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背景下档案数据中心的功能架构与推进策略(摘编)

发布时间:2024-01-11 11:38:01被阅览数:311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谭必勇 章岸岸

  在当下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档案治理实践中存在的模式适应、供需矛盾问题,暴露了政府部门对于档案数据的资源掌控能力、协调引领能力和利用服务能力的不足。为解决档案治理实践中的诸多难题,档案治理工作需要走向“整体智治”。具体表现为整体化和智慧化两大趋向:(1)档案治理整体化。档案治理的整体化趋向表现为组织体系的一体化转向,即实现区域一体、部门联动、业务统筹的一体化贯通。档案治理的整体化趋向还表现为档案管理设施建设的系统化转向。(2)档案治理智慧化。一方面,档案治理的智慧化趋向表现为档案数据赋能政府行政管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档案治理的智慧化趋向还表现为档案行业的智能化建设。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背景下档案数据中心的功能架构:

  档案数据中心的功能架构应集档案数据资源中心、档案数据与业务中心、档案数据应用中心为一体。

  第一,档案数据资源中心。档案数据中心作为“资源中心”,其职能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档案资源数据化汇集。档案数据中心应实现档案数据资源在水平视野和垂直视野的汇集聚合。二是多模态归档和永久保存。三是档案资源智能化监管。四是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档案数据与业务中心。建立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双驱动的“中台”架构。一方面,档案数据中心要运用数据中台实现档案数据资产管理。另一方面,档案数据中心要运用业务中台实现对档案业务的支撑。档案数据中台侧重数据能力的计算挖掘,档案业务中台侧重业务能力的共享复用,档案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之间的融合交换,能够打通档案数据与业务之间的壁垒,实现数据与业务的深度对接和价值创新,这将大大提升档案数据开发的效率,使档案数据中心成为档案数据赋能政务服务的“智慧引擎”。

  第三,档案数据应用中心。其具体职能表现为档案数据服务的一体化和智慧化。(1)档案数据服务一体化体现在平台应用和服务对象两个方面。在平台应用上,档案数据中心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应用服务平台,利用平台驱动服务整合。在服务对象上,档案数据中心需要为不同利用主体提供对应的应用入口和数据服务,实现不同功能应用的统一管理。(2)档案数据服务智慧化体现在档案数据服务向知识化服务、场景化服务和精准化服务转变。一是通过提炼或关联档案数据成知识信息,档案数据中心应能实现知识在档案数据生命周期内的积累和挖掘,从而实现知识服务与知识共享。二是通过细化档案数据治理场景,档案数据中心应能利用场景化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实现各项档案治理功能的落地,以场景应用推动档案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档案数据中心应能基于个体用户行为和档案数据进行分析,开展更加精准的档案个体服务。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背景下档案数据中心的推进策略及建议。

  第一,培养数据生态思维,倡导超前布局思想。一是要培养数据生态思维。为档案数据治理营造具有全价值链的档案数字化生态环境。二是要秉持超前布局的治理思想。要以长远的眼光判断未来档案数据增长趋势和社会需求取向,实现统一领导,统筹建设。

  第二,制定一体化标准体系,构建开放共享机制。针对目前的治理现状,档案部门需要根据国家关于数据管理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话语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为档案数据中心建设提供规划指导和工作支持。一方面,在宏观视角上,需要建立政务数据汇交共享制度体系和档案数据全过程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档案数据开放共享和资产保护制度体系;建立档案数据赋能效果评估体系、安全监管制度体。另一方面,档案数据中心的建设标准、绩效评价及监测体系等具体实施办法也需要统一制定,确保档案数据中心建设既能立足现实又可着眼未来。

  第三,加强多方合作协同,对接数字化改革。在政府系统内,以档案数据中心建设带动治理要素重构,形成纵向省市区县档案部门协同合作和横向同级政府部门业务联动模式。在政府系统外,一是要与科研机构、大型数据运营商、信息服务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速档案数据中心的技术落地、应用迭代和人性化服务。二是要关注社会公众的服务体验和利益驱动,真正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搭建沟通反馈的桥梁。

  第四,构筑可信防护体系,推动技术应用赋能。档案数据中心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档案数据可信防护体系,加快特色应用场景创新,推动档案数据跨业务集成、跨系统利用、跨业态共享。

  [摘自《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京),2022(5);原文发表于《档案学通讯》(京),2022(3)]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周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