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夏红色档案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04-27 19:58:32被阅览数:334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文/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第二调研组

  整合和开发红色档案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是新时代档案人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2023年5月上旬,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调研组围绕“全区红色档案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专题,实地走访了西吉县、彭阳县、原州区、同心县、中卫市、盐池县、吴忠市、石嘴山市8家综合档案馆,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2所高校档案馆,通过交流座谈、实地参观、个别访谈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

  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全区档案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任务,在红色档案收、管、存、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红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弱项。

  1.红色档案资源数量较为丰富但家底不清

  实地走访的8家综合档案馆,经初步统计,共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红色档案164卷、758件,包括照片379张、资料18册、磁盘3张。从档案门类看,主要有文书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图书资料。同心县档案馆保管着马和福等的革命烈士证、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印章1枚、斯诺“西征红军在同心”照片136张、1936年计寡妇向五洋政治部帮助抗日经费单据;原州区档案馆藏有赫光、韩练成等革命烈士名人档案356件,青石嘴战役档案20件;中卫市档案馆保存着中卫县英模档案34卷、孟长友烈士档案11件;吴忠市档案馆保管革命历史照片档案188张、《新华日报》合订本18册;盐池县档案馆红色档案有164卷、532件,其中陕甘宁边区的文书档案居多;西吉县档案馆征集了红军在西吉遗落的物品共166件。从分布来看,盐池县、同心县、彭阳县、西吉县、原州区5个革命老区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相对较多。博物馆、纪念馆、党史办等部门在展陈和研究中也保存着一定数量红色档案,由于尚未整合,不能完全统计。此外,革命老区特别是同心、西吉、盐池等地的收藏家手中还保存着一定数量的红色档案,红色档案资源存在“信息孤岛”现象,难以得到资源整合共享,不能准确统计。

  2.红色档案资源保管保护有待提升

  各调研对象馆藏的红色档案基本上都进行了分类整理和编目,石嘴山市档案馆建立了馆藏红色档案目录。有条件的单位还主动通过防霉、防蛀、防潮、防高温等措施加强对红色档案的保护,并进行数字化加工,如盐池县档案馆数字化率达到90%。但仍有一些单位因档案保管环境较差、管理不到位、保管意识不强等,部分档案资料受到高温、潮湿、虫蛀等破坏,出现霉蛀、纸质变脆等损害现象,有些档案馆馆藏的口述档案磁带由于年代久远,没有专门的播放器,无法正常读取、利用,加强对红色档案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势在必行。

  3.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有待加强

  各调研对象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多是为党史、地方志等部门修史编志提供档案资料,比如,彭阳县档案馆配合党史地方志编纂出版《彭阳革命史料选编》,盐池县档案馆为盐池县麻黄山乡李塬畔盐池县委机关旧址、盐池县革命历史纪念园建设,史志部门编纂《盐池县志续编》等提供红色档案史料。自主编研则停留在传统意义的编辑红色故事读本、档案汇编等宣传资料和举办档案展览,形式单一,传播力和影响力不足。从内容来看,红色档案开发不够全面,现有开发多以革命历史档案为主,由于认识存在偏差,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档案红色元素挖掘很不充分。

  原因分析

  全区红色档案资源呈现丰富但较为分散,重保管保护轻开发利用的特点,分析原因如下:

  1.对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的重要批示和要求。从中央到地方都切实认识到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排查全区红色资源以来,同心县委组织相关部门成立红色资源核查工作组,排查红色资源家底,而其他地区党委政府对于当地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尚未安排部署,不利于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推进,如数量的普查,用于征集、数字化、编研开发资金的统筹安排,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等等。

  2.相应制度机制不健全

  首先,由于目前尚未出台全国性的或者自治区层面的红色档案管理规范性条例,红色档案的范围划定不统一。比如,8家档案馆都认为红色档案的形成时间应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之前的属于红色档案范围,之后的则不属于。对此,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尽快出台规范性条例,作出明确界定。

  其次,红色档案保管没有统一规范,保管较为随意、经验化,各市县档案馆现有红色档案资源并未单独设置门类,整理规范标准都是按照所属的相应专业门类进行整理,并没有统一的整理标准,各门类档案组卷、编目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部分档案馆纸质档案由于年代久远,纸张本就脆弱,加上库房软硬件保管条件较差,在初期简单归类整理后未及时对其进行数字化整理,存在装订掉页、反页较多,卷内目录少而简单的问题。有的高校档案馆馆藏的部分革命历史时期照片档案由于未及时进行整理编目,信息缺失,历史价值大打折扣。

  再次,征集缺乏鉴定甄别标准,散存在民间的红色档案由于无法辨别难以接收进馆。如部分单位2023年的财政资金至今未能启用;部分单位面向社会征集的实物档案未能跟进专业鉴定,真实性有待考证,档案价值难以深入挖掘。

