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青岛市档案馆工商馆为例

发布时间:2024-01-07 09:13:14被阅览数:299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里书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2015年3月,青岛市委市政府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为契机,结合青岛市档案工作实际,找准目标、明确思路,决定规划建设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新时代青岛市档案馆工商馆(以下简称“工商馆”),专门管理企业档案,青岛市档案馆旧馆继续使用,主要管理人文、历史类档案。

建设背景

  青岛市档案馆是国家一级档案馆、山东省特级档案馆。多年来,青岛市档案馆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依法接收的渠道不断拓展。目前,馆藏档案总量213万卷(件、册),其中照片档案125.9万张、音像档案52.7万分钟。青岛市的工业商业发展历史在全国独具特色,为青岛留下了丰富的企业档案资源,见证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进程。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因原有库房空间条件有限,全市市直企业约46万卷档案无法按照规定进馆存放,不仅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损毁的安全隐患,而且影响了档案馆依法履行安全保管档案、有效利用档案等工作的开展。另外,因受展览场地限制,无法进行企业特色档案的展览展示和档案学术交流、研究。

  工商馆位于青岛国家级西海岸新区,坐落在行政中心地带,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完善。与青岛市黄岛区档案馆合建,占地42亩,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工商馆2.6万平方米,2018年3月开工建设,2021年4月正式投入运行。建设之初即制定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

建筑特色鲜明

  建设之初,通过在全球海选设计方案,并组织由社会各界代表及专家组成的150人评审团对收到的37件设计作品进行评审,确定最佳方案。该馆建筑整体造型四方周正,凝练简洁,严谨庄重。内部装修线条流畅,海风儒韵。内外设计刚柔相济,尽显山魂海韵城色,体现了历史文化特色、档案文化特色、青岛地域特色和建筑时代特色,塑造了标志性档案馆建筑形象。该馆是一座“七位一体”的新时代公共档案馆,注重打造舒适健康的档案馆建筑内外空间和文化氛围,让市民在档案馆中感受档案文化魅力。以百年建筑为质量目标,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安装之星、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3个国家级奖项,并获7个省级奖项。

1.png青岛市档案馆工商馆建筑外观

功能布局科学合理

  档案库区、对外服务区、办公区各自集中布局,且三区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

  档案库区为独立楼座,共9层,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满足未来30年企业档案进馆需要。设置档案进馆专用出入口,配置库房专用客货两部电梯。根据馆藏资源结构,采用大小库房相结合的布局方式。按照档案进馆业务工作流程,顺序布置档案进馆登记室、接收室、除尘室、消毒室、整理编目室等技术用房。

  对外服务区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独立楼座,共3层,扶梯贯通上下,其中,展厅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层高7.8米,柱跨24米,打造了展示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成就的窗口和文旅新地标。展厅由“青岛老街里”“工商记忆”“工商体验”3个部分组成,是全市唯一一座全面系统展示青岛工商业发展历史和巨大成就的综合性展览馆。其中,“工商记忆”是整个展馆的核心,该部分以编年体的展示逻辑进行布展,依托馆藏工商档案史料,展示了青岛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历史特点、时代特征及其地位影响,揭示了青岛经济发展规律。文档服务中心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各个阅览功能区划分清晰,便民设施配套完善,数据信息传输安全便捷,实现了档案查阅服务全市现场通办。企业档案学术研究中心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吸纳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企业档案学术研究中心”等档案利用服务功能得到彰显。同时,配置能够容纳150人的学术报告厅、60人的演播室和12人的贵宾接待室,为档案学术研究和展厅参观提供配套服务。

1.png1.png青岛市档案馆工商馆内的工商业通史馆展厅

档案安全管理更有保障

  按照档案安全“九防”要求和《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建设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的档案安全体系。全楼配置22个智能化子系统,实现各系统间的智能化协调配合。配置智能化火灾探测设备、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高清摄像头、智能生物识别门禁、智能防入侵报警设备、智慧展厅管理设备等。库房为密闭式无窗结构,外墙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温湿度更加稳定。集成温度调节、湿度调节、空气过滤和消毒、新风处理等设施,实现全楼空气环境智能化自控。自主研发“BIM(建筑信息模型)+IOT(物联网)”数字孪生三维可视化智慧运维管控平台,对档案馆建筑进行三维数字化,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映射,实现档案馆实时动态监测、快速报警、迅速应急处置、可视化大楼管理和维护等功能,形成了档案馆智慧化安全管控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工商馆安全运行管理水平,降低了人为因素对安全工作的影响。在此工作实践基础上,由青岛市档案馆承担的国家档案局档案科研课题“基于BIM+IOT数字孪生技术在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国家档案局立项。

绿色建筑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工商馆在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绿色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强先进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广泛借鉴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实施路径,积极推进档案馆绿色低碳建设,促进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该馆全部采用冷暖两用空调,取消市政供热,以减少煤炭使用量。内外墙采用装配式ALC墙板,库房外墙采用密闭式无窗结构,使用高效保温材料、密闭式防火门等,提高档案馆建筑保温隔热性能。新风系统采用热回收技术,减少能源浪费。全馆使用LED照明灯具,并引进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引进海绵城市技术,进行雨水收集和利用。种植适合本地气候特点的绿色景观绿植,减少灌溉用水等。档案馆建设获得山东省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验收证书,并正在进行二星级绿色档案馆评审。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青岛市档案馆与国家档案局科研所合作编制了《绿色档案馆评价标准》,该标准于2019年1月公布实施。

新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要求,要集中力量打好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坚战。当今时代,新技术呈现出时代新特点,青岛市档案馆努力探索运用现代化新型技术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的新路径。在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将工商馆所有建筑信息全部数字化为三维数字模型,进行多种创新性尝试与改革,大大减少了试错的成本,并且不断进行调优;利用IOT技术,实现整个档案馆“万物互联”;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生物学识别等技术,实现智慧化展厅管理,自动探测库房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固体颗粒物密度等数据,传递给中央处理器,系统自动进行智能化处理。利用生物学智能识别系统,实时对可疑人员发出警告信息;利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对不同场景和视野监控区域进行录像和监测;利用智能化密集架系统,提高库房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利用现代化综合布线系统,使档案查阅全市通办变为现实;利用智慧档案馆管理系统,使各项档案业务工作高效、精准;利用集成式中央管控平台系统,实现各智能化子系统智慧化协调配合。新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档案馆大楼安全管理和各项档案业务开展变得直观、简单、高效。

  工商馆建成后,青岛市档案馆的总建筑面积增加至4.6万平方米,其中库房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为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新模式、更好服务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奠定了基础。青岛市档案馆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对青岛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以档案法为依据,以管好用好档案为核心,聚焦中心工作,为青岛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档案》2023年第11期

  作者单位:青岛市档案馆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