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青:推动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4-05-06 20:31:58被阅览数:215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于领娣   魏猛   李晓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省高青县作为淄博市唯一的沿黄县,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重大机遇,深入推进黄河滩区迁建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常家、木李、黑里寨3个镇的17个村、1443户、5275人全部以外迁方式进行安置。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且持续的基础性工作,能够充分记录党领导滩区人民实现“安居梦”的奋斗历程,有效推动滩区新型社区治理和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实现“致富梦”。

  高青县档案馆以获批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省试点为契机,靶准“九个一”着力点,探索“一网链全局”联动体系,创新“一体新驱动”机制方法,打造“一心促服务”应用场景,确保档案“存得下来、管得安全、用得方便”,跑出了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档案规范化建设的加速度,相关成果获得山东省档案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案例等荣誉。

  一网链全局,探索社区档案高质量发展联动体系

  织密顶层设计“一张网”,谋篇布局把方向。县档案馆先后6次深入黄河滩区迁建社区调研,充分掌握行政管理机制和档案工作现状。印发《高青县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精心谋划确定6个重点实施步骤、4项保障措施。试点工作启动会精心部署,“月调度”推进会持续推动,实行专人牵头、全程问效。目前,共召开各类工作会议4次,专题听取工作汇报3次,根据实际开展情况,适时对工作方案进行“微调修正”,不断调整试点工作以符合高青实情。

  打造四级协作“一条链”,组织架构管大局。县、镇、管区、迁建社区四级联动协作,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档案工作责任体系。成立全县工作领导小组,涵盖县领导、档案局(馆)长、镇党委分管领导和村党支部书记,形成推动合力。乡镇成立工作领导专班,探索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交叉指导机制、社区档案融合管理机制,形成“乡镇主抓、管区主管、社区主战、村委响应”的四级联动架构,拧紧责任链条,打通试点工作“最后一米”,破解社区档案工作“无人管”“无法管”的历史难题。

  下好督查指导“一盘棋”,调度考核保落实。深化档案工作考核作用,将相关工作纳入全县年度考评指标体系。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入试点社区调研指导8次,确保试点工作纵深推进、取得实效。发挥督导“指挥棒”作用,档案局、馆组成联合督导组,采用“督导+指导”双导结合模式,到试点区域进行全覆盖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工作落实情况。推动档案业务指导P2P模式,利用相邻村(社区)熟识的特点,点对点相互学习指导形成村级档案指导网络。

  一体新驱动,筑牢社区档案高质量发展业务基础

  夯实业务建设“一标准”,根基支撑稳底盘。一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推动社区档案“三合一”制度编制工作,创新提出“两步走”模块化编制工作方式,推动建设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优化的档案资源体系。研究制定“五有四模型”规范化标准流程、档案工作四级责任清单,在试点社区推动实行,建立标准规范、责任明确的档案管理新机制。二是建设一批规范标准的档案室。试点社区按照档案用房规范化要求,设置档案库房、办公用房等,并按照标准配置档案密集架、电脑、扫描仪、防磁柜、灭火器等设施设备,并配备了专职档案员。三是培训一批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截至目前,共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10期,以“基础规范+信息建设”丰富档案教学内容。滩区迁建社区选派工作人员到县档案馆分别进行业务学习培训,以“实岗锻炼+业务轮训”打造高效实践课堂。

  打通资源整合“一条路”,严把提效基础关。一是“多元化”收集。构建多维立体收集模式,安排社区、村两委人员专门负责收集工作,从“镇、管区、各自然村、历任村书记(主任)”4个维度,全面多形式收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档案,做到“应收尽收”。扩大档案征集主体,宣讲档案在保障居民合法权益、服务社区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社区居民自愿收集、保护并捐赠档案资料。如社区中学生王某捐赠的滩区村庄搬迁示意图等档案资料,对于研究滩区搬迁历史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拓宽档案收集途径,发布张贴《关于面向社会征集黄河滩区档案资料的公告》等,并前往黄河博物馆、述青博物馆等搜寻黄河档案踪迹。二是“精准化”整理。摸索社区档案“帮、学、整”一体化高效整档模式,以社区为单位立卷归档,由乡镇档案室进行整合,集合多方主体成立工作专班,县档案馆提供集中整档场地并进行集中指导,高标准、高效率做实做细资源整合工作。目前,共整理归档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档案8111余件。

