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3 19:34:52被阅览数:226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文/市委办室务会成员、市档案局局长,市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 黄萍
锚定“五增”目标,福建省南平市档案局、档案馆积极实施“三争”行动,运用“三化五定”闭环管理机制,助推南平档案事业再上新台阶。去年,市档案馆获评《中国档案》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省运会有功集体,获评平安单位一类等次、五星级党支部,在“扬法治促三争”抖音创作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
档案事业发展呈现新风貌。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关心支持档案工作,“办局一体、局馆联动”创新模式全面落实,党管档案工作更加有力。科特派档案工作、茶点文化研究、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等多项工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市委常委、秘书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等领导听取工作汇报或到档案馆调研,帮助协调解决困难。
为深挖理论和实践“富矿”作出新贡献。组织专班加班加点,从12家单位2.5万余件档案中精心挑选,为深化山海协作提供档案支持。选派业务骨干参与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南平调研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注的生态文明建设、三农发展、大武夷旅游等领域,开展循迹溯源,制作《足迹》等4个视频,供全市学习借鉴。
挖掘“老档案”,赋能新发展。立足馆藏资源,深入调研,形成资政文章《闽北茶点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采纳了调研建议,并被选入《市委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材料汇编》。撰写资政专报《百年“绿色金库”王台镇》,报省政府主要领导参阅,得到省领导表扬肯定。
打造主题教育现场教学新载体。发挥联动优势,承办好“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文献展,被列入市委主题教育现场教学点,市四套班子参观了展览,市委主要领导现场给予肯定。以“人人都是宣讲员”为抓手,培训了一支6人的讲解员队伍,开展“闽北讲习班·档说党史”活动,两个多月共接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80批2400余人次。各县(市、区)打造主题教育展馆7处,如延平区“绿色金库”展馆、邵武市龙斗村村史馆、松溪主题教育展馆等,为全市党员干部提供现场教学载体。
档案管理规范再上新台阶。紧扣市委重大战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发展带”建设,出台《环带档案管理办法》,举办全市环带档案工作业务培训班。5家单位先行先试,落实“三合一”制度。制定国家储备林档案全市规范,为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提供档案支持。联合印发《退役军人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并在市委党校开展全员培训,在全省率先把退役军人人事档案纳入全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管理,形成退役军人专门人事档案6.6万件。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总结新经验。全域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50.64万卷移交进馆工作。构建“四个一”工作模式,建立“村工程乡代建”村档乡管工作机制并在全市推广。
资源体系建设实现新增长。由被动接收向主动征集、捐赠、收藏等多种方式转变。推进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委组织部等单位23万卷档案接收进馆。馆藏数量增加至37万卷,较上轮业务评价档案数量翻一番。指导收集福建省运会、老健会文书档案2278件,数字化副本16.9GB;数码照片档案489张,录像档案521件,共252.5GB;实物档案312件,并全部数字化移交进馆。积极参与《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研究》创新战略研究项目,举办全省首届科技特派员档案学术研讨会,指导市科技部门把科特派制度实施25年且散落在各地的档案收集齐全,打造专题特色档案数据库。征集《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南平茶志》、环带、科特派、朱子文化、建盏文化等档案文献,编研《环带上的中国传统村落》等。
依法管档治档展现新成效。主动接入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于去年7月和12月分两批次对25家市直单位及重点项目开展执法检查,建立“一对一”反馈机制。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等单位将档案工作列入党组重要事项进行研究,照片、声像档案和大事记等门类档案更加齐全。
普法宣传“玩”出新花样。开展“小记者探秘档案馆”“档案里的故事”普法宣讲进校园等“七进”活动,通过办展览、拍摄专题片、制作抖音短视频等有效宣传,自创作品《学习贯彻档案法争做守法好公民》,获得全市普法创作大赛优秀组织奖。“南平档案”公众号入选“南平市政务号影响力榜单top50”,工作成效被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报道61次,阅读量达万余人。
信息化建设跑出“加速度”。以建设数字档案馆为抓手,上下联动,形成良好局面。以纳入市信息化储备库为契机,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先后投入约600万元分批完善软硬件设施。松溪、光泽等县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专项债资金项目的子项目,稳步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建瓯市完成档案信息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平台升级改造。建阳区、顺昌县、光泽县、政和县等馆藏数字化率达100%,其他县(市、区)数字化率在全省排名相对靠前,全市馆藏数字化工作进展较快,得到省档案局通报肯定。
查档服务窗口优化再升级。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造优质服务窗口,改善服务大厅查档环境,设立无障碍通道,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创新“四服务一前置”查档服务流程,深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机制,服务范围从省内辐射到江西、浙江等地。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并开展跨馆查档利用,2023年,共接待查档群众1.3万人次,利用档案5.8万余卷7.3万余件,群众满意度达100%。
“1+4+N”党建品牌服务再创新高。充分发挥五星级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1+4+N”党建服务品牌,为干部、群众、学生提供“掌上的档案馆”和“家门口党日活动点”,2023年共接待市人大、政协,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数十家市直单位和中小学生、群众4000余人。与朱熹园等被省委教工委、省委宣传部等评为福建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干部队伍建设新提升。以全国档案系统“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为引领,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培育专家型、工匠型人才和青年骨干。邀请全国档案专家、选派档案业务骨干赴县(市)培训600余人次。开展编研、整理、安全消防演练等“大练兵”活动,开展人人都是“安全员”“讲解员”等“大比武”系列活动,形成争当业务能手、学术型干部的比学赶超良好氛围。15篇文章在国家级、省级媒体等平台发表,市档案馆1名干部入选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