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07 20:08:30被阅览数:111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文/于鹏
摘 要:聚焦元宇宙视域下非遗档案的交互服务体验,梳理元宇宙、非遗档案相关概念及元宇宙在非遗档案交互服务中的应用发展现状,分析用户在交互服务环境中的体验,对元宇宙的技术应用、服务模式、法规制度、隐私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未来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关键词:元宇宙;非遗;非遗档案;交互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元宇宙(Metaverse)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之一。2021 年以来,Facebook、谷歌、腾讯、字节跳动等业界领军互联网公司不断加大对元宇宙的开发和建设投入,全球产业链逐渐形成。包括北京、上海、武汉等在内的多地政府紧密关注并抓住发展机遇,将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新兴业态视为经济转型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风口。这些地方政府积极布局,引领并激发国内元宇宙产业蓬勃发展[1]。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如剪纸、木版年画、陶瓷艺术、传统绘画、书法等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还在文化传承、社会认同和审美教育等方面起到关键的支持作用。通过非遗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可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独特且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非遗档案还面临着数字保存、传承和展示的新挑战。在元宇宙情境中,人们可以超越物理空间的限制,与非遗文化展开充分的互动[2]。
1 基本概念概述
1.1 元宇宙
元宇宙在技术的加持下由虚拟写进了现实,又将现实照进了虚拟,成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交融互嵌的数字空间[3]。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习惯将现实世界与宇宙视为独一无二的存在。然而,元宇宙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数量近乎无限,这正是元宇宙引人注目的显著特征和吸引力所在。元宇宙作为一种综合技术,将现实与虚拟融合在一起,改变了人们对互联网环境的认知[4]。我国在 2022 年 2 月举办的北京冬奥会中,运用了许多元宇宙的相关技术,这些技术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贡献良多。元宇宙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媒体化的传播方式和与之相关的交互式沉浸体验。随着区块链成为媒体发展的关键动力,元宇宙的特性包括媒体去中心化、开放性以及独特性逐渐显现出来。当前,元宇宙相关技术正朝着社会大众所期望的方向迅速发展[5]。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各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达形式,以及与这些传统文化表达形式相关联的实物和场所。非遗源自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演变,展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例如,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于 2006 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朱仙镇木版年画注重色彩的运用,所用颜料以矿物和植物为原料,人工研磨,颜色纯净。用这些颜料印刷出的年画色彩鲜艳持久、构图饱满对称、造型简洁夸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年画题材多来源于民间流行故事、神话传说和戏曲,种类繁多,形象生动。开封市已发掘整理的旧版年画 220 余幅,重印历史旧版年画 300 余套,人们为保护传统木版年画做了大量工作。然而,目前大多数老艺术家年事已高,他们的技艺尚未得以传承,尤其是研磨矿物和植物颜料的传统方法鲜为人知。如果不及时进行保护,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很可能会完全消失。非遗与档案具有共同的属性,为非遗档案资源服务的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6]。
1.3 非遗档案
非遗档案是一种对无形的、活态的非遗档案资料进行固化的形式,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方式记录非遗信息与知识,能够反映非遗的存续状况。非遗档案的内容包括在非遗活动中产生的实物、在申遗过程中提交的图表等文件、非遗传承人的口述资料,以及非遗所在地的自然人文景观采风的记录成果等[7]。这些非遗档案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年代久远,还在于它们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通过这些档案,我们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遗,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同时,这些档案也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推动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非遗档案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传承历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
2 元宇宙情境下非遗档案的交互服务
2.1 非遗档案交互服务中的元宇宙技术应用现状
2.1.1 扩展现实技术
扩展现实技术(Extended Reality, XR)是元宇宙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体验,包括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技术等,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的特点。通过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的融合,运用数字增强技术、3D技术还原各种信息、形式和活动,观众可以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拥有身临其境的视觉享受。这种交互方式可以让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非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同时更加便捷地获取非遗档案的信息和体验。敦煌研究院、人民日报新媒体和腾讯联合推出的小程序——“云游敦煌”,是首个将敦煌石窟艺术的探索、参观、保护功能融合在一起的创新工具。用户无需离开家门即可全情沉浸于敦煌艺术的魅力之中。通过该小程序,用户不仅可以个性化定制展示内容,还可以在互动体验中汲取知识,使敦煌石窟的美妙奇迹在任何地方都触手可及。
2.1.2 数字孪生技术