  拉动数字转型“一引擎”,信息赋能再升级。一是传统档案重焕生机。针对基层资金和场地困难,探索“数字化设备共享”和“数字化场地共享”,统一购买数字化扫描设备,在县档案馆划出专门区域,双向促进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档案数字转化。目前,各社区已整理档案的数字化率均达到95%以上,实现从“纸间”到“云间”的转变。二是电子档案一体管理。依托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建成优势,在政务网部署“虚拟档案室系统”,设置镇村两级分类导航并上传数据,助力电子档案实时共享和高效检索,实现了县、镇、村三级互联互通。三是云间载体保障安全。力促黄河滩区迁建社区电子档案通过山东省容灾备份中心和局域网备份恢复系统进行异地异质备份,进一步提升档案数据容灾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档案数据安全。

  一心促服务,打造社区档案高质量发展应用场景

  激活发展动能“一池水”,乡村振兴全方面。一是“档案+产业”谋划“致富路”。木李镇龙湾社区依托木李镇被列入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和山东省省级农业示范园的有利条件,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三变五合”改革,收集整理改革中形成的各种文件、会议记录、合同、协议等档案资料,助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社社合作”“统购统销”高质量发展,实现集体和居民双增收。黑里寨镇黄河新村探索“社区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依托土地合作社档案数字化应用,激活黄河滩内土地“富硒技术+大棚经济”等发展模式,农产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的新路子。二是“档案+治理”共谱“和谐曲”。常家镇常盛社区充分发挥滩区迁建社区档案在身份识别、待遇落实等方面原始凭证作用,为居民获取优待、享受国家政策、办理不动产权证等提供参考支撑,保障社区居民合法权益。龙湾社区推动社区居民档案信息整合,补齐社区治理的信息短板,老年人配备智能手环后实现系统管理服务,提升滩区迁建社区居民幸福指数。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智慧查档全覆盖。一是平台应用打破数据壁垒。档案查阅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事项,乡镇和社区办事大厅等便民服务场所接入“在鲁查档”平台(山东省档案查询利用平台),滩区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档案馆提供的档案线上查询服务,并实现本社区档案“掌上查”“一网查”;设置“一窗通办”“免证查档”“帮办代查”等档案服务窗口,打造“家门口的档案馆”。二是电子亮证打破技术壁垒。将淄博政务服务网电子身份证系统后台接入VPN系统,黄河滩区迁建社区群众通过淄博政务服务平台输入或者扫码的形式,可直接获取电子身份证“数字码”或者“二维码”,实现全流程免证查询。目前,黄河滩区迁建社区已助力1000余名居民完成查档,帮助调阅1200余件档案,“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档案服务真正实现落地。

  拓宽黄河记忆“一出口”,开发利用全方位。一是找准滩区记忆切入点。探索开展“采集滩区口述史料留住黄河变迁记忆”工作,精选实践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党员、青年干部、网格员组建采集队伍,对辖内滩区迁建社区近1500户居民进行了走访,对20余个行业数百名重点采访对象进行深度访谈。目前,采集完成500余件文字、照片、录音录像材料,已成为黄河滩区迁建社区内树特色、外拓影响的一项重要抓手。二是找准二次开发着力点。锚定“一次采集、多份产出”目标,依托新媒体和现代传播技术,口述史料将以“扫码听史”的方式让滩区人民的“黄河故事”更“声”动;联合高青县融媒体中心打造黄河滩区迁建社区大型访谈类栏目《“高”谈“青”论:见证滩区变迁记录黄河故事》,用生动感人的讲述记录滩区旧貌换新颜的勃勃生机。三是找准地域特色结合点。以滩区社区变迁为视角,联合地方非遗传承人利用木板大鼓等特色宣讲方式制作档案节目《黄河滩档案颂》,全方位纪实滩区迁建社区新生故事。充分利用滩区档案资料,采取“实体展厅+电子展播”形式,开展黄河滩区迁建社区专题展览,多维度、全方位绘就幸福河时代画卷。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青县档案馆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