,用好用活校史资源,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4]。再者,可依托重大校庆契机,举办校史主题展览、制作校史文化产品,深度发掘校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3 深化校史资源对学校发展的服务功能

  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纲领性文件,科学决策离不开对历史的借鉴和思考。校史档案所反映的高校不同历史阶段的办学定位、治学理念、发展目标、改革举措等,可为未来制定规划提供有益借鉴。高校在学科建设、机构设置、大额资金投入等重大事项决策前,需要对相关历史沿革和前期基础进行充分研判。档案实践部门要主动参与高校重要规划的论证调研和编制工作,深入挖掘校史档案,形成专题档案汇编,为学科专业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园空间布局等重点领域的重大决策提供史实参考和咨询建议;要系统梳理总结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找准历史方位,明确前进方向,为学校发展把脉定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让高校校史档案资源成为参谋智库,为思政学科教学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持续深化档案资政服务。

  2.4 创新校史资源的数字化传播利用

  档案部门要主动顺应数字化浪潮,加快校史档案的数字化进程,推进校史资源的网络化传播与利用,打造数智技术深度赋能场景下的档案资源传播、共享与利用模式。

  一方面,档案数智化作为新时代传播与传承校史的重要路径,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必要的经济投入,要统筹制定数字化工作规划,明确分年度工作目标和具体实施路径。要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丰富数据整合、知识挖掘、智能检索等应用,打造智慧化数字档案管理平台,实现校史档案资源的集约化管理、精细化利用。另一方面,融入社交属性的档案数字展览是数智时代下高效的档案传播实践。随着社交媒体平台功能的不断完善,基于移动平台的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捷、高效,社交媒体成为联通档案管理部门与高校公众的“数字桥梁”。档案管理主体需要创新理念与传播手段,发挥社交媒体的优势,开发更具互动性的档案展览新形态,扩大校史档案资源的受众面和影响力。例如,制作关于校史事件、杰出人物的主题微视频,编写优秀校友访谈记录、创建 VR 全景校园、开发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移动应用、在小程序开展校史档案云展览等,利用新媒体平台持续叙述更多校史档案故事与核心价值理念,与学校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效结合,为校史传播提供便捷、沉浸的交互新体验。

  3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档案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的保障措施

  3.1 制度与政策保障

  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和稳定发展的根基,是高校档案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有序进行的约束与保障。一方面,需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参考,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档案管理流程,明确档案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共享等环节的职责和要求,确保合理、合规、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还应根据校史资源开发的实际需要,制定有针对性档案管理规范,确保档案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5]。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激励更多档案从业人员参与到高校档案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的探索当中。例如,举办创新创意成果展览、设置档案创新项目基金与成果奖。

  3.2 技术与资金保障

  信息化技术是实现高校档案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的高质量工具。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提升档案从业者的技术素养,设计高效、稳定的档案管理系统,推广数字化档案存储和利用技术等。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档案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数字化建设需要足额的预算投入与资金支持,用于设计档案管理系统、开展校史档案展览活动、建设与维护校史馆,以及引进VR、AR、全息投影等沉浸式体验设备,提升展览效果与公众体验。

  3.3 人才与创新保障

  在新时代背景下,只有打造精细化、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主体,才能有效拓展档案功能与创新服务模式。

  一方面,打造一支知识、技术兼备的专业化团队。引进具有档案管理知识与技能,并且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方法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定期开展学习与培训,不断丰富相关人员知识与操作技能,提高其信息化素养,提升其专业水准与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鼓励档案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研究与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其探索新的创意与想法,让其思维不局限于既有知识体系。此外,设置全面的创新激励,对具有实践价值的创新创意成果给予奖励,激发创意想法的萌生。

  参考文献

  [1] 朋礼青 . 基于数字赋能的高校红色档案文化传承研究:价值、机制及路径创新 [J]. 山西档案 ,2023(1):100-106.

  [2] 胡峥艳 . 高校校史档案 : 文化价值、育人功能与开发路径 [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6):96-98.

  [3] 裴佳越 . 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校史档案功能的拓展与实现 [J]. 山西档案 ,2021(4):64-71.

  [4] 首小琴 . 高校档案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J]. 惠州学院学报 ,2014(1):125-128.

  [5] 陆璐 , 张卫东 . 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责任制构建方法与策略研究 [J/OL]. 山西档案 :1-8[2024-04-0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4.1162.G2.20240222.1111.002.html.

  【作者简介】吴金花(1976—),女,汉族,河南商水人,郑州财经技师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思政、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