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3 20:41:25被阅览数:196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本刊编辑部
在新时代的号角下,乡村振兴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席卷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在四川大凉山深处,档案行业作为承载历史、启迪未来的关键力量,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这场伟大的变革之中,悄然绽放出乡村振兴的华章。
5月22—23日,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精心策划的“感受党的历史体验档案文化”专项体验活动及专题座谈会在京举行。来自喜德乡村振兴档案专班的学生们踏上了一段跨越千里的学习与体验之旅,从中深切感知党的关怀与档案文化的深厚底蕴,燃起投身家乡建设的决心。
一场教育意义非凡的文化之旅
两天时间里,学生们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及毛主席纪念堂,先后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并赴北京联合大学游学交流。内容丰富的参观活动让青年学子们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认识档案的重要价值,激发出敬党爱档的朴素情感。
活动第一站,学生们来到毛主席纪念堂,满怀敬仰之情向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大家静静肃立,深情缅怀。在聆听了庄严的主题宣讲后,跟随讲解员的脚步缓缓移动,频频凝神驻足,回顾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难坎坷的革命征程。学生们满怀激动地写下对毛主席的深深思念,许下感恩报国的铮铮誓言。
“80多年前的彝海结盟,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一步跨千年,从‘夷’到‘彝’。毛爷爷希望我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毛爷爷,我们彝族儿女来看您啦!今天,我们在中央档案馆的帮助下受益于乡村振兴项目,会加倍珍惜,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回报家乡、建设祖国!”彝族学生阿西阿呷在毛主席纪念堂的留言簿上庄严承诺。
随后,大家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通过大量实物、图片、音视频等档案资料,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感悟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我是曾在中央档案馆实习的彝族学生,这里的老师对我们非常好,手把手传授专业知识,并教给我们很多人生道理,对我们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从没想到当时在这儿实习的照片会出现在展览中,看到照片,我激动地哭了,感觉像回家一样。”在中央档案馆参观“党的档案事业发展历史成就展”时,四川省档案学校彝族学生阿果日古激动中带着哽咽。
大家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教家风展”,仔细聆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充满温情的家教家风故事,学习他们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范。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一窥珍贵历史档案的原貌,体会兰台人守护家国记忆、传承民族文脉的历史担当。
在北京市档案馆,学生们参观了“档案见证北京”展览,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档案对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并在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领略了档案修复与保护技艺的神奇魅力。
随后,学生们专程到北京联合大学游学交流。“参加这两天的活动,我感到特别开心和幸运。作为来自凉山的少数民族孩子,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要努力从大凉山走出来。但走出来是为了更好地走回去,带领更多青年学子增长见识、学习本领,未来回到家乡建设美好家园。这也是我们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家乡的意义。”来自北京联合大学的学生助理朱国臣的一番话,激发了学生们的强烈共鸣。
活动结束后,大凉山的学子们合唱起《喜德拉达》,表达对项目各参与方的感激之情。他们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奋力拼搏,以满腔热忱学习专业技能和档案知识,为建设家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这不仅是一场档案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档案行业高度参与的生动体现—以档案教育为媒介,激发青年学子的学习热情与乡土情怀,为大凉山的未来播种希望。
一条具有行业特色的乡村振兴帮扶之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和北京市档案馆、四川省档案局共同筹划发起了档案行业助力喜德县乡村振兴·职业教育项目。项目通过构建政产学协同参与、教育就业无缝衔接、志智双扶交相辉映的帮扶模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档案特色的乡村振兴创新实践。
1.聚焦综合发展,建立长效机制
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洁鸿在5月23日举办的专项体验活动专题座谈会暨项目第四次联席会上强调,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通过档案职业技能培养和学历提升,让参与项目的每名学生实实在在获益,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片乡村。项目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下档案行业与地方发展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为解决地区发展难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档案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育、就业和地方文化传承的三位一体发展。以职业教育为核心,通过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一批乡村治理人才。不仅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还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档案文化的深厚底蕴,积极投身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充分发挥了档案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特殊价值。
项目于2020年策划,2021年初见雏形,2022年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已帮扶学生219名。其中有彝族215人、藏族1人、汉族3人,单亲家庭28人、孤儿13人、建档立卡家庭148人、脱贫易返贫家庭175人,取得了阶段性的帮扶成果。通过职业教育推动学历提升、促进高质量就业、储备乡村治理人才、推进乡村振兴,形成了长效机制,构建起一个涵盖教育、就业和地方文化保护的综合平台。
2.聚焦协同发展,激活多元引擎
在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地方档案系统、政府部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构建起教育就业无缝衔接的帮扶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帮扶项目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3年来,在各参与单位的协同配合下,有关各方本着平等自愿、友好协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致力于实现“乡村、职业教育、档案行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项目实施以来,四川省档案学校为档案专班学生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四川省档案局和省档案馆协调相关单位,在省内组织专班学生开展中专实习活动,并协调省教育厅,帮助学校免除专班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和书本费。北京市档案局和市档案馆对优秀专班学生免费进行档案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为其顺利就业特别是从事档案行业相关工作打牢基础。北京联合大学选拔来自大凉山的在校学生作为档案专业的学生助理,帮助专班同学答疑解惑、结对互助。同时,北京市档案馆为北京联合大学档案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了实习岗位。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为专班学生提供了奖学金和助学金。档档公司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组织专班学生参加大专实习和职业教育培训,通过专项基金按时足额为其提供生活补助。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项目各参与方的通力合作和深入谋划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充分彰显了相关单位全面落实党中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要部署的责任担当。跨部门、多层次的合作架构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推进力量,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基础。
3.聚焦创新发展,打造特色品牌
在乡村振兴这一大命题下,创新始终是解决问题的核心驱动力。项目在输血式扶贫的基础上,引入造血式帮扶,成功地结合了政策引导、教育支持、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合作机制和实施策略,成为档案行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
在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及项目各参与方的努力下,四川省档案学校招收的首届档案专班219人中有65名学生升入大专院校学习,升学率高达92.86%,首批7名学生已开始实习并准备专升本考试。为满足档案专班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北京联合大学向教育部成功申报档案学专业(专升本)成人本科教育,成为全国第一家开设档案专业成人本科学历教育的高校。喜德县持续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乡村治理人才,致力于打造档案行业高质量技能人才输出地和国内档案产业特色示范县。
档案行业助力喜德县乡村振兴·职业教育项目立足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以其综合性、协同性和创新性,通过其独特的合作机制、综合性的教育策略以及对档案行业特色的深入挖掘,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职业教育、档案行业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新路子。未来,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和项目各参与方将继续推进帮扶项目稳步发展,持续打造档案行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贡献档案力量。
(鸣谢国家档案局王雪松、姚智,北京联合大学姜素兰、徐娟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