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院建设智能库房 破解群众“查档难”

发布时间:2024-01-12 08:48:21被阅览数:200 次信息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新华社上海1月9日电(记者兰天鸣)法院工作人员输入案号后,形如立方体的机器人在库房内的框架轨道里上下穿梭,最后缓缓降下,几秒后,一本实体卷宗掉入了当事人面前的储物柜里。

  近日,记者走进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的数字档案资源中心智能库房。据悉,仅2023年,这个不到116平方米的阅卷室就对外接待阅卷4100余人次,查档阅卷数量达7000余卷,满足了当事人对各类司法档案的查阅需求。

1.jpg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数字档案资源中心智能库房内的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兰天鸣 摄

  由于法院档案查询需要预约、登记,且需按指定时间和内容查阅,此前,当事人时常要排起长队等候阅卷。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副院长何云对记者说:“由于涉及法律文书等档案,很多资料不能直接拍照,过往部分材料没有电子文档,当事人要到现场逐页复印。有的群众反映,仅查档阅卷就得占半天时间甚至更久。”

  面对群众诉求,闵行区人民法院从技术突破入手,建设数字档案中心,化解群众司法需求中的痛点。

1.jpg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数字档案资源中心智能库房。新华社记者 兰天鸣 摄

  法院引入新型无人智能库房,将全院近十年约61万卷的实体档案收集入库。如今,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法院干警,只需将案号、原被告姓名等相关信息输入电脑,机器人即能精准识别所要调取的卷宗,实现“一键出库”。

  此外,该院还建立了具备实时归档统计、超期归档预警等功能的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实现对61万卷诉讼档案、文书档案等的实时动态监控。

  记者在现场看到,档案库房内全程无人值守,旁边的大屏实时显示库房温度为20摄氏度,湿度为45%,当日入库、当日出库、在库档案的数量均在屏幕上有所显示。

  “司法档案的现代化需要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司法规律。一方面要精细化管理案件档案;另一方面要实现民生档案的跨区域资源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便民化、智能化的司法服务。”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院长王宇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