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市、县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开放审核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15 14:18:15被阅览数:309 次信息来源:《四川档案》

  □林红

  为全面了解全省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情况,总结工作经验,推动全省档案开放事业迈上新台阶,近期,省档案馆通过统计调查和实地走访,对全省市(州)、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展开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对象为全省204个市、县档案馆,包括21个市(州)档案馆,183个县(市、区)档案馆。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省204个市、县档案馆,已开展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的有151个,占总数的74%,仍有53个档案馆未开展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占总数的26%。

  全省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共计20896692卷、66544741件①。已完成4319097卷、2291787件的开放审核,按卷整理档案的审核率为20.67%,同比增长1.2%;按件整理档案的审核率为3.44%,同比增长1.28%,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稳步推进。

  全省市、县档案馆累计已开放档案3963315卷、1562113件,按卷整理的馆藏档案开放率为18.97%、按件整理的馆藏档案开放率为2.35%。其中,2022年度,开放档案112759卷、253357件,分别占全部按卷整理已开放档案的2.85%、全部按件整理已开放档案的16.22%,档案开放工作形成较好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各档案馆多数成立了以馆长或副馆长为组长,有相关科室参与的档案开放审核领导机构,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交流。如成都、自贡、泸州等档案馆,专门设立了承担开放审核任务的责任机构,厘清责任权属,为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制定审核细则。各档案馆积极细化相关标准规范,成都、绵阳、广元、达州、自贡、雅安等地档案馆,立足本馆馆藏特点,制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开放审核标准,开放审核工作的质量稳步提升。

  三是固化审核模式和流程。各档案馆结合本地区实际,分别采取由档案形成单位或移交单位、档案馆进行初审的不同模式,进一步规范开放审核流程。泸州、达州、雅安等地档案馆在以往“三审”流程基础上,增加“审议”环节,形成初审、复审、审议、终审的“四审”档案开放审核流程。

  三、存在问题

  一是工作认识不深入。个别档案馆对开放审核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对档案馆和档案形成单位或移交单位的档案开放审核的法律责任认识不清。

  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档案馆虽然成立了相关责任机构,但并未真正启动开放审核工作;部分档案馆虽然开展了开放审核工作,但进展过于缓慢。

  三是协调机制不健全。部分档案馆内部各业务部门未建立开放审核工作的联动机制,接收部门未要求档案形成或移交单位对进馆档案进行开放审核,利用窗口对馆藏档案是否已经开放审核概念模糊。档案馆未建立与档案形成或移交单位的会审机制,档案形成或移交单位未开展涉密档案降解密工作。

  四是人力财力不充足。各馆馆藏档案规模庞大、全宗情况复杂,而且馆藏量逐年递增,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需要对拟开放档案进行逐件逐页审核,开放审核工作量巨大。受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因素影响,近两年,市、县档案馆虽然陆续增设了专门负责开放审核工作的部门,但工作人员少,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并且普遍缺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专项经费支持,开放审核工作任重道远。

  四、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在强化政治担当上下功夫

  做好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档案馆和档案形成单位的法定职责,是落实新时代档案工作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是档案工作“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政治定位、政治特质、政治功能鲜明,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的政治责任,积极稳妥地推动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业务指导,在促进一体带动上下功夫

  档案开放审核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调研的情况看,市级档案馆开放审核工作有较大进步,但部分县级档案馆尚未启动开放审核工作,而县级档案馆保管的民生档案种类多,内容丰富,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针对这一现象,省档案馆将扎实开展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的业务指导,加大开放审核工作的标准供给、技术支撑力度,深入市、县档案馆实地指导,召开开放审核座谈会,交流推广工作经验,推进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开放审核工作有序开展。

  (三)强化统筹协调,在健全沟通机制上下功夫

  开放审核工作是档案馆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常态化工作。一方面,档案馆应加强对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的统一领导,促进档案馆开放审核职能部门同保管、接收、利用、信息化等部门,就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形成内部沟通协调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档案馆与档案形成单位或者移交单位协同会审机制。明确馆藏档案会审的程序和双方职责,明确开放审核是档案进馆的前提条件。

  (四)细化审核标准,在提升质量水平上下功夫

  省档案馆将进一步细化开放审核标准,引导、推动市、县档案馆的标准制定。市、县档案馆要准确把握国家档案局、国家保密局等单位制定的全国统一的开放审核工作指导性文件精神,结合馆藏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全宗的特点,制定更为具体的、具备操作性的档案开放审核标准。在标准制定和实施中,要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提高防范化解政治风险本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档案开放审核工作上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善于从政治上考量,强化政治把关,注重政治效果,严格把握政策规定、严格保守国家秘密、准确界定延期开放范围,强化安全管控、杜绝安全隐患,稳中求进地推进开放审核工作,坚决维护党和国家根本利益。

  (五)创新技术手段,在推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

  传统的档案开放审核主要依靠人工逐条审定、经验判断,审核结果主观性强,人员学习成本高、上岗周期长。近年来,江苏、福建等地积极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探索OCR、语义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档案开放审核得到国家档案局支持,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省档案馆也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开展《全国档案智能开放鉴定“一盘棋”众包构建模式》课题研究,探索基于敏感词库技术的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开放审核系统,今年拟计划投入使用。成都、德阳等市档案馆也在探索利用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开展开放审核工作。目前,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有条件的档案馆要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数字化、智能化。

  (六)优化人才培养,在加快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多渠道培养档案开放审核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档案开放审核人才队伍,是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的当务之急。省档案馆将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着力提升档案开放审核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市、县档案馆要加强档案开放审核工作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相关人员政治理论、历史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素质,做到用心留才、精准引才、科学育才、合理用才。要加强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的人才配备,安排具备较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工作人员从事开放审核工作。

  ■作者单位:四川省档案馆