  3.缺乏红色档案资源联动平台

  一方面,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是一个跨领域、跨地域、跨学科的工作,需要多方合作、共同推进。作为红色资源的保管使用者,档案部门、文博部门、图书馆、党史地方志部门等都掌握着一定数量的资源或者信息,资源比较分散。另一方面,档案、革命文物、图书资料等客观存在着交叉重叠。目前,自治区级、市级红色档案资源联动平台尚未搭建,比如宁夏图书馆在建设的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宁夏博物馆在建设的红色基因数据库都未能与档案部门实现互通共享,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趋势不相适应。搭建红色档案资源联动平台后,多方按职能分工,有利于建立更为全面精准的数据库,有利于形成聚合效应,提高利用效率,实现信息共享。

  4.编研能力薄弱

  从编研人才储备看,档案编研专业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有的地方档案馆收集编研科2人,1人负责收集、1人负责编研,还即将面临退休。有的地方档案馆编研工作无专人从事,编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从现有的编研成果看,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停留在传统的史料汇编阶段,思路保守不够开阔,与当今融媒体时代编研开发、宣传理念还相差甚远,普遍存在题材陈旧、方式单一、服务意识不高、资政育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

  对策建议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档案部门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强化红色档案资源的收集保管、保护利用和资政研究,推动资源整合、整体保护和共享利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大局。

  1.加强顶层设计,理顺制度机制

  建议在自治区级层面尽快制定《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以自治区人大立法的形式通过,将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利用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推动红色档案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建议建立各级党委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保护开发机制,加强对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开发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办督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解决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分散的问题。将宣传、党史、文博、图书、档案部门各自征集的红色资源范围明确,认定标准和认定办法,建立分工明确、分类齐全的红色资源大数据库。档案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健全红色档案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包括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条例、红色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规则、红色档案资源专题数据库目录格式技术要求、红色档案资源的抢救性措施、红色档案开放鉴定办法等,明确红色档案内涵、主体、客体、基本原则、特点、开放原则等进行合理的界定。通过加强立法、制定规划、联动合作等形成工作合力。

  2.整合红色档案资源,发挥聚合效应

  一是开展普查,整合资源。组织开展全区红色档案资源专项普查和征集工作,全面摸清全区红色档案的数量、门类、载体、保管、保护、整理、利用状况,开展抢救性保护,对特别珍贵的红色档案采取“一件一档”的方式建档立卡,并设立专门台账。开展老红军、老革命、老战士、幸存者、见证者的口述访谈活动,通过录音录像、书面记录等方式将红色历史文化以口述历史的形式保留下来。

  二是推进信息化,建立数据库。深化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推动革命历史档案全文数字化工作,实现红色档案实体和电子文档双套制并存,对分布在全区各地的红色档案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建立便于查询检索的红色档案目录库和数据库,构建一个内容全面的红色档案资源体系,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三是设立专项资金,广泛征集。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通过民间征集、社会捐赠、上门探访等形式广泛收集各类红色档案,使散存在民间的珍贵革命历史资料应收尽收,加快资源建设。

  四是组建联盟,促进共享。鼓励推动跨区和区内档案馆、党史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秉持取长补短、互惠互利的原则,组建合作联盟,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加强馆际红色资源共享。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高校、纪念馆、新闻媒体等单位的密切联系,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3.加大开发力度,全面挖掘红色档案文化价值

  一是创新利用方式。建议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和党员干部群众增强爱党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丰富专题展览的布展形式,善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让档案“动”起来,让故事“活”起来,让眼睛“亮”起来,以全新的视角再现革命历史事件,增强红色档案的真实性和文化感染力。深化“互联网+红色档案资源”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用智能、科技手段为档案编研开发工作赋能,用“短、平、快”的网络语言和拍摄方式,制作微视频,打造全媒体、融媒体环境下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具有广泛传播力、影响力的红色档案文化精品。

  二是拓展内向挖潜。石嘴山市档案馆在开展“伪陶乐政府”数字化过程中,发现了革命烈士李双双的逮捕令。宁夏医科大学档案馆征集的老校友实物档案、口述档案中,同样有很多红色档案。各档案馆保存的历史档案中,同样有内向深挖潜力,需要下大气力编研开发,凝练红色精神,以创新的工作思路为基地建设赋能,努力实现从档案资源的管理者向档案文化传播者、从档案保管场所向文化传承场所的双重转变。

  三是借势借力开发。鼓励、吸收专家学者和熟悉地情的社会各界人士,比如党史办、文史馆、政研室、高校教师等,参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工作,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建立工作室等方式,建立常态联络合作机制。加强与团委、妇联、文化旅游部门等相关单位的合作,比如举办展览,档案馆提供素材和场地,所需经费则由合办方承担,缓解经费不足问题。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红色档案事业接班人

  档案部门主动作为,争取有关部门和领导对档案队伍现状的重视,努力争取人员编制和资金支持。建议通过组织专业培训或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方式组建一支高水平复合型的专业人才队伍,如定期举办红色档案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从事红色档案保护利用的工作人员授课,切实提高业务能力。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协作模式,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大众等各方力量联合起来,整合各方面的专家,共同开发建设红色档案,推动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强科研工作,加强与各高校历史学专业、档案学专业师生的交流合作,联合开展关于红色档案的教学实践活动,利用课题研究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锻炼。组建专项课题,组织专家队伍开展专项研究,做好传帮带,充实各地红色人才库,培育红色档案事业接班人。

  责任编辑:周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