数字孪生技术是基于 3D建模、实时渲染等技术,立体整合物联网动态感知数据,利用多种数字仿真更智能、更高效地完成各种认知场景空间与世界的映射过程。该技术能够使虚拟世界反映现实世界,将非遗档案中的信息以及文物资源的数字版本叠加或嵌入这些场景内部,实现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三元世界的联通与融合。在元宇宙中,观众可以通过数字分身与非遗档案进行互动,参与各种活动和展览,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非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种互动方式打破了传统参观模式,让观众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近期备受瞩目的“天猫臻品馆和元境博域”项目创新性地将技术与文化相融合,为用户呈现了一场全新的互动体验。用户可通过应用首页进入元宇宙,欣赏“盛世·大唐文物展”。在由元境与西安博物院共同打造的云端展馆中,用户可自主踏入唐三彩住宅模型,由虚拟导游引领,沉浸式地体验完整的历史故事,并与虚拟人物深度互动。这一创新方式使得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走进年轻人心中,实现与年轻用户的深度连接。
2.1.3 区块链技术与NFT
区块链技术在元宇宙的构建中充当着经济体系的支柱,实现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社交和身份层面的深度融合。随着元宇宙的不断演进,其对现实社会的模拟程度不断加强。在这个数字化的世界里,人们不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消费,还能在其中创造价值,形成一套完整的虚拟经济体系。在元宇宙中,经济模式不再局限于单方面的消费,还为用户提供了赚取收益的机会,从而在虚拟世界中建立起独特而复杂的经济体系。数字藏品(Non-Fungible Token, NFT)作为元宇宙发展的关键,得益于元宇宙的火爆而迅速发展,其国外市场规模大、相对成熟,而国内市场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发展速度快。运用特有的NFT方式,将传统非遗档案与区块链相结合,实现加密与流通。通过数字化转化,非遗档案中的信息可以被长久地保存并传承下去。虚拟空间为非遗档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存储环境,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访问方式,全面、立体地展示非遗档案,丰富了内容供给新样态,拓展了话语表达新方式,增强了人们对非遗的理解、想象和体验。例如 , 上海博物馆自行研发的数字藏品平台“海上博物”精选明代文徵明名作《江南春词意图卷》,推出数字藏品,画面描绘了苏州郊区景色,江南浓浓的春意在笔墨中悠悠生发。
元宇宙技术在非遗档案交互服务中的运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通过数字展示、加强互动与体验、保护传承以及创新应用等多方面支持,元宇宙技术为非遗的传承和演进带来了全新的动能。
2.2 元宇宙情境下非遗档案交互服务体验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2.2.1 挑战
第一,技术维持门槛高。元宇宙的开发需要高端的技术支持,同时需要大量资金以及专业人员,包括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等。元宇宙生态尚未形成明确的技术标准,目前,许多非遗文化机构缺乏这些技术支持,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元宇宙的优势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非遗档案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手工艺等。将这些丰富的内容整合到元宇宙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依然存在延迟和卡顿等问题,如何稳定维持技术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服务模式固化。从用户利用非遗档案的方式来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较为落后。目前仍是沿用传统的服务模式,较少利用元宇宙技术对非遗档案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关联和数据挖掘,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应用服务。第三,交互方式受限。尽管元宇宙在交互性方面具备强大潜力,但当前的交互方式和技术仍然有限,互动方式单一、乏味,缺乏非遗文化独有的特色,难以提升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也难以真实地感受到其独特魅力。第四,法律与伦理问题。元宇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知识产权、隐私权等问题。同时,如何确保元宇宙中的内容不侵犯非遗文化的本质也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2.2.2 展望
第一,技术高速迭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元宇宙所需的各项技术将逐渐完善,为非遗文化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建立非遗档案的多元化平台,利用元宇宙的数字孪生技术获取非遗文化生态、地域环境、受众的喜爱程度等信息,生成可视化图谱,精准把握各个非遗项目的发展,形成非遗发展新局面。第二,服务模式优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自动从非遗档案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全新的非遗文化体验场景,让用户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第三,交互方式呈现多样性。未来的元宇宙将不仅可以使用传统的鼠标或触摸屏操作,还可以引入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使用户可以通过语音与元宇宙进行交流。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的交互方式,用户可以更加全面地感受非遗档案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例如,通过音效、气味等方式模拟非遗场景的氛围,通过触觉感受文物的质感等。用户之间也可以互动和交流,如共同参与非遗活动、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受等。这种交互方式可以让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第四,法律与伦理问题的解决。随着元宇宙的普及和应用,相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也将受到关注。亟须出台有关元宇宙的法律和伦理规范,确保元宇宙在非遗档案交互服务体验中的应用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支凤稳 , 孙若阳 , 云仲伦 . 元宇宙 : 档案展览模式与路径的新探索[J]. 档案与建设 ,2022(9):32-36.
[2] 于佳宁 , 何超 . 元宇宙[M]. 北京 : 中信出版社 ,2021.
[3] 占琦 . 非遗元宇宙 : 赋能、融合、沉浸[J]. 今传媒 ,2022(9):101-103.
[4] 徐祥伍 , 黄晓瑜 . 元宇宙视域下花山岩画品牌形象数字化开发与传承策略研究[J]. 创意设计源 ,2022(5):33-37,59.
[5] 唐汉 , 马振龙 . 元宇宙视域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策略探究[J]. 艺术与设计 ( 理论 ),2022(10):109-110.
[6] 吴品才 , 储蕾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的理论基础[J]. 档案学通讯 ,2012(5):75-77.
[7] 王云庆 , 赵林林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其保护原则[J]. 档案学通讯 ,2008(1):71-74.
【作者简介】于鹏(1981—)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